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杰
吉林省公主嶺市第三中學校 吉林 公主嶺 136100
提問是教師最常運用的教學手段,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只限于機械的教師問學生答,而并真正地發(fā)揮提問的功效。恰當時機的巧妙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啟迪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有效的探究,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體系。那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提問藝術來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呢?
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提問對于教學效果地提升有著重要作用。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一般分為導學、概念的初步講解與認識、例題的講解、簡單題目的解答、綜合性題目的解答等不同的部分。在每一個學習的階段中,教師需要采取不同的問題類型進行引導。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問題需要與多數學生的水平相適應,呈現出難度適中的總體表現。避免在教學中由于問題設置的難度引起學生學習的不良心理,畏難心理,輕視知識難度的心理等。
例如,等差數列的講解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等差數列的組合:12,14,16,18……和11,13,15,17……,讓學生努力進行觀察數字特點,以此來導入新課程的內容。
教師對于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問題提出的數量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對于問題提出和總結、歸納的實際問題。教師在進行提問時要做到適時,對問題該進行歸納的時候要歸納,該進行拓展的時候要拓展,把握總結、歸納問題的最佳時期,這樣可以把問題進行深度挖掘,同時可以加強對知識面的拓展。在這方面,教師要注意另一個重要問題,對于深度和廣度的擴展不能通過過多的提問進行。如果課堂問題過多則會過于牽扯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課堂產生厭倦的情緒,學習質量會受到影響。相反,如果教師的問題過少也不會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路,導致容易分散注意力。
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還需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是一門思維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啟發(fā)式提問策略,啟迪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互動合作,全身心參與實踐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知識關鍵處、疑難處、思維轉折處、需要深化處,教師要給予啟發(fā),促使學生深入探究。例如,在講“幾何概型”時,教師可以結合已學的“古典概型”提出啟發(fā)性問題,引導學生遷移拓展,建構知識網絡。問題: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個數是多少?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相等嗎?那么幾何概型呢,不同在什么地方?通過復習舊知識,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了解古典概型和幾何概型的不同之處,并結合“在1~10中找整數,小于5的概率為多少?”“玩轉盤游戲,勝率如何計算?”問題類比分析,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概率計算方式。
教師在課堂的提問中,適當的對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進行有效的控制和把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如果超出了學生的思考范圍或者是超出了學習的知識范圍,學生便很難回答,這就形成了教師自問自答的場面,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分析能力;教師提出的問題如果過于簡單,學生只要稍作思考就能回答,這樣也起不到鍛煉思維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對問題進行設定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比如,應用兩個相近的等式作對比之類的問題,來對學生進行考查,對于這樣的問題,有的學生會輕易的回答,有的學生會認真的觀察后再做判斷,看似一樣的等式其實存在著很多需要認真思考的知識點。在新課程模式下,老師應該根據形勢的不同,改變提出問題的方法,改進傳統的提問模式,這樣有利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不但能提高教學的質量還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提問是一種藝術,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中,問題的好壞也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效果。鑒于數學課的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性,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多向生活靠攏,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們對數學學習的認知。因此,數學課應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塑造學生們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細節(jié),在生活中發(fā)現與數學相結合的知識點,只有這樣才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講解,更好的實現數學教學的目的。在生活與相結合的實際操作過程中,要以人為本,將學生作為數學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選取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數學現象進行研討和分析,使得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富有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熱情,達到提高學生們數學綜合素質的目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泵恳粋€學生都渴望獲得成功,都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成為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師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激發(fā)學生根據提問積極思考,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條件,通過正確的評價,使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進取心得到保護,激發(fā)學生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活力,給予學生感受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