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河南洛陽 471009)
甲狀腺功能減退是由于體內(nèi)甲狀腺激素合成及與分泌減少,其生理效應不足導致機體代謝水平下降,可有,面部浮腫、毛發(fā)脫落,記憶力減退、嗜睡、頭痛、頭暈、耳鳴,耳聾,眼球震顫等表現(xiàn)[1]。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中有1%~15%的患者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有研究指出,甲狀腺功能減退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變的高危因素,可破壞血管內(nèi)皮細胞,造成動脈硬化,冠心病、心梗等疾病的高發(fā)病風險[2]。為探討甲狀腺功能減退對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的影響,該研究以該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90例患者病歷資料為研究基礎,進行踝肱指數(shù)對比?,F(xiàn)筆者將研究結果做以下總結。
研究納入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96例(研究組),2型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正常患者94例(對照組),該研究具體內(nèi)容已同意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已排除伴有糖尿嚴重并發(fā)癥(眼底病變、糖尿病足)患者;凝血功能異常患者;腦血管等高危疾病患者。研究組:女性50例,男性46例。年齡在46~5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92±7.43)歲,病程在 2~12年之間,平均病程為(6.97±6.02)年;對照組:女性 47 例,男性 47 例,年齡在 45~5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88±8.01)歲,病程在2~13年之間,平均病程為(7.13±6.44)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分布、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與《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囑患者第3日空腹,研究人員抽取上肢靜脈血樣10 mL,分別檢測促甲狀腺激素(TSH)、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紅蛋白(GHb)水平。 (2)采用多普勒超聲對兩組患者踝肱指數(shù)(ABI)進行檢測,具體檢測方法如下:檢驗儀器采用Huntleigh,Super Dopplex SD2超聲血流探測器,患者仰臥位,分別測量患者雙上肢前臂血壓(兩次血壓差值<10 mm Hg)、雙下肢脛后動脈以及足背動脈的收縮壓;肱動脈壓選擇雙上肢血壓的高值,踝動脈壓選擇脛后動脈、足背動脈血壓高值,ABI計算方法為同側踝動脈壓/同側肱動脈壓[3]。
雙下肢動脈病變判斷標準以介入放射治療及心血管疾病相關協(xié)會制定標準為參照依據(jù),ABI數(shù)值雙側中有一側>1.3或<0.09,就可判斷為存在下肢動脈病變;1.3≤ABI數(shù)值(雙側)≥0.9,可判斷為不存下肢動脈病變[3]。
研究收集數(shù)據(jù)有采集人員輸入SP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整合性統(tǒng)計分析,下肢動脈病變發(fā)生率的計數(shù)資料以[n(%)] 表示,χ2檢驗;血糖、血脂、甲狀腺功能等指標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兩組患者入組是數(shù)據(jù)指標,性別分布、年齡、病程無明顯差異;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TSH指標水平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血脂、甲狀腺功能指標檢查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血糖、血脂、甲狀腺功能指標檢查對比(±s)
注:* 為與治療組比較,P<0.05。
GHb(%)治療組對照組組別 性別(女/男)年齡(歲)病程(年)TSH(mlUL)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GLU(mmol/L)50/46 47/47 53.92±7.43 53.88±8.01 6.97±6.02 7.13±6.44 8.49±1.27(2.58±1.25)*2.40±1.27 2.33±1.16 2.16±1.47 1.56±1.38 0.99±0.21 1.15±0.34 3.63±1.52 2.37±1.14 8.33±1.01 8.42±1.22 9.21±2.25 9.58±2.23
(2)治療組經(jīng)過多普勒超聲檢測后,發(fā)現(xiàn)下肢動脈病變發(fā)生率為34.33%,對照組下肢動脈病變發(fā)生率為9.57%,治療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下肢動脈病變發(fā)生率對比[n(%)]
踝肱指數(shù)(ABI)是血管外科檢查最簡單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測量脛后動脈、足背動脈及肱動脈的收縮壓,得到的比值即是踝肱指數(shù)。ABI對下肢外周動脈疾病特異性與敏感性非常高[4],被認為是診斷下肢外周動脈疾病最佳無創(chuàng)指標。但ABI不僅用于診斷下肢動脈疾病,它的降低對心血管也是獨立危險因素,因此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強預測因子,對于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分層診斷具有重要應用價值。該文對2型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于甲狀腺功能正常患者分別進行多普勒超聲檢查,數(shù)據(jù)表明,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下肢動脈發(fā)病率明顯較高,段琦[5]等學者在其研究中也指出,甲功減退患者下肢病變發(fā)病率高達33.8%,而正常患者發(fā)病率僅為10.2%,研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規(guī)律與該文相一致,因此筆者認為2型糖尿病患者甲狀腺功能減退能夠增加其下肢動脈病變的發(fā)生風險,給患者自身生命健康構成很大威脅,臨床治療醫(yī)師對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治療需要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