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燕
(桂林市中醫(yī)醫(yī)院 婦科,廣西 桂林 541002)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育齡女性常見的代謝系統(tǒng)疾病,是由于卵巢病變及代謝異常而影響生殖功能,導致內分泌系統(tǒng)紊亂所表現(xiàn)出的一系列癥狀。該病于1935年首次提出,大量文獻表明該病與家族遺傳有一定關聯(lián)[1]。PCOS以持續(xù)性無排卵和雄激素分泌過量為主要特征,表現(xiàn)出胰島素抵抗。大量臨床表明,PCOS多在青春期階段起病,最直接的表現(xiàn)為女性月經失調,嚴重者月經量少次減甚至閉經,育齡期不孕不育、體毛重,伴有肥胖、痤瘡等。若不進行及時治療,遠期或影響女性的生命健康,發(fā)展為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糖尿病等嚴重疾病。PCOS的直接表現(xiàn)為月經紊亂、不孕、閉經,中醫(yī)看來,此類癥狀多為腎氣虧虛、血瘀氣滯、肝氣郁結所致,采用中藥配伍,中醫(yī)理論辨證施治可達到補腎化瘀、疏肝理氣的效果,不通之癥自然解之,月經恢復,腎氣充盈,則卵泡可發(fā)育至成熟,受孕幾率增大[2]。筆者根據中醫(yī)辨證,予腹針配合益腎化痰湯治療,療效顯著,結果報道如下。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2012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育齡期婦女臨床表現(xiàn)為“月經過少”、“月經后期”、“閉經”、“不孕”、“崩漏”等證的,且除月經不規(guī)律外,兼見形體肥胖、胸腹痞滿、痰多惡心、面浮足腫、面生痤瘡、舌淡胖伴齒痕、苔膩、脈滑等證的患者。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2003年鹿特丹PCOS國際診斷標準,患者符合以下標準可診斷為PCOS。①少排卵或不排卵。②雄激素過高導致的臨床癥狀。③超聲提示一側或雙側卵巢有直徑為2~9 mm的卵泡,個數在12個以上或卵巢體積過大(大于10毫升),且并排除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庫欣綜合征、腫瘤等使內分泌紊亂的其他疾病。
選取桂林市中醫(yī)醫(yī)院婦科門診2012年6月~2014年12月門診病人,均按照自愿原則選擇符合納入標準者,共140例,發(fā)病年齡最小21歲,最大41歲;未婚56例,已婚84例;其中閉經26例,余114例表現(xiàn)為月經稀發(fā)或月經量少,其中原發(fā)性不孕24例,繼發(fā)性不孕3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單藥益腎化痰湯:以黃精15 g,茯苓10 g,菟絲子15 g,山慈菇15 g,補骨脂10 g,浙貝母10 g,肉蓯蓉10 g,陳皮10 g,夏枯草15 g,丹參10 g,山茱萸10 g,杜仲10 g為一劑,每日1劑,600 mL水煎至100 mL,濾出湯汁,再用500 mL水煎至100 mL濾出,兩次湯汁合二為一,分兩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月經結束后的第3~5天開始服用,以14天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后可根據身體情況作藥方調整,連續(xù)服用6個月。治療期間忌辛辣、忌油膩、忌煙酒,注意休息和營養(yǎng)補充、飲食清淡。
治療組行腹針配合益腎化瘀湯:腹部行針,取40 mm直徑0.25 mm的毫針從中脘下針,依次向下至關元,深刺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四穴,再以滑肉門、氣穴兩處輔之,滑肉門旁開0.5寸向上取上風濕點,下取下風濕點做穴位深刺。若患者伴不孕癥,加刺石關穴;伴肥胖癥加天樞、大橫兩穴。所有穴位留針40 min,中間捻轉兩次。腹針治療需從月經結束后的第3~5天開始行針,兩日1次,間隔1天,以10次為1個療程(約為1個月),6個療程后觀察療效。同時搭配中藥益腎化痰湯,方劑與對照組相同,連續(xù)服用6個月觀察療效。
(1)觀察安全性:服藥及行針治療期間定期檢查患者的血、尿、便常規(guī),同時監(jiān)測心電圖、肝功、腎功等,觀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應出現(xiàn)。
(2)觀察療效性:分別于治療前后觀察和評定患者的以下指標:①患者臨床中醫(yī)癥候評分;②促黃體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睪酮(T)的水平前后對比;③B超檢查前后對比;④月經來潮為觀察指標。
(3)療效及中醫(yī)癥候評定標準:根據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評定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以月經來潮且連續(xù)3個月以上行經正常為治愈;以月經恢復來潮但月經周期尚不穩(wěn)定,肥胖、痤瘡、浮腫等癥狀有所改善為好轉;以月經仍未來潮,其他癥狀無明顯改善為未愈。
采用本院自制的中醫(yī)癥候評分量表對患者的形體肥胖、面浮足腫、胸腹痞滿、痰多惡心、面色恍白、舌苔、脈象幾個方面進行評定。
治療組痊愈42例,好轉22例,未愈6例,總有效率為91.4%,29例不孕患者中妊娠12例;對照組痊愈35例,好轉19例,未愈16例,總有效率為77.1%,27例不孕患者中妊娠8例。組間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參考意義(P<0.05)。
治療前后促黃體生成激素(L 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睪酮(T)的水平前后對比。
由表1可知,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性激素比較:治療后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有提高,兩組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組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黃體生成激素(LH)、血清睪酮(T)較治療前降低明顯,兩組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組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治療組及對照組治療前后促黃體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睪酮(T)變化情況比較(ng/mL)
由表2可知,對治療組70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中醫(yī)癥候治療前后進行非參數檢驗,治療后形體肥胖、面浮足腫、胸腹痞滿、惡心痰多、面色恍白等癥狀積分明顯降低,較治療前均有顯著差異(P<0.05)。
表2 治療前后臨床中醫(yī)癥候評分比較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西醫(yī)對育齡期女性表現(xiàn)出的因內分泌紊亂多引起的月經不調、痰濕體胖、少經、崩漏、閉經、不孕等一系列疾病的統(tǒng)稱,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確,學者和專家普遍認為,PCOS是由于育齡期女性卵巢受到體內過量的雄激素影響而使得卵巢發(fā)育不完全,不能夠等到發(fā)育成熟就排出,導致卵巢內不具備孕育功能的卵泡過多,卵巢體積過大,誘發(fā)內分泌系統(tǒng)出現(xiàn)功能異常[3]。近年來,大量臨床觀察結果進一步證明,PCOS是生殖系統(tǒng)功能障礙與機體糖代謝異常協(xié)同作用引發(fā)的內分泌紊亂綜合征。
目前我國對PCOS的治療分為兩大方向。西醫(yī)主要以激素類藥物調節(jié),促進卵泡成熟為主,其見效較快,激素類藥物調節(jié)體內激素平衡后,患者月經可按時來潮,但患者容易對激素類藥物產生依賴,停藥后易反復。同時,大量臨床試驗表明激素類藥物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服用者需詳細了解其適應證和禁忌證,且該類藥物應用有局限性,不適宜心、肝、腎疾病或腎上腺素皮質功能不全的病人服用。在中醫(yī)范疇中并沒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概念,認為月經紊亂、閉經、崩漏、不孕等表現(xiàn)屬于腎虧血瘀,中醫(yī)講腎為先天之本、天癸之源,藏精氣、主生殖。《黃帝內經》曰:“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因此腎虛是本病發(fā)病的關鍵。華苓[4]、牟艷艷[5]等認為,以腎虛則天癸不足、月事不下,五行中腎主水,腎虛則水液失運,停聚而成痰濕,痰濕凝聚、肺氣不宣,故而表現(xiàn)為肥胖多毛,卵巢增大。治療此類型的疾病應固本培元、補精益氣、補腎祛瘀、化痰祛濁[6]。作者采用益腎化痰湯,方劑內黃精補氣養(yǎng)陰,茯苓利水滲濕,菟絲子、補骨脂、山茱萸滋腎固精,山慈菇、浙貝母、夏枯草、陳皮清熱化痰、散結祛瘀,肉蓯蓉填精補髓,丹參、杜仲活血通經,諸藥配伍共奏補腎化痰、通經散瘀之效。
本觀察結果也提示,腹針配合益腎化痰湯在改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臨床癥狀,使患者月經來潮、降低LH、T水平、升高FSH等水平等方面療效顯著,復發(fā)率低,且未明顯不良反應,為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提供經濟、有效、安全的新途徑,其顯效率和受孕率均明顯提高,且費用低廉,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