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繼紅 車繼康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h第二中學 車繼康內(nèi)容提要: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讀中思、思中讀?!笔紫纫屝乱惠喕A教育課程改革順應世界范圍內(nèi)“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改革潮流, 提出了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xiàn)有個性的發(fā)展”的目標和“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嶄新理念。新的時代,新的挑戰(zhàn),作為育人主角的班主任必須充分認識新時代賦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內(nèi)涵,不斷反思,更新觀念,注重角色新構,促進專業(yè)成長。
一、面對學生
(一)班主任應成為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促進者
班主任應經(jīng)常組織學生圍繞“如何科學有效地學習”這一主題展開交流與研討, 結合具體案例談方法與見解, 提出提高學習效率的策略與要求, 同時將自己多年來的學習方法、獨特的學習感受及學科學習的特長坦城地與學生交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他們的思維興奮點,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覺學習, 努力促成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由“會學”到“會用”、由“會用”到“會創(chuàng)”的轉變。
(二)班主任應成為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扶持者
新課程不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而是“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班主任是關注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重要他人”。班主任應秉承“教育更多的是一種發(fā)現(xiàn)、喚醒、激勵、感召”的理念, 在教育管理中盡量避免過多強調(diào)“統(tǒng)一規(guī)格、統(tǒng)一模式”, 應著眼學生的個體差異, 發(fā)掘?qū)W生的個體潛能, 讓每位學生的個性都能得到自由充分的發(fā)展, 進而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個性化的成長。
(三)班主任應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精神關懷者
對學生的“精神關懷”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的本質(zhì)決定的, 是教育人性化的表現(xiàn),它準確地反映了班主任勞動的性質(zhì):班主任所從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勞動;班主任對學生應充滿關懷、愛護的感情, 以精神關懷去培育學生的關懷精神。作為“精神關懷者”的班主任, 對學生應從“知識本位”的教育轉向“人本位”的教育,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 更重要的是關心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關心他們的情感、情緒, 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不僅關心他們當前的精神生活與心靈自由, 更關心他們選擇什么樣的發(fā)展方向, 關心什么樣的生活道路更適合他們的發(fā)展、更能讓他們的心理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四)班主任應成為班級活動的設計者和參謀長
班主任要把班級管理的立足點從以樹立絕對權威為目的的直接管理轉移到以促進發(fā)展、展示個性為價值取向的設計管理上來。作為設計師的班主任, 首先應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政策水平, 能將新課程的整體培養(yǎng)目標化解為班級目標, 并具體化為每個學生成長的個體目標; 應具有運籌帷幄的設計謀略,從新課程的結構框架和實施途徑入手全面設計班級的管理運行模式和組織機構。班集體設計的過程也是學生自我完善、不斷成長的過程, 成長中的學生常常會面臨人生的困境與迷茫, 這就需要班主任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參謀長, 能及時疏導學生的煩惱,激勵他們的斗志,張揚他們的個性。
(五)班主任應成為班級情緒氛圍的調(diào)控者
在學生與集體的關系中, 除了校規(guī)、班規(guī)對學生行為規(guī)范外, 還存在著隱含的、非正式的、未公開說明的相互期望,它們同樣是決定學生態(tài)度和行為的重要因素。學生一入班, 他們因?qū)W校的“憧憬”便與班級發(fā)生了一種信任、公平和期待的心理契約關系, 并轉為學生個體持有的關于學生與班集體之間承諾與責任的信念。心理契約帶有個人理解的主觀性和組織與成員之間建立的一種雙向交往性聯(lián)系的動態(tài)性因素。它實際上是在師生互動過程中不斷體認和確定的隱含性的心理紐帶。學生與班級產(chǎn)生的心理契約時常因?qū)W生違規(guī)或師生之間不滿意或不理解而導致雙方心理期望與承諾度下降。其最終結果是, 學生會失去對班級的信任和安全感, 班級情緒或緊張或迷茫。當然, 積極情感的調(diào)動會使雙方滿足和相互欣賞。師生之間的心理契約是班級順利發(fā)展的潤滑劑。班主任適時調(diào)控班級情緒氛圍是一種管理智慧。班級氛圍對學生整體的學習影響巨大, 而情緒調(diào)控對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影響巨大。這一點正是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所忽視或缺失的重要領域。
二、面對科任老師
在科任老師面前,班主任是學生的臨時家長,應該虛心聽取意見,積極配合其他老師工作,不能護短,但也應該全面慎重。
在其他科任老師眼里,班主任就是一個班的“家長”。班上有什么問題,都會和班主任交流,比如,課堂紀律、作業(yè)情況、考試成績、學生精神狀態(tài)和情緒變化、家長提出的特別要求或意見等等。班主任儼然是學生的“臨時家長”,也應該像真正的家長一樣,虛心聽取各科老師的意見和建議,不能認為老師反映情況是傷自己的面子而包庇學生,也不能“聽風就是雨”,完全不通過全面的調(diào)查就一味地批評學生,而應該將各方面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得出一個盡量客觀公正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班主任在學生和科任老師那里才能立足,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三、面對家長
在家長面前,班主任應該是家長的知心人,努力使家長和自己形成教育合力,達到最好的教育學生的效果。
一方面,班主任要教育學生在家要適當參與家務勞動, 要尊重父母, 理解父母, 體諒父母, 熱愛父母, 耐心聽取父母的意見。另一方面班主任要經(jīng)常與家長聯(lián)系, 或通過家長學校, 家長會、家訪、來訪與家長交流情況, 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 介紹學生在校學習情況, 統(tǒng)一目標, 統(tǒng)一教育, 特別是要向家長介紹教育方法。可以開展學生、家長一起參與的班級活動, 讓學生向家長說說心里話, 讓家長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愛期望。建立學生與家長、班主任與家長的聯(lián)系, 協(xié)調(diào)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致, 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
新課程的實施和班主任隊伍專業(yè)發(fā)展日益受到重視,為班主任角色的轉變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條件。班主任要通過理論學習、實踐和反思,立足本校、本班實際情況,多視角了解學生對班主任的新期待,適時準確地給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努力開創(chuàng)“以人為本”、班級和諧發(fā)展的管理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