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留洋
摘 要:在農村小學任教英語已有4年,教學過程中常出現學生用“中文、數字”等白字標注英語讀音的現象。盡管普遍認為,“白字”會影響讀音的準確性,阻礙自然習得感知拼讀技巧等。但從其特殊背景出發(fā),通過問卷調查,分析成因,最后我未禁止學生標注白字,而是及時加以引導,促使其正遷移,并在此嘗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教師應巧用學生自發(fā)的白字標注,逐步培養(yǎng)其語感,使白字成為正確輔助英語學習的重要工具。
關鍵詞:小學英語;“白字”;遷移
一、“白字”現狀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對所教班級進行了班級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本任教班級小學四、六年級學生。調查分兩個時間段進行,四年級時間間隔為3個月,六年級為2年,調查數量各班人數,四(1)班45人,四(2)班43人,六(1)班34人,六(2)班41人,六(3)班35人,參加率均為100%。調查內容涉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按需要偶爾使用白字、白字類型統(tǒng)計,學生認為白字使用效果如何,有沒有誤導或者混淆現象等幾個方面,本人對有效問卷進行了認真分析。
二、“白字”成因
(一)學生自身原因
(1)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2)學生思維發(fā)展存在缺陷,即表現為不善于區(qū)分教材重點,獨立思考能力較低;(3)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定時復習與預習,模仿等),只是被動學習;(4)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自覺性不夠,作業(yè)質量不高;(5)學生缺乏學習的持久性和意志力;(6)性格原因(部分學生性格內向、孤僻、不愿開口,不善交往,往往模仿能力較差,碰到問題常不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二)教師、家庭和社會等因素
(1)家長對小學英語不重視;(2)家長能力有限不會輔導;(3)農村師資有限,時間也有限,無暇顧及每個學生,逐個輔導正確的讀音;(4)農村本就發(fā)展相對緩慢,學生無法在生活中接觸到與英語相關的人與事物;(5)條件限制,學生課外很難會有與他人交流與使用英語的機會,加以實際運用與鞏固。
三、“白字”探討
先思考幾個問題:“如果一開始便跟不上,談何興趣?”“如果一開始便不做任何補救,談何語感?”“如果一開始便一直落后,談何自信與提升?”最后還替學生一問:“你不是我們,怎知我們會傻傻地一直只記白字?”孩子們懂得克服“白字”劣勢,他們會在復習課或領讀時適時更正讀音,跟上進度。
其次,“白字”幽默,不僅為枯燥的學習增加了樂趣,還有助于學生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維持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屬于積極的情緒。正如心理學情緒情感的功能一節(jié)告訴我們:情緒是人際通訊交流的重要手段。積極的情緒往往會成為人們成功的基石。積極的心態(tài)可以增加克服困難的勇氣,擁有積極的心態(tài)就會產生積極的思維。同樣,當學生學習英語遇到困難時,在一定條件限制下,學生選擇“白字”加以輔助,迎難而上。雖然中間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語音偏離,也有克服問題的艱辛,但真正掌握后的快樂及喜悅所引導的積極情緒,確確實實轉化成了學生一往無前的勇氣,所以“白字”除了樂趣,也有一定實效。
四、“白字”正遷移
正遷移也叫“助長性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而“白字正遷移”正好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尤其在農村小學,“白字”是得力助手,同時還有幽默,讓學生有機會通過自己的途徑學習英語。
筆者作為一名常年戰(zhàn)斗在教學一線的英語教師,對此深有感觸,我所任教的班級存在大量標注白字的現象,我并未批評他們,而是不斷地提醒深入他們所注,幫助他們合理運用,因此,我所任教的班級,英語學困生人數總是逐年減少,下面筆者就談一談自己所采取的措施。
1.巧與學生戲“白字”
只有真正會換位思考的老師,才會得到學生的信任。所以,在教學中,我也與學生一起體會“白字”樂趣,課間一起觀閱學生書本,一起樂。5個班級中,平均14.80%的學生使用單一“白字”。如:學生將“tomorrow”標為“特貓肉”!僅使用了中文字。我陪他們笑過并加以指導然后提升,學生最終也很樂意真正掌握了該字的讀音。
2.借力發(fā)力,為學生助跑之表揚鼓勵
學生容易搞錯eye與ear的意思,我課上征集成功經驗。有學生提出:“我能記住eye,因為e代表眼睛,y代表鼻子?!彼呎f邊指,剩下的ear就是耳朵了,而且er本來就是中文耳朵的耳字的拼音。以第二次調查為準,5個班級使用綜合“白字”的平均數為85.21%,你說妙不妙?筆者一定不會忘記在最佳時機加以表揚、鼓勵,所以,“白字”與我,不是負擔。
3.“白字”襲來,師生迎難而上
通過調查,除了兩類,大多孩子愛標注白字。一類是什么都不會,語數也不會,不為學習做任何努力;另一類是學習優(yōu)秀,相信自己的能力,將所學記住運用。其他則在需要時做標記,一旦有把握便主動去掉,讓其轉為熟識部分,孩子還會跟老師校對讀音做一定的修改。90%的孩子認為“白字”標注對讀音有沒有不良影響,綜合5個班級的第二次調查,平均58.13%的學生認為白字是好助手。
現在他們狀態(tài)更佳,開始慢慢過渡到拼讀階段,這種自發(fā)的標注現象,在農村特殊的教育環(huán)境下,以及對反應慢的后進生來說,還是有存在必要的。但在操作過程中,需要及時進行跟蹤指導,以免學生出現過渡依賴的現象。現在已四年級的孩子,在三年級上冊標注白字的現象比較普遍,而下冊1班為88.89%的孩子偶爾使用;2班則為67.44%的孩子偶爾標注,這個過程以及其成長極好地證明了白字正逐步正遷移。
綜上所述,“白字”正如萬物皆有兩面之說,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語音語感的培養(yǎng),但實際對于農村小學來說,“白字”就是學生自創(chuàng)的“雪中之炭”,其幽默是自發(fā)的真實隨機的,同樣也是中英兩種語言在發(fā)音上所產生本質上差異的切實對比。“白字”只需通過一定途徑得以強化提升,定能更好地切實幫助鄉(xiāng)村學生學習英語,成為鄉(xiāng)村孩子學習英語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