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芳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包括四個板塊,即聽、說、讀、寫。閱讀始終是貫穿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最美、最亮的那道風景線,而這道風景線可以運用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課堂的靈魂,也是生活的精髓,更是培養(yǎng)學生美好心靈的一眼汪泉。本文從走近閱讀、向往閱讀、愛上閱讀這三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如何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期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方法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并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豐富的語言,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側(cè)重點應放在學生身上,并在這個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感情,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
一、走近閱讀,體會閱讀之魅
閱讀是搜索信息、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學校,承載閱讀的最大載體就是圖書館,所以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帶領(lǐng)學生去圖書館閱讀書籍,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近閱讀。
1.日有所誦
教師可以利用學校清晨的廣播,用十分鐘時間給學生朗讀美文和富有哲理的小故事等。教師還可以利用語文課堂前的五分鐘,誦讀經(jīng)典、朗讀優(yōu)秀作文,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講故事。
2.班級活動
教師可以利用午休時間的前十分鐘創(chuàng)建“閱讀周”活動,每周一、周二、周四讓學生分享一篇美文,或者分享自己遇到的人或事,從而引導學生分享與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
3.書香活動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家中與父母一起創(chuàng)建“親子共讀,書香滿家”的讀書角活動,與父母一起朗讀、誦讀,記憶一些好詞好句,讓學生領(lǐng)略閱讀的魅力。
二、向往閱讀,領(lǐng)略閱讀之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朗讀,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深化語文課堂教學。朗讀的主體有為兩個:
1.教師
首先,領(lǐng)略閱讀的魅力。教師自己要熱愛閱讀,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其次,教師要作為一個引路人,把一本本精美的書籍帶進教室,然后把書中的美好分享給學生。最后,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中國語言的特色,還要為學生的人生方向點燃一盞明燈。
2.學生
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所以教師應該始終牢記“以人為本”的教學宗旨。在學生閱讀時,教師應多給予鼓勵,讓學生自主參與其中,并讓學生每周自評出一位班級“閱讀之星”。對于低年級學生,由于他們認識的漢字有限,所以教師應該讓他們朗讀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或者繪本,讓學生自己聽、自己說;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要讓他們以朗讀為主,把每天閱讀的情況反饋給家長、教師或者朋友。
三、愛上閱讀,感受閱讀之好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是編者精心選擇的佳作,具有啟智育人、凈化心靈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重點語句的點撥和指導。
1.通過朗讀吟誦,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如課文《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描述了“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在雨霧中歡笑”,教師在指導學生品讀課文時,可以一邊讓學生想象下雨沙沙的場景,并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guān)楊梅在雨中的場景,一邊啟發(fā)學生利用圖片聯(lián)想場景,讓他們動筆寫寫心中的楊梅。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深深體會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進而入情入境。
2.避免煩瑣多余的內(nèi)容分析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與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為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把字、詞、句的訓練與讀有機結(jié)合起來,運用游戲、思維訓練等教學方式,才能讓學生愛上閱讀,使閱讀真正煥發(fā)閱讀特有的生命力與活力。
3.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基本的朗讀要求是在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用流利的語言大聲地朗讀課文。
綜上所述,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耐心、細心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朗讀作為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核心,更是培養(yǎng)學生美好心靈、品質(zhì)的一劑良藥。
(作者單位:甘肅省碌曲縣城關(guā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