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萌
何謂英雄?挽狂瀾于既倒,摧敵鋒于正銳,敢為人之所不敢為,敢當(dāng)人之所不敢當(dāng),可以算英雄。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是于謙一生中的華彩篇章。
誰言書生百無用,鐵骨丹心鑄昆侖——書生上陣,亦有“烈火焚燒若等閑”的瀟灑氣度。有人說,若非你以文弱書生之肩扛起一國存亡,有明一代的歷史恐要重新寫下,而北京或許早已“淚盡胡塵”,成為又一個北宋開封。歷史上,漢族王朝君主被外族俘去不是個例,但無條件被釋放僅有此次。一如當(dāng)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所寫的,在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你,完成的是一個在絕境下始終堅持信念的奇跡。
于謙能夠戰(zhàn)勝入侵的外敵,卻不能戰(zhàn)勝內(nèi)部的對手——土木堡之變使他成為舉國擁戴的英雄,奪門之變又會使他因“謀逆之罪”而喪命。
“將軍不解避鋒芒”,你在詩作《過韓信冢》中這樣寫淮陰侯,而你自己又何嘗懂得“避鋒芒”?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友人曾勸于謙“安逸”,答曰“嘗疏請骸骨,奈不放何?只是一腔血報朝廷耳。”《明史》有言,“謙性故剛,遇事不如意,輒拊膺嘆曰:‘此一腔熱血,竟灑何地!視諸選耎大臣、勛舊貴戚意頗輕之,憤者益眾?!蹦愕奶幨路绞街眮碇比ィ患友陲?,同僚的“不樂謙”“齒謙”遍布史書,這如同阮小七一般的暴烈、熱血與婉轉(zhuǎn)不足,是你引來殺身之禍的重要誘因,過于剛直的風(fēng)光霽月對政治家而言是一種“致命傷”,是足以斷送政治前途的“人格缺陷”,故而《明實錄》載:于謙“恃才自用,矜己傲物,視勛舊國戚若嬰稚,士類無當(dāng)其意者,是以事機陰發(fā),卒得奇禍?!?/p>
同時,你與朱祁鎮(zhèn)及太子見深、朱祁鈺及太子見濟(jì)這“一仆四主”的復(fù)雜關(guān)系,讓你左右不是、前后為難,易主易儲,不暇兩全,再次陷入了明代最麻煩也最危險的皇室權(quán)力斗爭中。
因此你必須死。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五,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兵部尚書于謙會同群臣商議,一起上奏病重的朱祁鈺復(fù)立沂王見深為太子。眾人推舉商輅主草奏疏,疏成后已日暮西山,來不及上奏,遂決定次日清晨再遞。
遲了幾個時辰,就改變了明代歷史,也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正月十六日凌晨,夜四鼓,武清侯石亨、副都御使徐有貞、太監(jiān)曹吉祥等潛入位于今南池子大街緞庫胡同內(nèi)、現(xiàn)已不存的南宮,擁立被軟禁七年之久的太上皇朱祁鎮(zhèn)復(fù)辟。
朱祁鎮(zhèn)完成了由皇帝到俘虜、從俘虜?shù)角敉接肿兂苫实鄣膫髌孓D(zhuǎn)變——改年號為天順,并在復(fù)位當(dāng)天以“更立東宮、迎立外藩”為名傳旨逮捕于謙;十九日令三法司會同九卿從速審清。二十日,大理寺會審,逼供未遂,于謙身遭酷刑,被扣上“意欲迎立外藩、圖危社稷”之罪名。
其實,奪門之變的詭異之處在于,兵權(quán)在握的你蕩平此亂本是輕而易舉,而你為何按兵不動?后人猜測,面對新舊兩位皇帝,事變中表現(xiàn)得近乎遲鈍的你,早已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但我更相信談遷在《國榷》中記述屠隆所言:“奪門之役,徐石密謀,左右悉知,而報以謙。時重兵在握,滅徐石如摧枯拉朽耳……謙顧念身一舉事,家門可保,而兩主勢不俱全;身死則禍止一身,而兩主亡恙?!砸凰辣H琊⒄咭病保阂坏┳鳛楸可袝淖约河兴袆?,朱祁鎮(zhèn)必獲謀逆之罪,他的子孫將都是罪人之子,宣宗朱瞻基一脈將永失皇權(quán)。朱祁鈺已然不久于人世,迎立其他藩王又必致國勢動蕩,所以你才選擇在西裱褙胡同舊居“屹不為動,聽英宗復(fù)辟”,一如你曾選擇的“立鈺為帝,朱見深為太子”,對社稷而言都是最佳選擇。
“粉身碎骨全不怕”,你猶如一條魚,撲向那張早已可見的漁網(wǎng)。天順元年正月二十二(1457年2月16日),你的人生以極其悲壯的方式謝幕——成功保全社稷后遭枉殺。
有人說,于謙之冤死,主于英宗之心,出于佞臣之謀,行于群小之誣,裁于污吏之手,真乃“此一腔血,竟灑何地”!
《明史》載:“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h3>要留清白在人間
“勇猛圖敵,敵必仇;振刷立功,眾必忌。況任勞之心任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勞不厚;罪不大,功不成。謗書盈篋,毀言日至,從古已然”,于謙死后又169年,袁崇煥寫下這照映他們二人相似命運的血淚文字。《菜根譚》亦言:“淡泊之士,必為濃艷者所疑;檢飾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鋒芒。”
以《菜根譚》的標(biāo)準(zhǔn)而言,你似乎并非“君子”,而只是一個有勇氣亦書生氣十足的“人”。景泰元年始,你多次請辭總督軍務(wù),亦想辭掉兵部尚書之職,徹底辭官回鄉(xiāng),這種無可奈何的苦悶心態(tài)展現(xiàn)在《自嘆》詩中:“逢人只說還家好,垂老方知濟(jì)世難。戀戀西湖舊風(fēng)月,六橋三塔夢中看。”讀來令人心痛——你殺伐決斷于疆場,卻折戟沉沙于廟堂,成為“明代皇位之爭最無意義者”的鬧劇犧牲品。學(xué)者左東嶺認(rèn)為,這一切源于“奪門”,“奪門”源于土木堡之變,土木堡之變源于王振專權(quán),而王振專權(quán)則源于仁宣時期之士風(fēng)疲軟——彼時“三楊”等閣臣與皇帝的關(guān)系中師生情感占有相當(dāng)比重,隨著仁宣二帝逝去,此種情感已不復(fù)存在;士人在失去了與皇帝的情感紐帶之后,逐漸也失去了駕馭朝政的能力。明朝政治成為一種無序的專制政治,強者即權(quán)力中心的特性既成就了你拯救國家于危亡的偉業(yè),亦會導(dǎo)致殺身成仁的結(jié)局。
“英宗復(fù)辟以后,被殺者不止于一于少保,而于少保之因忠被讒,尤為可痛?!弊骷也號|藩嘗言。盡管起決定作用的也許是“性格缺陷”,但于少保的死,有冤而無憾——作為傳統(tǒng)儒家人臣,能死為社稷是人生的圓滿。
你的入世、進(jìn)取與擔(dān)當(dāng),讓我想到脂硯齋對賈探春的脂批:“看得透,拿得定,說得出,辦得來,是有才干者?!薄小爸尽?,是能夠構(gòu)成推動世界向前的力量。而你又何嘗不是如此?哪怕你有你的“性格缺陷”,你仍是一個擔(dān)當(dāng)?shù)闷鹩惺赜袨槎安蛔R時務(wù)”的“人”。做社稷之忠臣,結(jié)社稷之正局,此非豪杰之勇,實乃大賢之仁。重名節(jié),輕名利;重成仁,輕殺身;重社稷,輕君王,正是這身居高位而“不識時務(wù)”,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次次絕地反擊,這是中國士人千年以降的傳統(tǒng)——雖千萬人,吾往矣。
你曾寫過一首懷念岳飛的詩《岳忠武王祠》:“中興諸將誰降敵,負(fù)國奸臣主議和。黃葉古祠寒雨積,青山荒冢白云多。”這幾乎成為你自己的讖語:岳飛死于“莫須有”,而你死于徐有貞“不殺于謙,此舉(奪門)為無名”的“意欲”。意欲豈殊三字獄,英雄遺恨總相同。死后你與岳飛同棲魂于西湖的春水晴云之間,一如袁枚所說,“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帝京景物略》說,于謙“被刑西市也,為天順二年。九年復(fù)官,為成化二年。又二十二年,賜謚肅愍,為弘治三年。又一百一年,改謚忠肅,為萬歷十八年。凡百有三十三年而論定。”成化二年(1466年)充軍戍邊的兒子于冕與女婿朱驥被放還鄉(xiāng),發(fā)還家產(chǎn)——于冕充軍龍門,則成為《龍門客?!饭适碌脑停贿^,那是后話了。
你曾作詩《北風(fēng)吹》,中有“樹堅不怕風(fēng)吹動,節(jié)操棱棱還自持。冰霜歷盡心不移,況復(fù)陽和景漸宜”之句,昭示了哪怕身處無序的世界,也始終做一個擔(dān)當(dāng)有為之人的“志”,“要留清白在人間”。那陽和之景,就像作家林太乙所說的:“光陰荏苒,奪不去在懷的春日?!薄喝赵趹?,而我只想說:你是人生的模板。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