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劇主要是“以歌舞演故事”,發(fā)生和起源問題存在較多的說法。當今的研究呈現(xiàn)出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特點。筆者認為,中國古代戲劇完成了儀式向藝術轉換的過程,延續(xù)了“禮樂”的傳統(tǒng),并沒有像西方戲劇成為獨特的藝術形態(tài)。中國古代戲劇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受到了詩歌傳統(tǒng)的深厚影響,具有抒情傳統(tǒng);第二,具備敘事性質,在敘事時間、敘事視角和敘事話語上有鮮明的特點。
一、中國古代戲劇的起源與研究現(xiàn)狀
中國古代就有“戲曲”這一語匯。到清末,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定義“戲曲”為“以歌舞演故事”。學者們遂將這一定義作為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界定。王國維作為近代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的觀點和方法評析中國古典文學的開風氣者,確定了比較系統(tǒng)的標準與方法。
關于中國古代戲劇的發(fā)生和起源問題,素來存在多種說法。在《宋元戲曲考》一書中,王國維提出的“上古戲劇始于巫”的觀點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叭何字?,必有神象之衣服、形貌、動作者”,即“后世戲劇之萌芽”。自20世紀初到五六十年代,主要的學術觀點除了“巫覡”說之外,還有“優(yōu)孟衣冠”說、“宮中樂舞”說、印度“梵劇”說、“傀儡”說、“綜合藝術”說等。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學術界又對上述觀點進行引申,提出了“上古歌舞”說、“先秦古劇”說、“漢代百戲”說、“北齊”說、“宋金雜劇”說、“南宋戲文”說等。這一系列的觀點反映出中國戲曲起源很早,在上古原始社會就有歌舞形式的戲曲的萌芽,并經過漢、唐、宋、金的發(fā)展才形成完整的戲曲藝術形態(tài)。80年代以后,隨著藝術學、文化學、考古學、民俗學、人類學等相鄰學科的交叉研究,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中國戲劇起源的多元性,探討了宗教與戲劇的關系、戲劇的娛樂功能,并認為應當對“戲劇”“戲曲”及“起源”“形成”等概念進行界定。
當今的研究已經趨于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研究。21世紀初,“戲劇發(fā)生學”提出,表現(xiàn)出廣闊的研究空間和深厚的學術價值,認為中國戲劇在完成從儀式向藝術的轉換之后,并沒有確立起獨立的藝術形態(tài),而是延續(xù)了“禮樂”傳統(tǒng),從而使得中國戲劇成為“戲曲”;而西方戲劇徹底完成了從儀式向藝術的轉換。
二、中國古代戲劇敘事傳統(tǒng)的特征
1.抒情傳統(tǒng)與敘事本質
中國古代戲劇有抒情傳統(tǒng),“詩降為詞,詞降為曲”,“曲”一直被納入詩歌體系。
這體現(xiàn)出中西方相通的“劇源于詩”的觀念。然而,從詩歌母體中脫胎出的戲劇并不依附于詩歌而存在。中國古代從詩樂舞共生的儀式中演變而來的戲劇自身具備獨特的自我演化過程,經歷了各朝各代的發(fā)展變化,脫胎成“合歌舞以演一事”的主流戲曲形態(tài)。
在爭論“戲曲”與“戲劇”概念的同時,學者應具備更加宏偉廣闊的視野,應當把握住戲劇表演敘事的本質,才能走出過多強調“抒情性質”的研究局限。
古典戲曲敘事理論是以戲劇故事的本體為理論研究和批評的對象。比如,明末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圣嘆曾點評《西廂記》。他提出了敘事謀略的命題,指出一部作品通篇都應該是“目注彼處,手寫此處”;還總結了《西廂記》中的敘事方法,涵蓋結構安排、人物塑造、敘事節(jié)奏等規(guī)律;提出了文本細讀法,對中國敘事學的構建幫助巨大,同時也提升了讀者的鑒賞能力和審美品位。
隨著西方敘事學理論在中國學界持續(xù)掀起的研究熱潮,中國戲劇敘事研究應當走出傳統(tǒng)的情節(jié)、謀篇、人物塑造等敘事命題,汲取后經典敘事學中“敘事性”“敘事不可靠性”等理論觀念,賦予中國傳統(tǒng)戲劇新的研究價值,將其帶回研究視野中。
2.古典戲劇的敘事特征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闡述了戲劇的定義:“戲劇是對于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提出成熟的戲曲是“合言語、動作、歌唱,以演一故事”。中西方的經典文學理論一致認為戲曲具有敘事性,而敘事性也是小說的一般特征。因此,可以從小說的敘事性著手分析戲曲的敘事特征。
經過對中國古代戲劇的起源和特征的分析,中國古代戲劇兼有敘事性和抒情性,但抒情性相對更加明顯。這一狀況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學理論和古代戲劇實踐相融的結果,詩歌抒情的傳統(tǒng)影響過于強大。中國敘事學研究擁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學界在研究中國古代戲劇“抒情”特征的同時,也有必要回歸戲劇“敘事”的本質特征,可以將語言類及非語言類戲劇都納入研究范疇,以期深化我們對中國敘事傳統(tǒng)的認識,開創(chuàng)中國古代敘事學研究更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傅修延.從西方敘事學到中國敘事學[J].中國比較文學,2014(4).
[2]歐陽江琳,論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敘事性:兼與西方敘事傳統(tǒng)之比較[J].中國比較文學,2018(2).
作者簡介:趙宋文(1987—),女,漢族,江西九江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跨文化交際、比較文學、翻譯研究。
作者單位:九江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