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仁貴
魯迅拎著一瓶酒回來了,不是自己掏錢買的,也不是寫作獲獎得的,是從酒席上拎的。誰的酒席?不是他做東,也非他掏錢,他只是被請的一位,吃酒而已。而且還帶著自己的夫人許廣平,吃了喝了,順手拎回一瓶。這事發(fā)生在1928年4月2日,魯迅日記說:“達夫招飲于陶樂春,與廣平同往,同席國木田君及其夫人、金子、宇留川、內(nèi)山君,持酒一瓶而歸?!本葡嫌械氖菤埜o垼械氖鞘>瓢肫?,食客們酒足飯飽后剔牙咂嘴起身而去,不屑一顧,是一種風度。若左顧右盼,視剩物可惜,打包拎走,有失風度,小家之氣。魯迅怎么當著夫人的面,在眾目睽睽之下,干出這種失面子的事呢!魯迅要拎?大家勸拎?不得而知。酒桌上目視開瓶者,定尊貴名望之輩。若視半瓶而全之,撿剩菜而拎之,必下賤貧弱之徒。此乃世俗之見。
余數(shù)年前與一領導公干,酒席過后領導掃視一番,剩酒歸隴,半瓶全滿,腋下一夾,拎酒而歸。招待方私下問余:“他是你領導嗎?怎么干有失領導身份的事?”閑聊中領導說:“這么好的酒浪費了太可惜?!狈祷貢r他拎著酒席殘物,頗為得意。余骨子里藐視透了,原來是這么一個沒皮面的人,做他的屬下都感到丟人!分手時,他把那一瓶剩酒塞給我?!斑@是你的東西我不能收”,我堅拒。他說:“你知道我不喝酒,這酒是為你收的?!蔽业脤嵒荩麃G面子。這時我一下子明白了,他竟是如此質(zhì)樸實在的一個人,質(zhì)樸實在得忘記了世俗面子。
魯迅拎酒而歸,如果酒過三巡,醉意三分,達夫望著未打開的一瓶酒說,喝得差不多了,魯兄你把它帶走吧!這對魯迅是什么意思,魯迅該如何應對,兄弟之情領了,這對達夫是最大的面子。如果是半半相全,收聚一瓶,大家望著,誰都不好意思拿,推來推去,大家都想顯闊綽,丟面子的事只有魯迅去做了。魯迅心想,我就成全你們吧!如果是起席的瞬間,魯迅望見了那半半瓶中的液體還在晃動,棄之不忍,怎能如此浪費!拿起一瓶,注入另一瓶,擰緊瓶蓋,持之而去。他持的不是一瓶酒,而是一種精神,節(jié)儉的精神,節(jié)約的精神,不求闊氣的精神,實在做人的精神。
幾十天后的六月三日,郁達夫上門去看望魯迅,魯迅大概還記著這件事,當天日記:“下午達夫來,贈以陳酒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