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白蕾
永康市大陳村位于風景秀麗的歷山腳下,周邊生態(tài)旅游資源豐富。先后獲得省級森林村莊、省生態(tài)文化基地、全國生態(tài)文化基地、全國生態(tài)文化村等榮譽。與周圍的虎踞峽、盤龍谷、后吳古村落等旅游景區(qū)一起,成為永康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置身花木間 ? 盡享慢生活
體驗慢生活是大陳村的“金字招牌”。久居鬧市的現(xiàn)代人,偶爾也想尋個清靜之所,放空思緒,卸下重負,重新出發(fā)。大陳村便是這樣一個可以令人暫時逃避喧囂浮躁的桃源地。通過森林人家創(chuàng)建工作,大陳村成功地從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村莊,蛻變成為一個遠近聞名的慢生活體驗地。它就像一顆濯洗后的明珠,日益明凈奪目、光彩照人。來到這里的人們,可以享受被青山圍繞的安全感,體驗懷舊氛圍的踏實感。
舜耕老巷。舜耕老巷是來到大陳村必去的地方。在村里統(tǒng)一規(guī)劃下,村民們利用基本閑置或基本倒塌的老房子,對其進行科學維修、合理開發(fā),并通盤招商、充實業(yè)態(tài),如今便形成了一條極具鄉(xiāng)村懷舊風情,又充滿特色商業(yè)氛圍的舜耕巷。舜耕巷不寬,最多只能2—3人并行。墻由粗糲、不甚規(guī)則的灰黃石塊砌成,顆粒的質(zhì)感給人一種質(zhì)樸與懷舊的體驗。但是,懷舊并不等于破舊。在這條小巷子中行走,隨處可見給人帶來驚喜的街角小品。在墻面和墻邊上,不經(jīng)意間就能看到一叢叢盛開的小花。這些花多為粉色、紅色等鮮艷的顏色,一看便知得到了村民們的精心照料,顯得嬌艷而生命力旺盛。這些花朵,打破了灰黃磚石帶來的沉悶古舊的氣氛,也仿佛在提醒著人們,大陳村已是舊貌換新顏。巷子里有咖啡廳、精品民宿等現(xiàn)代人偏愛的休閑游憩場所。這些具有現(xiàn)代風格的業(yè)態(tài),與舜耕老巷質(zhì)樸的氣質(zhì)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一種令人著迷的獨特風韻。
櫻花健康綠道。即使是來大陳村享受慢生活,人們也可以選擇一種令自己愉悅的方式來運動。櫻花健康綠道,則滿足了人們對健康體魄的追求。綠道沿著一條小溪而建,道路兩邊栽種了矮矮的櫻花。每逢春風來臨,兩邊便似燃起了粉紅色的火焰,溫柔又浪漫。眼中,是落英繽紛的桃花源式的風景;耳邊,是溪水和緩悅耳的流淌聲。迎著被暈染成粉色的和風騎行,沐浴在溫和而不失燦爛的明媚陽光中,一切煩惱便隨風而逝。
創(chuàng)匠工坊。時光仿佛格外優(yōu)待大陳村,特地在此放慢了匆匆的腳步。然而,這個寧靜的村莊在一種平和舒適的氛圍里,迸發(fā)出了創(chuàng)造的活力。村中不乏匠人。他們頭發(fā)花白,臉上有著深深的歲月痕跡,但眼神依然專注,雙手依然靈活。一群從山外來的90后,帶著滿滿的熱情,懷著傳承經(jīng)典的夢想,來到大陳村,與匠人共建了永康市第一個鄉(xiāng)村旅游基地——創(chuàng)匠工坊。手工皮具制作、傳統(tǒng)竹編、銅器制作……來到創(chuàng)匠工坊,你一定能在感慨大開眼界的同時,淘到一份自己喜愛的、凝聚著歲月力量的紀念品。
主題文化園。大陳村共有4個主題文化園,分別為“梅”“蘭”“竹”“菊”。在這里,人們不僅能得到自然給予我們的慷慨饋贈,欣賞到遒勁堅忍的梅、優(yōu)雅空靈的蘭、清俊挺拔的竹、淡然恬靜的菊,更能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梅蘭竹菊”的獨特含義。文化園讓大陳村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內(nèi)涵,變得更加深刻、厚重。
尋味青山里 ? 嘗遍農(nóng)家鮮
把游客留在大陳村,靠的不僅是美景,還有充滿兒時味道的農(nóng)家鮮。在這里,人們可以品嘗到很多農(nóng)家小吃。這些小吃的做法不是很復雜,更注重保留、發(fā)揮出食材原有的天然鮮味。再加上食材都是當?shù)厝〔?,新鮮可口,讓人食指大動,不忍停箸。新鮮的味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些農(nóng)家小吃勾起了游客對家的留戀和童年的回憶。
豆腐圓子。這是永康常見的一個小吃。做法不難,但是想做得正宗、美味,卻不是很容易。巧手的婦女,麻利地將豆腐搗糊,再用湯匙盛出,將湯匙中的豆腐放入盛有淀粉的碗中滾動,便可以滾出圓溜溜的、雪白的圓。因為外皮裹有一層淀粉,圓子在湯中便能煮而不散。當圓子浮于水面時,就可以將圓子連湯一起盛出來,加以自己喜歡的配料,如醬油、醋、姜、蔥蒜等,一道美味的小吃便做好了。
小麥餅。永康方言中,將面粉稱之為麥面。所以這種小薄餅便稱之為小麥餅。小麥餅顏色呈淡淡的小麥色,餅薄如紙,口感勁道,有一點點咸味,香氣撲鼻。當?shù)厝嗽诔缘臅r候,喜歡按照自己的口味在餅中夾上粉干、豆芽、蘿卜絲、千張、雞蛋、肉塊、豆腐等配菜。菜品的鮮香與小麥餅的清香十分搭調(diào),既能飽腹,又能感受到味蕾傳遞過來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