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瑞,張翠平,熊芳麗
(1.貴陽中醫(yī)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2.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0)
原發(fā)性痛經(PD)是指月經周期建立穩(wěn)定后的女性在月經來潮前或經期出現(xiàn)的以下腹部痙攣性疼痛或伴放射至腰骶,更有甚者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等癥狀為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1]。婦科門診中此種疾病多見,患者病程長短不一。據(jù)調查顯示[2],在我國,約33.19%的女性深受痛經的困擾,原發(fā)性痛經占其中的53.2%,工作學習受到影響的女性占13.55%,痛經癥狀給廣大女性生活帶來的困擾不可小覷。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的手段主要以口服藥物為主[3],非甾體抗炎藥應用較普及,其中布洛芬為常用止痛藥,長期口服此種藥物易引起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不良反應[4]?,F(xiàn)代研究將PD發(fā)生機制概括為以下幾大類:肌筋膜疼痛觸發(fā)點因素(MTrPs)[5]、脊柱相關因素、機械因素、內分泌因素及其他因素??紤]到軟組織貼扎技術的作用機理及綠色安全的優(yōu)勢,結合PD發(fā)病機制,本次課題組從機械因素和內分泌因素出發(fā),運用軟組織貼扎技術治療PD,以驗證貼扎技術的潛在臨床價值。
選取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婦科門診于2017年06月~2018年03月期間所就診的60例原發(fā)性痛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治療組(軟組織貼扎)30例和對照組(口服布洛芬)3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原發(fā)性痛經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30)
參考第8版《婦產科學》的診斷標準[6]。
納入標準:①經期出現(xiàn)周期性的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且經B超檢查無子宮及雙附件器質性病變者;②自愿接受治療、觀察及檢查者。③年齡15~40歲女性。
排除標準:①排除繼發(fā)性痛經;②月經周期不規(guī)律、閉經及崩漏者;③合并有心、肝、腎、血液病及精神病患者;④同時服用其它藥物,可能影響本研究療效者。
治療組:根據(jù)患者身材比例選取貼布(美國邁克達威McDavid肌效貼)適當長度,采用感覺輸入貼扎法,用專用剪刀將貼布剪裁成“爪形”,敷貼前清洗腹部,先將起始端固定于恥骨區(qū),施與貼布自然拉力,將貼布向對側肋弓延伸,左右各一條交叉呈網狀向上延展覆蓋下腹不適處。于月經來潮前兩天開始貼至月經結束后為一個月經周期,連續(xù)施貼三個月經周期,敷貼期間注意個人衛(wèi)生。
對照組:布洛芬緩釋膠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每天口服兩次,每次0.3 g。月經來潮開始出現(xiàn)疼痛癥狀時服用,連續(xù)服用3天,3天為1個療程,1個月經周期內的服藥為一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治療期間不能服用其他藥物。
應用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法:疼痛視覺模擬量表為一張10 cm的卡片,卡片兩端標注為“無痛”(0分)和“最劇烈疼痛”(10分),0分~10分是代表疼痛程度的量化分值,患者根據(jù)自己的疼痛程度選擇相應分值,記錄者記錄疼痛程度評分。表格如下:
?
0分:無痛
2分:輕度疼痛,不影響睡眠
4分:中度疼痛,輕度影響睡眠,需服用止痛藥
6分:重度疼痛,影響睡眠,需用麻醉止痛藥
8分:劇烈疼痛,嚴重影響睡眠,并伴隨其它癥狀
10分:無法忍受
治愈:治療結束后1月隨訪VAS值<1;
顯效:治療前VAS值減去治療結束后1月隨訪VAS值≥2;
有效:治療前VAS值減去治療結束后1月隨訪VAS值≥0;
無效:治療前VAS值減去治療結束后1月隨訪VAS值<0;
運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2.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組內差異比較則采用配對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表2 治療組治療前后VAS量表評分比較
表3 對照組治療前后VAS量表評分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后VAS量表評分比較
表5 治療組和對照組VAS臨床療效比較
本次研究所用軟組織貼扎法與原發(fā)性痛經發(fā)生機制中的機械因素及內分泌因素密切相關。軟組織貼扎技術是指將各種類型貼布、繃帶等貼于體表,通過生物力學及生理學效應,作用于人體以達到保護肌肉骨骼系統(tǒng)、促進運動或完成特定治療目的的非侵入性治療技術[7]。臨床上主要運用于康復治療方面[8-11],目前臨床對貼扎技術的研究相對較少,機制研究處于穩(wěn)步進行階段,相關學者對貼扎技術的原理認識不統(tǒng)一。肌內效貼主要由棉布、亞克力膠、保護凝膠組成,這些材質結合在一起賦予了貼扎肌內效貼彈力、張力、應力、切力及黏著力這幾種物理特性,這是貼扎技術產生作用的基礎。其中,彈力為貼布被拉伸后所具備的彈性回縮力,彈性回縮的方向由貼布尾端移向起始端;張力為貼布本身具備的延展性,是彈力的基礎;應力為軟組織單位面積所受到的來自貼布的垂直力量;切力為貼布單位面積的橫向力量;黏著力則為貼布提供附著在皮膚的穩(wěn)定性。這些物理特性共同作用,通過拉力作用可使皮膚產生皺褶促進局部組織血液及淋巴回流,改善循環(huán),并增進貼扎局部感覺輸入,達到止痛等目的。本課題組對治療組原發(fā)性痛經患者采用感覺輸入扎貼法,將貼布剪裁成“爪形”狀,將起始端固定于恥骨區(qū),施與貼布自然拉力,左右各一條交叉呈網狀向上逐漸延展,覆蓋下腹不適處,此時貼布會產生一股由上向下腹部的彈力、垂直于腹部不適的垂直應力。子宮內膜產生前列腺素(PG)及厭氧代謝產物刺激痛覺神經相關,痛覺神經經過傳入纖維傳入高級中樞可產生痛經癥狀。肌效貼貼于腹部不適區(qū)域基本上覆蓋了子宮體表投影區(qū),所產生的的由上向下腹部的彈力,可促進貼布區(qū)淺層及深層組織血液及淋巴液回流,改善子宮平滑肌供血,促進前列腺素(PG)及厭氧代謝產物排泄,減少疼痛刺激源,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另一方面貼布于腹部不適區(qū)域產生的垂直應力可增加高級中樞的機械性信號輸入,痛經產生的痛覺傳入通路和貼布產生的機械信號通路在傳入中樞之前會進行過濾和整合,通過互相影響最終抑制痛覺傳入通路,減少痛覺傳入,從而緩解痛經癥狀。與對照組比較,雖然兩組在療效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從綠色安全的角度去考慮,軟組織貼扎技術有著口服藥物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患者更容易接受,綜上,軟組織貼扎技術臨床運用于原發(fā)性痛經具備一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