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文嬋
(中國電力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05 )
在出版領域,選題是對未來出版物的設想和構思,包括內(nèi)容和形式等方面的總體設計。選題策劃是編輯人員或者策劃人員開發(fā)出版資源,設計選題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具有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實出版工作方針、保障出版生產(chǎn)秩序、保證和提高出版物的質(zhì)量以及塑造出版單位品牌形象等重要作用。選題決策是一種高層次的決策活動,通常由出版社負責人或?qū)iT機構實施和完成。
選題是一個出版社核心競爭力的中心,出版社選題決策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出版社的生存與發(fā)展。選題工作是出版社一切工作的源泉,出版社的競爭歸根結底是選題的競爭、品牌的競爭。做好選題,可以降低企業(yè)的經(jīng)濟風險;做好選題,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做好選題,有利于促進出版企業(yè)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選題決策直接關乎出版單位的生產(chǎn)和發(fā)展,決策者需要眾多信息和技術支持,才能做出最終正確的決策。選題分析與評價是選題決策的前提和基礎,應實行民主化、科學化的原則,嚴格按照程序和制度執(zhí)行,而不是僅憑個人主觀的判斷,從而對選題最終方案作出取舍。選題分析與評價為選題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信息保障,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選題、選題策劃、選題分析與評價、選題決策是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也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而選題分析與評價作為選題工作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對選題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決定選題策劃的成功與否。
在實際的評價中,評價指標并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關鍵在于評價指標在評價中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應該為盡量少的主要評價指標用于實際評價。然而在初步建立的評價指標集合當中也可能存在一些次要評價指標,因此需要按照原則進行篩選,分清主次,合理組成評價指標集。
出版項目選題專業(yè)性強,涉及面廣,所記載的文獻中對選題評價的研究資料比較少,本文通過對選題過程和相關概念的分析、資料的查詢、成功選題案例的研究和多位專家的調(diào)查,篩選出選題評價的指標。所有選題都是在沒有任何政治問題的前提下進行評價的,具體見表1。
表1 選題評價指標體系
確定影響選題的評價指標體系后,可以做出如圖1所示的層次結構模型。圖1中目標層為選題評價,準則層為三項評價指標內(nèi)容。
圖1 選題評價層次結構模型
為了使各標準或在某一標準下各方案兩兩比較以求得其相對權重,引入相對重要性標度。
建立層次分析模型后,可在各層因素中進行兩兩分析,構造出比較判斷矩陣。層次分析法是人們對每一層中各因素相對重要性給出判斷,通過引入合適標度用數(shù)值表示,成為判斷矩陣。判斷矩陣表示針對上一層因素,本層次與之有關因素間相對重要性的比較。判斷矩陣是層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進行重要度計算的重要依據(jù)。
假設上一層次的元素Ak作為準則層,對下一層元素B1,B2,…,Bn有支配關系。接下來要在準則層Ak下按照它們相對重要性賦予B1,B2,…,Bn相對應的權重。判斷矩陣由出版單位的專家給出。準則層相對于目標層的判斷矩陣見表2。
構造出比較判斷矩陣后,可對判斷矩陣進行單排序計算,在各層單排序計算基礎上還要計算各層次總排序。
表2 判斷矩陣
其中,Bij是以Ak為準則i因素與j因素哪個更重要確定。
權重計算方法較多,有方根法、特征向量法、組合權重計算。如果圖1所示結構模型圖,設準則層A對目標層的相對權重列向量為a=[a1,a2,…,am]T,方案層B對各準則層A1,…,An的權重向量記為W1,W2,…,Wm,其中Wm=[w1k,w2k…,wnk]T是B方案層Bi對準則層Ak的相對權重列向量。得到權重計算表見表3,其中∑為的簡寫。
表3 組合權重計算表
由相對權重向量W1,W2,…,Wm可構造相對權重矩陣W,則組合權重V可按下式計算
經(jīng)過上述過程建立了判斷矩陣,為了保證用層次分析法得到的結論合理,需要對構造的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根據(jù)矩陣理論,如果λ1,λ2,…,λn滿足
即為矩陣A的特征根,并對所有aii=1,有
當矩陣完全一致時,λ1=λmax=n,其余特征根都是零;當矩陣A不完全一致時,有λ1=λmax>n,其余特征根λ1,λ2,…,λn有以下關系
在層次分析法中引入判斷矩陣最大特征根以外的其余特征根負平均值作為度量判斷矩陣偏離一致性的指標,用
檢查決策者判斷思維的一致性。
當判斷矩陣具有完全一致時,CI=0,反之亦然。所以,當CI=0時,λ1=λmax=n,判斷矩陣具有完全一致性。
當矩陣A具有滿意一致性時,λmax稍微大于n,其他特征根也接近0。
衡量不同階段判斷矩陣是否具有滿意一致性,需要引入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值。對1~9階判斷矩陣,RI的值列入表4中。
表4 RI值
隨機一致性比率CR,當
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一致性,否則就要調(diào)整判斷矩陣,使它滿足滿意一致性為止。
計算各層因素對系統(tǒng)總目標的合成權重,進行總排序,確定結構圖中最底層各因素對總目標的重要程度。由最高層到最底層逐層進行。步驟如上所述。
對于選題評價涉及多個方面的因素,由于其復雜性,采用層次分析法以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如圖2所示為選題評價指標體系。
圖2 選題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jù)德爾菲法和文獻查詢法收集信息,得到各出版單位對選題各指標重視程度的順序是在各選題沒有政治和違法違紀問題的前提下,首先考核經(jīng)濟效益,其次比較選題內(nèi)容,最后考慮選題的可操作性。然后進一步對各指標的二級指標重要性進行信息收集,最終構造出它們的比較矩陣。
令A、A1、A2、A3分別為選題評價體系、內(nèi)容、效益、可操作性的比較矩陣。根據(jù)收集到的信息,得到比較矩陣為
1.對A的比較矩陣求解。計算A中每行因素的平均數(shù),即
對(α1,α2,α3)T做歸一化處理,得
此向量即為特征向量。
求最大特征根,有
進行一致性檢驗,三階矩陣則RI=0.58,有
通過一致性檢驗,故W可作為權重向量。把W簡化后得W={0.28,0.59,0.13},以此作為A的比較矩陣的解。
2.對A1的比較矩陣求解。A1的比較矩陣解的過程如下:
對(α1,α2,α3)T做歸一化處理,得
此向量即為特征向量。
求最大特征根,有
進行一致性檢驗,三階矩陣則RI=0.58,有
通過一致性檢驗,故W可作為權重向量。把W簡化后得
以此作為A1的比較矩陣的解。
3.對A2的比較矩陣求解。同樣的方法對A2的比較矩陣求解。
A2的比較矩陣解為
其比較矩陣符合一致性檢驗。
4.對A3的比較矩陣求解A3的比較矩陣解的過程如下:
對(α1,α2,α3)T做歸一化處理,得
此向量即為特征向量。
求最大特征根,有
進行一致性檢驗,三階矩陣則RI=0.58,有
通過一致性檢驗,故W可作為權重向量。把W簡化后得,A3的比較矩陣解為
對某選題進行評價。確定各指標的評價標準為10個等級,由最差到最好分別為1~10。
由評價者對其進行評分,選題內(nèi)容、效益、可操作性得分分別為
得出綜合考評分為
按照同樣的方法對多個選題進行評分,最終按照評分高低進行選擇。
通過建立評價指標,并應用層次分析法對選題分析,具有系統(tǒng)性和簡潔實用性,需要的定量數(shù)據(jù)較少,可以推廣使用,從而為出版社的選題決策提供科學和可靠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