謝建國
摘要:學困生轉(zhuǎn)化不僅僅是班主任的工作,對于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來說,他們的教學也要涉及學困生轉(zhuǎn)化的工作。其實,學困生并不會讓教師頭痛,只要教師抓住亮點,給予學生多一點關(guān)愛、多一點理解、多一點機會,給他們提供施展才華、展現(xiàn)自我風采的機會,就可以讓他們在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中快樂飛翔?;诖?,本文探討了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轉(zhuǎn)化學困生的藝術(shù),旨在提高教師的教育成效,為全體學生健康發(fā)展提供助力。
關(guān)鍵詞:綜合實踐活動? ?學困生? ?轉(zhuǎn)化
夏丏尊先生說過:“教育如果沒有愛,就等于無水之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為師愛生是天職?!逼鋵崳诔砷L過程中,在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的發(fā)展中,學生都離不開教師為他們搭建的“愛”的平臺。但是,有的教師把這份“愛”給予了優(yōu)等生或者是那些能力較強的學生,卻很少把“愛”給學困生。
在農(nóng)村學校,由于家庭條件較差,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不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深,他們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游戲課,所以他們養(yǎng)成了自由散漫的不良習慣,成了令教師頭疼的紀律差生。正因為他們存在這些缺點與不足,所以更需要教師的尊重、信任及“愛”。
一、給予學生賞識中的“摯愛”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真正走進學生生活、關(guān)注學生生命狀態(tài)的課程,能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本C合實踐活動課強調(diào)在學生感興趣的主題上開展活動,讓學生更好地成長。于是,在這種學生喜歡的、感興趣的主題實踐活動中打動這些學困生,消除他們的戒備心理,已成為值得教師深入探究的工作。
學困生身上不是沒有閃光點,雖然他們學習成績相對較差,但是在其他方面各具長處。有的學生學習不行,但運動神經(jīng)很好;有的學生紀律較差,不服從管理,但勞動表現(xiàn)突出等。教師之所以忽視學困生身上的優(yōu)點,是因為他們的優(yōu)點往往與缺點交織在一起,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善于發(fā)現(xiàn)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隨時提醒自己用變化、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他們,注意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新發(fā)展、新變化,及時調(diào)整對他們的印象和態(tài)度。
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敝灰處熮鸪?,認可、寬容學困生,就能發(fā)現(xiàn)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學困生積極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看到自身的價值,實現(xiàn)自我提高。
如三(2)班有一個非常調(diào)皮的學生小健,無論上什么課,他總是喜歡回頭與其他學生說話,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也不例外,他不是跟其他學生聊天,就是做一些影響其他學生的小動作,甚至是干涉組員的活動。對于這樣的學生,筆者給予更多的是批評??墒?,有一次在上“認識校園綠色朋友”的主題課時,小健特別安靜。在小組討論時,筆者走近他所在的小組,對他們說道:“要說校園綠色朋友,小健同學最有發(fā)言權(quán)啦!”學生都不解地看著筆者。接著,筆者就把知道的消息告訴他們:“小健爸爸是開花木場的,所以小健很了解家里的花木種類。”于是,學生馬上就和小健一起進行討論,了解植物的種類,小健也耐心地與同學說著植物的種類,在這節(jié)課上表現(xiàn)得特別積極,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
其實,學困生主要是由于缺乏信心,才導致學習動機不明顯,只要教師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加以賞識,哪怕是肯定他們小小的一點進步,也會激發(fā)他們的進取之心。正如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的那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币虼耍處煈M可能地多給予學生贊許,尤其是對學困生,要做到表揚多于批評。因為賞識的愛是一種激勵,能給予學困生信心和鼓舞。有實驗表明,同樣的一個人在得到充分激勵后所發(fā)揮的作用相當于激勵前的三四倍。所以說,賞識的愛是一種肯定。
另外,教師要加強對學困生的心理疏導,幫助學困生克服自卑、膽怯的心理,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樹立信心,燃起希望之火。與此同時,教師要堅信,每個學困生都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Γ约阂詯坌淖鳛榇呋瘎?,挖掘?qū)W生的潛能,讓每一位學困生都能抬起頭來,學會尊重自己、賞識自己,學會自我提高,主動發(fā)展,拋開學困生的陰影,以健康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
二、獻給學生公平中的“偏愛”
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公平公正的,不能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學困生,更不能因為學困生在某方面存在不足,就否定他們其他方面的優(yōu)勢。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向?qū)Υ渌麑W生一樣對待學困生,做到一視同仁。不僅如此,教師還應多注意學困生的言行舉止,幫助他們克服消極心理。俗話說:“知之深,才有愛之切?!钡械臅r候,對于學困生來說,愛是保護,因為生命的起點并不均衡。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diào)滿足每個學生發(fā)展的特殊需要,鼓勵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差異,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并獲得不同程度的體驗和進步。但是,在每次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都會自主組隊,成績好的學生往往不愿意與學困生組成一隊,導致組成的隊伍在活動成效方面具有懸殊,教學結(jié)果往往不理想。
部分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屢次受到挫折、失敗,經(jīng)常受人譏諷、嘲笑,被人看不起,自尊心受到傷害,自信心受到挫傷,于是對學習失去希望,開始自暴自棄,表現(xiàn)為自卑、冷僻、隨意、應付、逆反等消極心理,逐步走入學困生的行列。
如在開展《走進家鄉(xiāng)美食》綜合實踐活動的分組環(huán)節(jié)中,筆者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其中一個學困生的父母是做石浦魚丸的,于是筆者借機引導學生開展石浦魚丸的研究,讓這位學困生成為分組的“香饃饃”,每個組的小組長都積極邀請他加入自己所在的小組。這樣一來,讓這位學困生體驗到了成就感和成功感。
教師公平的“偏愛”是鼓勵學困生前進的動力,但這種偏愛不是一味地溺愛,教師要權(quán)衡“嚴”“愛”之間的關(guān)系,不僅要做到像嚴父般嚴格要求學困生,還要做到如慈母般的關(guān)心、愛護學困生,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促進他們更好地成才。
如在一次美食調(diào)查活動分工時,教師要及時了解學困生分到的任務是什么,適當?shù)卣{(diào)控學困生的任務和難度,不僅要防止學困生好大喜功,選擇或接受難度過大的任務,還要防止學困生自卑自棄,把自己當作小組邊緣人,袖手旁觀或者選擇過于容易的任務,敷衍過關(guān)。于是,筆者引導小組長讓性格內(nèi)向的學困生做小組記錄工作、查閱家鄉(xiāng)美食的相關(guān)資料,讓性格外向的學生進行家鄉(xiāng)美食采訪?!皣馈迸c“愛”兩者之間密不可分,互相依存,“嚴”是“愛”的具體表現(xiàn),“愛”是“嚴”的最終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地“嚴”,不但會引起學困生的反感,而且會讓學困生產(chǎn)生對立情緒;教師一味地“愛”,不但不會感化學困生,而且會讓學困生缺乏進取心。教師只有把“嚴”與“愛”統(tǒng)一起來,才能讓學困生既感到較強的約束力,又感受到教師的關(guān)愛,從而不斷進步。
三、賦予學困生真摯的“友愛”
叔本華說過:“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孫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yè)?!币虼耍處熞煤献髋c集體的智慧,使學生的作品和創(chuàng)意更加完美,讓學生更容易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小組合作是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基本形式,在小組合作中,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等進行小組分工,有些學生開展調(diào)查活動,有些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有些學生進行成果展示。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也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最大的亮點,這能讓每一個學生在活動中找到用武之地,展示自己的優(yōu)勢。
根據(jù)學生的基礎和認知水平,把擁有不同長處的學生搭配在一起,通過互相幫助,他們可以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這樣,既可以讓學困生在同學的幫助下順利地完成活動任務,又可以讓學困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以最佳的狀態(tài)學習更多的知識。
如在進行《校園植物大調(diào)查》主題研究性活動時,當小健與他們的小組一起探究時,他被安排完成校園植物繪本這一任務,但是他覺得自己無從下手。得知這一情況后,筆者要求組長召集組員開會,讓組長帶領組員出謀劃策,協(xié)助小健完成校園植物繪本作品。這樣,既可以提高學困生的知識水平,又能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
四、呈獻學困生課堂的“喜愛”
一段深刻精辟的闡述,可以使學生終生難忘;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揚,可以使學生信心倍增;一個生動和諧的課堂,可以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活躍與激蕩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特別是對學困生而言,輕松愉悅的課堂可以使他們自由揮灑自己的長處,激發(fā)學困生求知的欲望,縮短學生之間的距離。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做出了一定成果后,學生都會滿心期待成果展示,學困生也不例外。這時,教師不妨讓學困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如在《校園植物大調(diào)查》匯報展示課上,小健在團隊的幫助下制作了校園植物繪本,筆者抓住這一機會,讓小健與其他學生一同展示勞動成果,筆者對他的作品大加贊賞,其他同學也對他的作品予以了肯定,臺上的小健瞬間自信了許多。由此可見,愛是幫助,可以促使學困生成為最好的自己。
古語有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應做到人人平等,并認識到轉(zhuǎn)化一個學困生和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等生同樣重要,所以教師要承認差異,利用差異,發(fā)展差異,教好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讓每個學生都找到自信與成功。筆者始終相信愛是教育學困生的良藥,對待他們,教師應多一分愛心,少一分冷漠;多一分耐心,少一分嫌棄。
參考文獻:
[1]陳宏平,楊遵民.一部重新審視教師行為的力作——品評唐松林博士《教師行為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1).
[2]馮志成.如何做好學困生轉(zhuǎn)化工作[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S1).
[3]聶珍云.尊重在學困生轉(zhuǎn)化中的作用[J].湖南教育,2001,(15).
[4]蘇莉.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轉(zhuǎn)化學困生的策略[J].教育評論,2003,(5).
[5]薛立刃.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生活化研究[J].考試周刊,2019,(14).
[6]桑青衛(wèi).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開展策略[J].科普童話,2019,(6).
[7]趙省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fā)的實踐探索[J].科普童話,2019,(8).
(作者單位:浙江省象山縣番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