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鳳玲
巨野縣北城醫(yī)院藥庫,山東巨野 274900
在心血管內科疾病中,高血壓的發(fā)病率是非常高的[1]。且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以及情志都與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病率息息相關[2]。且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之下,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病率也一直呈逐年上升趨勢[3]。當前臨床上所給予的西藥治療所能發(fā)揮的效果并不能達到臨床醫(yī)學工作者的工作預期[4]。祖國醫(yī)學是中華民族的寶庫,祖國醫(yī)學的許多經典方劑都對臨床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價值[5]。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是高血壓常見的中醫(yī)辨證分型,該次研究從該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患者選取78例進行統(tǒng)計學研究分析,主要分析在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疾病中醫(yī)治療效果,總結如下
選取巨野縣北城醫(yī)院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患者選取78例進行統(tǒng)計學研究分析,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39例,男 21 例、女 18 例;年齡為 61~78 歲,平均年齡(69.8±6.4)歲;對照組 39例,男 20例、女 19例;年齡為 62~79歲,平均年齡(69.7±5.9)歲。兩組患者均符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并且中醫(yī)辨證為陰虛陽亢型。納入標準:年齡60~80歲,性別不限。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不能配合完成隨訪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所選病例均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的西藥治療。即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治療(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73908),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的方法為:30 mg/次,1次/d,以4周為一個療程。而治療組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法為天麻鉤藤飲合杞菊地黃丸治療,天麻鉤藤飲合杞菊地黃丸治療藥劑中所包含的成分有:熟地黃、山茱萸、山藥各24 g,天麻澤瀉、茯苓以及丹皮各9 g,夜交藤和石決明各20 g,鉤藤、杜仲以及雙牛膝各12 g,茯神、黃芩、梔子以及川芎各10 g。另再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添加一些其他藥材,例如對于肝火旺的的患者需要添加夏枯草和龍膽草[6]。對于陰虛重的患者則需要添加女貞子和伍知母[7]。
觀察并對比在陰虛陽亢型患者的臨床治療工作中這兩種治療方法所能發(fā)揮的臨床治療效果,臨床效果分為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不適癥狀顯著改善甚至消失,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有效是指經過治療后患者的不適癥狀較前明顯緩解,但未完全消失;無效是指患者的不適癥狀沒有任何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人數(shù)×100.00%[7]。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的描述方法是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統(tǒng)計方法是t檢驗;計數(shù)資料[n(%)]的統(tǒng)計方法是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97.43%,顯著高于對照組61.5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效果統(tǒng)計表
治療組治療后血壓(132.6±2.7)mmHg、(82.4±3.7) mmHg,對照組(140.5±2.2)mmHg、(91.5±4.2)mmHg,在治療后的舒張壓與收縮壓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壓情況統(tǒng)計表[(±s),mmHg]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壓情況統(tǒng)計表[(±s),mmHg]
組別 治療后舒張壓 治療后收縮壓治療組(n=3 9)對照組(n=3 9)t值P值8 2.4±3.7 9 1.5±4.2 1 0.1 2 5<0.0 5 1 3 2.6±2.7 1 4 0.5±2.2 1 1.6 2 8<0.0 5
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飲食結構發(fā)生了較大變化,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疾病譜的改變[8]。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在中醫(yī)學上,高血壓屬于“中風、眩暈、頭痛”的范疇,且高血壓的發(fā)病率與患者的肝腎關系異常密切[9]。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的病機為患者因陰虛陽亢當中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以至于出現(xiàn)氣血不足、肝郁氣滯的癥狀。高血壓對患者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是比較嚴重的[10]。在患者患病期間,還常常伴發(fā)程度不一的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1]。天麻鉤藤飲是臨床常見中藥組方,具有平肝潛陽的功效,治療肝陽上亢型頭痛效果較佳。杞菊地黃丸是臨床上滋補肝腎的常用中藥,對于肝腎陰虛型的患者尤為合適。天麻鉤藤飲與杞菊地黃丸合用,既能滋補肝腎,又能平肝潛陽,對于陰虛陽亢型高血壓較為對癥。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比較了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工作當中天麻鉤藤飲合杞菊地黃丸的治療效果,研究結果可知,治療組有效率97.43%,顯著高于對照組61.5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天麻鉤藤飲合杞菊地黃丸能夠有效控制患者血壓指標,對患者疾病的改善具有較強的效果。
治療組治療后血壓(132.6±2.7)mmHg、(82.4±3.7)mmHg,對照組(140.5±2.2)mmHg、(91.5±4.2)mmHg,在治療后的舒張壓與收縮壓方面,兩組患者的數(shù)值同樣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雖然西藥治療方法也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壓水平,但與天麻鉤藤飲合杞菊地黃丸這一治療方法相比較,西藥治療所能到達的效果明顯較低,且兩種治療方法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醫(yī)學臨床研究史上,也有不少學者對天麻鉤藤飲合杞菊地黃丸做出了相關研究。在他們的研究中提到,天麻鉤藤飲合杞菊地黃丸這一藥劑當中的藥物具有平肝熄風、活血化瘀、引火歸元以及滋補肝腎、補脾益肺的效用,具有較高的降壓作用。學者夏柔娟[12]探討了天麻鉤藤飲聯(lián)合杞菊地黃丸加減治療高血壓臨床效果,對照組49例采用常規(guī)西藥進行治療,研究組49例則使用天麻鉤藤飲聯(lián)合杞菊地黃丸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9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5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壓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收縮壓為(133.28±7.52)mmHg,低于 對照組的(141.62±7.83)mmHg;舒張壓為(71.83±4.96)mmHg,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0.65±3.78)mmHg,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因此采用中醫(yī)聯(lián)合用藥的方式治療高血壓(陰虛陽亢型)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有助于降低患者血壓。
另外學者侯翠榮[13]分析了杞菊地黃丸聯(lián)合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療效,結果顯示,兩組顯效分別為28例和18例,有效分別為13例和15例,無效分別為2例和9例,總有效率分別為95.35%和78.5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血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壓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血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類似,有力證明了本研究的科學性。學者李勇[14]等探究了杞菊地黃丸合天麻鉤藤飲加味治療陰虛陽亢型高血壓臨床效果,將146例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73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西藥降壓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基礎上聯(lián)合杞菊地黃丸合天麻鉤藤飲加味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及臨床療效。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壓均顯著下降,觀察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下降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優(yōu)良率為87.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4.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得出結論,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杞菊地黃丸合天麻鉤藤飲加味治療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患者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根據(jù)上述研究內容可知,在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疾病的治療中,使用天麻鉤藤飲合杞菊地黃丸治療效果滿意,具有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