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豐 高登秀
【摘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構成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在個人成長的初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關系到兒童心智是否發(fā)育健全,心理是否健康,并且為學校教育奠定著一定的基礎,對個人終生的發(fā)展都至關重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更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力選擇外出打工,為家人謀求更好的生活。因此,學校教育特別是語文教學中如何去彌補兒童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導致的身心健康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針對此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心理問題等做一個分析、總結,制定相應的小學語文教育可以采取的彌補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 留守兒童 身心健康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8年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調查及成因分析》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WW[2018]GH177)。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038-01
全國婦聯(lián)的調查結果顯示,迄今為止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已經超過了5800萬人,占農村總人口數(shù)的28.29%。其中,有42.8%的情況是父母同時外出,57.2%的情況是父母其中一人外出。這些留守兒童由于長年見不到父母,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缺少與父母的溝通,非常容易產生許多心理和生活上的問題。因此,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是尤為重要的。
一、農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
1.家庭教育現(xiàn)狀
由于經濟等一系列的原因,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使得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不斷增多,留守兒童的教育也層出不窮,分為隔代監(jiān)護的教育問題、上代監(jiān)護的教育問題、同代監(jiān)護的教育問題以及自我監(jiān)護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主要存在的情況是隔代監(jiān)護的教育問題。
隔代監(jiān)護是指父母雙方都不在未成年人身邊,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監(jiān)護撫養(yǎng)的情況,是目前為止,農村留守兒童中人數(shù)最多、問題最多的一種類型。老年人與兒童年齡相差懸殊,學歷水平與體力都遠不如青壯年,對孩子心理、精神等細微方面都缺乏理解,不能與孩子進行精神層面的交流。這樣一來,處于人格形成、性格形成關鍵時期的孩子因為不能得到正確有效的引導而容易誤入歧途,導致身心健康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
2.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
(1)性格孤僻、拒絕交流
留守兒童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自我封閉性。很大一部分孩子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他們的內心會產生極大的失落,拒絕與外界交流互動,即使發(fā)生不愉快的事情也不愿意對別人吐露心聲。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最依賴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但父母陪伴的缺失使得他們沒有了安全感,與人交流總是充滿提防戒備,性格老成孤獨。這種問題主要出現(xiàn)在留守兒童中性格內向、獨立能力較差的孩子中。如果學校教育不及時采取措施,輕則導致留守兒童性格乖張孤僻,情緒激烈;重則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出現(xiàn)問題,產生抑郁癥,危及生命。
(2)逆反心理強
一些調皮的孩子會在學?;蚴钦n后欺負部分留守兒童。部分老師有時因為不了解情況不能很好的照顧到留守兒童的情緒,家長缺乏責任心對留守兒童疏于管教,帶來的結果就是一些留守兒童會出現(xiàn)較強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現(xiàn)為:漠視周圍的一切,待人冷漠、敏感多疑,對周圍出現(xiàn)的人都充滿敵意,消極避世。他們牢牢鎖上了自己的心,不理解父母為什么留下他們去很遠的地方,對同學的玩笑較真,抱怨甚至仇視社會。這樣的心理問題比較極端,一旦爆發(fā),將會對留守兒童自身的前途等造成巨大的影響,危害社會。
3.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三大教育支柱的重中之重。家庭教育的完整與否、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一個孩子未來的發(fā)展。不完整或是畸形的家庭教育,都有可能導致留守兒童心理的不健康發(fā)展。父母外出打工,常常是一年到頭不回家,或者是好幾年不回家,孩子與父母之間除了物質的提供與接受,基本沒有其他的交集。父母基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心里在想什么?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導致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問題最直接的因素。
目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針對留守兒童年齡階段的公共場合非常少,但留守兒童又處于個體發(fā)展對外界好奇心最大的階段,不能拒絕誘惑,無法分辨是非,很容易受到身邊人的鼓動,沾染上不良的生活習慣。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留守兒童如果得不到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的正確引導,將會釀成很大的后果。
二、小學語文教育應采取的應對措施
1.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
現(xiàn)如今是信息社會,學??梢岳酶鞣N渠道,增進家長與老師以及家長與學校的交流溝通。使得在外的父母時刻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也使得老師進一步了解自己所帶的學生,使得留守兒童即便是遠離父母,也能健康、開心的成長。語文課堂上可以依靠大量的有教育意義的課文,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作文課堂,可讓學生給父母寫信,通過網絡安排學生和父母視頻、通話、留言等。比如說,建立家校聯(lián)系微信群,語文老師可以和家長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幫助老師更好的管理學生,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2.延伸家庭溫暖
留守兒童最缺少的就是來自家庭的溫暖??梢猿珜дZ文教師與特殊家庭情況的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在老師中間建立“代理家長制”。通過這種方式,鼓勵關心留守兒童、幫助他們解決各種生活、學習難題。同時,在語文課堂上提供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通過故事會、朗誦小組、作文閱讀欄等,鼓勵學習成績突出的部分學生,多參加學習競賽,增強自信。對于成績不突出的留守兒童,老師要主動去發(fā)現(xiàn)他們其他方面的優(yōu)點,給他們表現(xiàn)發(fā)展的機會,增強他們的成就感。
3.強化心理教育
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情感教育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配合學校,全面的去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分類、歸檔、建立資料齊全的數(shù)據庫。針對每個留守兒童,準確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及時的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在語文課堂上,通過一些名人實例,班級游戲、合作式學習等方式,有效的化解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使得留守兒童具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適應生活的頑強生命力。此外,學校應該抓住留守兒童對父母依賴、思念的特點,整合網絡資源,使得留守兒童經常能與父母交流溝通,獲得父母的鼓勵、支持,讓他們健康成長。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的規(guī)模仍然在不斷的擴大,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層出不窮。兒童不光是一個家庭幸福的象征,還是一個祖國的希望。我們不但要在家庭教育方面盡量避免問題,更要不斷地在學校教育方面找出更高效可行的彌補措施。從實際出發(fā)為解決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問題貢獻一份力。
參考文獻:
[1]趙鵬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的探討[J].校園心理,2010,(10).
[2]鄔志輝,李靜美.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xiàn)狀調查報告[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3]戴斌榮.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及教育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