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遙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附屬醫(yī)院(304醫(yī)院)
前幾天晚上我值急診,一男司機帶來一個老太太。原來男司機在倒車時不慎剮蹭了老太太。好在車速很慢,老太太摔倒時,手撐了一下地,手腕部位腫了。
檢查后發(fā)現,老太太手腕部位那里的骨頭(橈骨)骨折了,骨折移位并不大,而且沒有破壞關節(jié),其他都沒大礙。于是,我給老太太打上了石膏。
但男司機來勁兒了,拿著片子問我:“醫(yī)生,這是骨裂,不是骨折,怎么還打石膏呢?養(yǎng)著不就好了嗎?”
實際上,這種質疑不是個例。臨床上經常會有患者或家屬認為骨裂跟骨折不一樣,好像并不嚴重。然而這是真的嗎?
骨裂是老百姓口中的一個非常不準確且沒有必要存在的偽概念。這一偽概念的存在,很容易讓人們覺得骨裂和骨折不一樣,從而引起誤解。實際上骨裂本質上是骨折,只是骨折移位并不明顯。其治療原則和其他骨折一樣,都需要復位、固定和功能鍛煉。
多年前大火的美劇《越獄》中,有一個片段非常有意思:主角計劃越獄,卻被一面堅固厚實的混凝土墻擋住了。而主角只在墻體上的特定位置打穿了幾個洞,看似堅不可摧的混凝土墻的機械強度就大大下降,而最終被摧毀。
我們人體的骨頭也和《越獄》里的這面墻差不多。很多人自以為骨頭上有一點點裂縫看起來沒有太大關系。但實際上,骨是承重機械結構,作為一個整體,一旦中間有一部分發(fā)生了破裂,即使是很小的一部分發(fā)生了損傷,也將影響到這個骨頭的力學結構,使整個骨頭的強度嚴重下降。
人體的骨頭除了承擔重量外,上面還連接著各種肌腱和韌帶,老百姓管這些叫筋。正是因為這些肌腱韌帶牽拉著骨頭往各個方向活動,才能讓我們做出各種動作。
一旦骨折,哪怕只是裂了縫,如果不用石膏跨關節(jié)固定,那么活動時,肌肉肌腱韌帶就會對骨折縫兩端的骨頭反復牽拉,會讓裂縫越來越大,最終完全斷裂移位,或者造成骨折遲遲不能愈合,甚至干脆就不生長了。所以,不管是什么樣的骨折,都需要被慎重對待,按照“復位、固定、功能鍛煉”的原則治療,否則很可能出現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