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秋萍,馬觀秀,李連業(yè),曾 真
(江西省泰和縣人民醫(yī)院,江西 吉安 343700)
子宮切口憩室屬于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近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行刮宮產情況的增加,術后引起該疾病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攀升。在臨床上表現(xiàn)主要集中在出現(xiàn)不孕、痛經、陰道流血或經期天數延長等癥狀[1],對女性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都造成不同程度上的不利影響,故而本次研究旨在通過使用腹腔鏡和宮腔鏡兩種手術方法治療該疾病患者,研究內容如下:
選取2015年9月~2017年11月間于我院診治的切口憩室患者200例,其中平均年齡(30.21±4.12)歲;平均刮宮產次數(1.02±0.14)次;平均子宮切口缺陷深度(7.82±2.31)mm。隨機分成兩組,各10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過對比,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為宮腔鏡進行切口憩室修補術。術前進行鋪巾消毒,取膀胱截石處,通過宮腔鏡探尋其宮頸管與內部具體情況,同時確認憩室形態(tài)和位置所在,隨后將宮頸擴張(10號),通過環(huán)狀對電極電凝憩室邊緣組織后標記范圍;為使其平坦,則電切纖維樣瘢痕組織(受損頂部-憩室最深處);缺損內部的子宮內膜樣組織與暴露在外的小血管使用球形電極電凝,完成后對創(chuàng)面進行耐心檢查,待無活動性出血后,手術完畢。
觀察組為腹腔鏡進行切口憩室修補術。術前鋪巾消毒,首先通過腹腔鏡進入腹腔,探尋盆腹腔的手術視野實際情況,由于使用腔鏡對子宮和膀胱見的間隙與粘連情況能夠較好的分離。待腹腔鏡鏡體放于宮頸膀胱間隙處后標記位置,隨后沿陰道一層層將宮頸和膀胱間隙分離開,同時對正常組織和瘢痕處組織之間的分界與瘢痕處組織質地細心探查,充分游離于瘢痕組織及周圍并將其完全裸露;將6 U垂體后葉素注射在子宮肌層內,子宮疤痕組織通過冷刀梭形切除,隨后將子宮切緣修整,待新鮮肉芽組織顯露后,便可對陰道前壁殘端與子宮切口使用可吸收線縫合[2]。
觀察兩組患者子宮憩室治療效果、經期恢復效果,其中子宮憩室治療效果評價標準:①顯效:經婦科B超檢查,子宮切口處不存在液性暗區(qū);②有效:經婦科B超檢查,子宮切口處的液性暗區(qū)范圍縮?。? mm;③無效:經婦科B超檢查,子宮切口處的液性暗區(qū)范圍縮?。? mm。經期恢復有效情況判斷標準:①顯效:經期縮短≥7天;②有效:經期縮短3~7天不等;③無效:經期縮短<3天。
核算軟件:SPSS 22.0版本,其中兩組患者子宮憩室治療效果、經期恢復效果以率(%)表示,檢驗x2值,P<0.05時,說明上述指標對比有統(tǒng)計學含義。
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子宮憩室治療效果(n=100;%)
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經期恢復效果(n=100;%)
近年來,治療術后切口憩室的方法主要是通過開腹手術、宮腔鏡聯(lián)合腹腔鏡、宮腔鏡下電切、經陰道手術或僅靠藥物的保守治療等。以往使用的開腹手術對患者身體損傷較大,且在術中出血量較多,術后腹部很容易留下瘢痕,目前使用次數較少;而藥物治療僅針對生育無要求的患者,通過口服環(huán)丙孕酮或米非司酮等避孕藥,對陰道流血情況改善較為顯著[3];而微創(chuàng)手術即經陰道使用宮腔鏡或腹腔鏡進行,其中腹腔鏡技術具有術后效果明顯且身體恢復較快,對身體影響較小等特點,被廣大醫(yī)患所接受。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子宮憩室和經期恢復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使用腹腔鏡治療刮宮產術切口憩室的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