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夢瑋
摘 要:針對部編本初中語文課本而言,在閱讀方面發(fā)揮著不容小覷的價值導向作用,而自讀課教學是其主陣地,同時閱讀循環(huán)圈為其提供理論視角。對于青少年,在建立其閱讀循環(huán)圈的過程中,關鍵環(huán)節(jié)有三個,一是書籍選擇,二是閱讀,三是回應。語文教師需針對學生的閱讀原因、內容及方法,圍繞三個核心詞進行探求,一是興趣,二是技法,三是反饋,實現(xiàn)相關平臺的構建,由此培養(yǎng)學生長久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閱讀循環(huán)圈;部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自讀課教學
與教讀課相比,自讀課的把控難度更大,要確保自讀課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必須進行良性溝通與交流,也就是基于語文教師合理指導,適當利用各閱讀方法,但對部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而言,可否落實其閱讀創(chuàng)新理念的重點為:在開展自讀教學過程中,通過何種方式把控學生自主閱讀以及教師指導閱讀這兩者的力度與方向等。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強化書籍選擇能力
語文教科書是初中生唾手可得的書籍,在閱讀方面將具有較強規(guī)范性的素材提供給學生。自讀課主要是指,在課堂環(huán)境中,以教師所傳遞的學習閱讀的方法為依據,一次又一次地感受與分享等,進而從自覺閱讀轉變?yōu)樽晕议喿x。
在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這樣一篇文章,即《動物笑談》,其實它是一篇選文,出自于《所羅門王的指環(huán)》。語文教師與各個助學系統(tǒng)相結合,比如插圖及旁批等,并發(fā)揮自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使其著眼于“笑談”,由三個角度分析該文章所闡述的趣事以及其他人對此的看法等,一是找笑料,二是演笑點,三是品笑味。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對各項問題進行理解,然后提出原書當中作者已給出的答案,進而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1]。
二、有效遷移相關技法,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
在教讀課中,設置了兩項內容,第一為預習提示,第二為課后練習,但是自讀課并未設置,所應用的技法同樣有兩種,一是旁批,二是閱讀提示,由此基于學生自主閱讀,由教師進行相應引導,使其提供跟蹤指導且它的個性化更強,讓學生根據教材編輯人員所給予的旁批,先有效掌握文章中的全部文字,然后在閱讀中利用多種方法做好記錄,比如改寫與回答等,進而明確課文的各種特點,主要包括文化傳承以及語言架構等。
例如《再塑生命的人》,教師在開展這一自讀課教學時,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對默讀這一方式進行重點應用,與默讀整篇文章相比,語文教師應該以情節(jié)進展等為依據,完成模塊劃分,盡可能防止整篇文章閱讀出現(xiàn)率較高的問題,比如單調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等[2]。教師有效把握文章中的重點句子,在此基礎上以較快速度默讀,并對學生提出相關要求,需要找到各個段落的過渡句以及中心句等,感受文字所營造出的戲劇化效果,在文本閱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畫面感,進而引導他們從淺層閱讀發(fā)展到深度閱讀。
三、重視閱讀反饋,提倡多元思維
在自讀課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引導其在閱讀方面組建各類共同體,比如閱讀小組等,利用說來聽聽這一教學法,加強經典文章的探究和閱讀,進一步拓展其范圍與深度,在小組探討過程中,促使獨立性體驗發(fā)生轉變,逐漸成為功能更強的文本,形成共同閱讀記憶[3]。因此,應針對文本閱讀,初步建立起問題框架,也就是以學生個體為對象,基于他們的閱讀興趣,對其基本問題做到足夠關注,主要是為了對比新文本和舊文本所存在的相同概括性問題以及不同概括性問題,此外還應研究與討論經典文章,明確其特定問題,比如表現(xiàn)手法等,進而組建問題鏈條,其具有關聯(lián)性,服務于學生自讀,供給認知架構。
比如《回憶魯迅先生》的選文,它的基本問題為該文章中先生的形象是否在你意料之外以及文章的哪個部分讓你不想繼續(xù)閱讀了等。概括性問題有閱讀本文之前你對魯迅的印象如何以及之前你讀過他不同的文章嗎等。另外特定問題包括你閱讀全文所花費的時間以及本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魯迅等。
基于閱讀循環(huán)圈理論視域,當前的初中語文自讀課教學需要做出相應突破,在開展傳統(tǒng)閱讀教學時,通常都會試探性地進行,導致閱讀始終局限于淺層,必須將這一傾向摒棄,由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強化其書籍選擇能力,以此為切入點,對學生個體做到足夠尊重,在閱讀方面增強他們的個性化感受,基于此不斷鼓勵學生,使其逐漸建立起閱讀循環(huán)圈,主要有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語篇閱讀,二是全書閱讀,三是對比閱讀,進一步促進自讀課教學發(fā)展,并直接作用于學生,使其閱讀能力隨之螺旋式提高。
參考文獻:
[1]諸定國.“自讀課文”的教材定位與施教策略:“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研讀及教學”系列研究之一[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8(3):79-84.
[2]李柃熤.初中語文自讀課文教學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18(4):95.
[3]陳恒舒.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自讀課文的設計思路[J].語文學習,2017(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