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彥
摘 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上課前老師習慣于把實驗器材先擺在講臺等顯眼的地方,但是其中有不少實驗可以用這種方法——隱藏實驗器材,來達到常規(guī)實驗教學所無法達到的目的——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關鍵詞:隱藏;變魔術;課堂氣氛
在初三的物理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一個實驗題目:
題目:下圖是我們“探究物體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
(1)該實驗是通過用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研究 ▲ (選填“小車”或“木塊”)的動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通過觀察 ▲ 來判斷動能的大小。
(2)甲圖所示方案是為了探究動能大小與 ▲ 的關系,根據(jù)你所學的知識得出的結論是 ▲ 。
(3)若想用乙圖所示方案探究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需要改進的步驟是 ▲ 。
學生在回答問題(2)的時候,經常會這樣回答:甲圖所示方案是為了探究動能大小與 高度 關系的,根據(jù)你所學的知識得出的結論是當物體的質量一定時,高度越高,物體的動能就越大。學生對于斜面的作用不清楚,所以他們往往從表面的現(xiàn)象——高度來考慮,導致老師在講解這個問題的時候感到很苦惱,學生接受起來也感到困難,很多學生是考一次錯一次,屢考屢錯。反思我們的教學過程,其實老師可以更加智慧一些。
初三物理在講到“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往往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合理的猜想:動能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速度和質量有關。在接下來的實驗探究過程中,我們先不要急著把實驗器材拿出來給學生看,可以先問學生:在探究動能大小與速度大小關系的時候,你們打算用什么實驗器材來實現(xiàn)物體速度的改變呢?這個時候學生會想到很多辦法,其中有學生就會提到用斜面來改變物體到達水平面的速度大小。這個時候我們引導學生順著這個思路,像變魔術一樣拿出藏在講臺下的實驗器材——斜面,用這種方法教學,學生對斜面的作用印象就更深刻了,有效地避免了學生出現(xiàn)把“速度”說成是“高度”的錯誤了。
縱觀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采用類似的教學方法。
比如教材中有關于探究聲音的產生條件的演示實驗,音叉的振動不明顯,為了顯示和放大音叉的振動,我們一般的教學中要在發(fā)聲的音叉旁邊懸掛一個乒乓球,當我向學生提問說:“用什么方法可以把音叉的振動放大顯示出來?”班上立刻有一個學生舉手回答說用乒乓球,我很詫異,因為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比較差,怎么可能很快地回答這個問題呢?于是出于好奇我繼續(xù)問他怎么就能想到這個方法呢?他洋洋得意地說:“老師,你的講臺上放了一個乒乓球呀?!蔽液軣o語。的確,我這節(jié)課用到的實驗器材全部擺放在講臺上了,所以學生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了,根本沒有起到引導探究的目的。如果我把器材在開始的時候隱藏起來,那么學生一定會想出很多很多的辦法,課堂氣氛也會活躍很多,學生對于乒乓球的作用印象會更加深刻。
再比如平面鏡成像特點這一節(jié)課,在講到如何確定像的位置的時候,我們要在此引導學生思考,要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去想辦法,如果我們直接把玻璃板放在學生面前的桌子上,學生肯定會很快地想到用玻璃板來替代平面鏡,這樣學生就會失去思考的機會,沒有經過自己獨立艱辛的思考過程,學生對玻璃板的作用記憶就不深刻。如果我們開始不把玻璃板拿出來,引導學生思考玻璃板和平面鏡的區(qū)別,進而想到利用玻璃板的透光性來代替平面鏡做這個實驗,可以很巧妙地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學生經過了自己的思考,肯定會對玻璃板的作用有深刻的認識。
初三歐姆定律的第一節(jié)課,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要研究電流同時與兩個因素的關系,學生大部分都知道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引導學生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的時候,要控制導體的電阻不變,也就是用同一個導體至少做三次實驗,那么通過什么方式來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呢?學生七嘴八舌地積極地討論了起來,有的說用改變電源電壓的方式,我及時給予了肯定,但是更多的人說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其實這個對學生來講并不難,因為上一節(jié)課剛剛學習了滑動變阻器的有關知識,所以在這節(jié)實驗課的教學中,不要先把滑動變阻器這個器材擺出來,等大家把這個器材的作用討論出來以后,再把它發(fā)到每個組的桌子上。這樣做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他們的思考,又可以豐富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如果上課的時候直接把滑動變阻器擺在學生的實驗桌上,他們就不會去思考除了這種改變電壓的方法之外,還會有哪些其他方式(比如課堂中學生提到的改變電源電壓,串聯(lián)其他的導體等等方法),這樣不利于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也會使這節(jié)課顯得索然無味,激發(fā)不起他們學習的欲望,同時學生對滑動變阻器的作用理解也不夠深刻。
其實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還有不少的實驗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隱藏實驗器材,來達到常規(guī)實驗教學所無法達到的目的——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更新教學理念,善于創(chuàng)新,不按常規(guī)出牌,可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