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艷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河南洛陽 471000)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的下肢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在其靜脈中回流發(fā)生障礙所致。臨床上,泌尿外科手術有較長的治療期與恢復期,故此,產(chǎn)生深靜脈血栓的可能性較大。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下肢泌尿外科手術后的并發(fā)癥狀,有研究[1]顯示,其致病原因與患者手術時間、制動時間等外在因素有關。臨床治療中,使用常規(guī)性的機械配合藥物治療就能夠有效治療,但基于患者治療配合度等因素影響,所以需要配合相應的護理。文章以2018年1—12月為研究時段,分析了個體性護理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中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所收治的80例行泌尿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全部患者均在該院治療,4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試驗組40例基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基礎上加用個體性護理。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61~79歲;平均年齡(67.18±3.62)歲;試驗組 40例患者中,患者的年齡在 60~81 歲;平均年齡(68.72±4.45)歲;所有患者在各項一般資料中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即護理人員應加強對高?;颊叩慕】到逃Χ龋瑧猛ㄋ滓锥恼Z言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深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以及形成的原因,讓患者和家屬都對深靜脈血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讓其認識到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對患者自身的危害。試驗組40例基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基礎上加用個體性護理,護理方法如下。
1.2.1 術前評估 術前需要根據(jù)患者的血常規(guī)檢查、凝血情況、家族史等各項指標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并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詳細告知患者有關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相關內(nèi)容與注意事項,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2.2 術中護理 (1)在手術過程中,給予患者抗血栓彈力襪,以此來防止由于麻醉而引發(fā)的靜脈過度擴張情況,進而改善患者血液循環(huán),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彈力襪的使用需要從術前直至患者能夠進行下床活動為止,并注意觀察患者末梢循環(huán)情況;(2)做好術中的保暖工作,控制好手術室中的溫度與濕度。
1.2.3 術后護理 早期活動是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重點。在患者術后當天,由于患者無法下床活動或懼怕疼痛等因素,護理人員可以幫助患者進行床上足踝部的主動運動,并幫助患者進行膝關節(jié)主動或被動運動,按摩患者下肢腓腸肌與比目魚肌。術后第一天,需要鼓勵患者下床活動,并告知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性;若患者不能下床活動,則需要保持穿著彈力襪,且每天主動或被動下肢活動時間不少于30 min;同時,還需要將患者下肢抬高20°~30°,以此來促進靜脈血液的回流。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時間;同時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對比兩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理滿意度主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以及很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在護理開始以前與護理結束后,對患者的不良心理進行評估,主要包含焦慮與抑郁情緒,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抑郁程度,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焦慮的情況,如果評估以后分值在50分以上,表示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相對嚴重,在50分以下表示不良情緒輕微。
在護理開始以前與護理結束后,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評估標準參照生存質量的評分(QOL)標準,生活質量高低與得分數(shù)值有線性關系,成正比。
研究以后所得數(shù)據(jù)在Excel中統(tǒng)計,然后錄入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相應的處理,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n(%)] ,差異顯著與否用χ2檢驗;而計量資料可以表示成 (±s),數(shù)據(jù)之間差異是否顯著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試驗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明顯要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在開始護理以前,對比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全部患者評分都超過70分,分值接近,比較結果相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束護理以后,對比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評分都降至50分以下,但是對照組接近50分,而試驗組在40分左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表 2 可見。
表 2 患者不良心理對比[(±s),分]
表 2 患者不良心理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bP<0.05。
組別SAS護理前 護理后images/BZ_123_785_1749_817_1779.pngSDS護理前 護理后試驗組(n=40)對照組(n=40)(73.65±8.17)a (40.25±3.54)b (70.25±4.97)a (39.54±5.01)b 73.98±8.2649.54±3.6770.34±4.2048.65±5.37
開始護理前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 (46.25±3.74),對照組(46.52±3.56)分,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在45分左右,對比數(shù)值相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結束護理后兩組分別(75.64±5.62)分、(60.64±5.37)分,對照組約為60分,試驗組則在75分左右,對比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泌尿外科術患者需要長期臥床休息來進行身體修養(yǎng),在臥床期間患者不愿意多活動,進食狀態(tài)差,且多存在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到血流的速度[2]。泌尿系統(tǒng)細胞膜上存在少量的凝血酶,從而細胞膜上會導致更多的血小板進行聚集和粘附,隨后便會損傷到血管功能。
護理人員應加強對高危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深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以及形成的原因,讓患者和家屬都對深靜脈血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讓其認識到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對患者自身的危害;如果患者有便秘的癥狀,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內(nèi)服四磨湯、麻仁軟膠囊等藥物,外用開塞露等,避免患者因便秘后用力排便,造成腹部壓力升高,預防血栓脫落,患者在排便時需要有護理人員和家屬的陪伴,護理人員還需向患者提供坐便器,防止血栓脫落后導致肺栓塞;護理人員應當鼓勵患者多下床活動,盡量減少臥床休養(yǎng)的時間,并促進血液流動速度,護理人員還需指導患者,讓其掌握下肢被動運動以及下肢主動運動的方式,如抬腿、伸屈、足背屈等活動,若是患者病情較為嚴重,護理人員則需要對患者下肢進行按摩,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3]。
此外,泌尿外科患者自身存在不同程度的煩躁、憂郁、恐懼以及焦慮等情緒,再加上下肢出現(xiàn)血栓后肢體存在活動障礙、疼痛以及腫脹,更是影響到了泌尿外科患者的正常生活,心理負面情緒的加重更是讓患者失去了治療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應該詳細向患者和患者講解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注意事項、治療方法以及預后等情況,在護理期間多給予患者支持、理解、照顧和關愛,幫助患者消除思想上的障礙,增加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4]。
此外,由于在形成靜脈血栓后,會急劇擴張患者的上游靜脈,因此患者會常常感受放射性疼痛,護理人員應該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感,從而促進護理和治療的順利進行。護理人員可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可遵照醫(yī)囑對患者使用鎮(zhèn)痛劑。護理人員需要格外注意患者患肢的皮膚溫度,并告知患者嚴禁按摩肢體,以免栓子脫落后導致血管栓塞[5]。該次研究顯示,護理后,試驗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明顯要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開始護理以前,對比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全部患者評分都超過70分,分值接近,比較結果相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束護理以后,對比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評分都降至50分以下,但是對照組接近50分,而試驗組在40分左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束護理后兩組分別(75.64±5.62)分、(60.64±5.37)分,對照組約為60分,試驗組則在75分左右,對比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個體性護理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中能夠改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