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Headphones是去年十月由微軟發(fā)布的降噪耳機,這是微軟首次推出的,也是一款在機身上使用了音量旋鈕,且擁有降噪功能的耳機產品。究竟這款產品有著怎樣的表現力呢?我們正好可以和索尼的旗艦降噪耳機“WH-1000XM3”可以做簡單對比。
利用機械旋鈕調整“音量”與“降噪功能”
Surface Headphones是一款帶降噪功能的藍牙耳機,可與PC、iOS、Android、Mac連接使用,且與iOS、Android連接時能利用微軟PC的語音助手“小娜”的所有功能,不過現階段只對應英語與法語。雖然從外形看是一款極其普通的耳機,卻能通過耳機左右耳罩上的機械旋鈕來控制音量與降噪。左耳罩控制降噪,右耳罩身控制音量。盡管在耳罩上設置有音量調節(jié)的產品并不少,但大多是利用按鍵或者觸摸等方式,對比評測的WH- 1000XM3也是利用觸摸方式上下觸碰來控制音量。雖然上述的方式也比較方便了,但是Surface Headphones的旋鈕在控制上則顯得更為直觀一些。硬件上采用這樣復雜的構造,其成本也會增加,但微軟似乎也比較執(zhí)著于這樣的操作。耳機能改變降噪力也是一個很特別的功能。向前旋轉左耳罩的旋鈕降噪力能變強,向后則是變弱。當降噪力最弱時,再往后旋轉則進入“環(huán)境音”模式。電話通話中可以利用此點來把握麥克風傳來的環(huán)境音,當然這也僅限于增強或減弱接近人聲頻率的聲音。于是,“想要進入自己的世界”就向前旋轉,“想要感受周圍的環(huán)境”就向后旋轉。
相較之下,索尼WH- 1000XM3可用手擋在右耳罩來聽環(huán)境音,這時是聽不見耳機音樂聲的。同時,還能利用智能手機上的APP來調整其抗噪功能及環(huán)境音(尤其是人聲)的遮擋量。并且,產品還設有“自適應聲音控制”功能——利用智能手機上的傳感器來把握人所在的不同狀況(靜止、走動、跑步、乘坐交通工具),以此自動調整抗噪力與環(huán)境音的遮擋量。在與智能手機的配套使用上,索尼顯然更進一步。不過Surface Headphones的獨立使用感受更強,使用中不需要手機過多參與設置,僅通過旋鈕就能立即改變降噪強度。美國微軟Surface系列開發(fā)負責人Panos Panay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我們工作方式具有多樣化,例如在咖啡店、辦公樓、事務所等多元化的場所中工作。當我們戴上耳機時也就打開了‘集中的開關,這也是給其他人一個‘他在集中工作的信號。通過旋鈕來操作是大家都能明白的操作方式,當人想要集中時,按按鈕或聲控都顯得不自然,所以這也就成為了我們‘考慮到的,想要集中時的操作模式”。
音質與降噪品質及格
從結論上來說,Surface Headphones的音質與降噪并不是最好的,但也不差。音質方面,利用相同的iPhone、Android手機和WH- 1000XM3進行了比較。高音區(qū)的細節(jié)感上,WH- 1000XM3更為明顯,不過Surface Headphones的印象也不壞,感覺上并不像是為了強調某個部分的聲音,是一款其目標在于久聽不倦的耳機。相較于其它高端降噪耳機,Surface Headphones支持編碼顯得太少。不僅不支持LDAC與aptX HD這樣的Hi- Res編碼,連aptX與AAC也不支持,僅支持最基本的SBC編碼。高比特率下的SBC并不比aptX或AAC差,但這僅限于流媒體音樂而言。當播放Hi- Res音源時,延遲方面明顯不如aptX。在信號不好,高比特率SBC傳輸不順暢的環(huán)境下,無法使用其他編碼就會讓音質劣化等現象更加明顯。不過,Surface Headphones可以通過智能手機APP升級固件,或許也就有了追加編碼的可能性。
Surface Headphones的降噪能力在規(guī)格上為“能降噪40dB”,實際上因耳機形狀的隔音,其動態(tài)抗噪力能達到30dB左右。使用過程中,感覺比起WH- 1000XM3還是會有一些噪音。不過,WH- 1000XM3擁有現在市場上抗噪產品的頂端性能,也被詬病“做得太過了”。相較之下,稍微能聽到一點噪音反而更好。耳機的續(xù)航能力并不太長,開啟抗噪后能持續(xù)工作15小時左右,而WH- 1000XM3則能持續(xù)工作24小時。充電接口是USB Type- C,包裝內附帶USB Type- C to Type- A連接線,電量充滿時長僅需2小時。所以,比起保持滿充狀態(tài),不如時不時充一下電可能會更好。這一點上Surface Headphones與WH- 1000XM3采用了相同的設計理念。
可使用語音助手“小娜”
Surface Headphones語音助手的特點在于除了按鍵,還能通過語音指令功能。當用戶說出“Hey,小娜”時,就能啟動手機或PC上特定的APP或服務。天氣、音樂、待辦事項、新郵件的閱讀等都不在話下。該功能除了與普通藍牙連接外,還能通過Bluetooth LE與手機連接實現。這一點與Google助手合作的耳機,例如WH- 1000XM3,采用了同樣的方式,“除語音外,還能使用呼出指令的Bluetooth LE”。
方便多個設備使用的藍牙連接
Surface Headphones的魅力在于包含APP在內的“操作性”,尤其是藍牙連接十分有特點。藍牙耳機總會存在連接哪個設備使用的問題,例如當有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需要使用耳機時,會需要選擇一款設備配對,否則就會自動配對到最后一次使用的設備。如果能讓耳機同時連接多臺設備為最好,但多設備連接的藍牙耳機少之又少。配有NFC的Android手機能一鍵切換連接,但也存在沒有NFC或不能NFC一鍵切換的手機。此外,即便對應多設備連接也不見得方便,因為沒有能確認是否連接到哪款設備的可視化方法。迄今為止,筆者使用過程中感覺最方便的,還是蘋果的“Air Pods”或搭載無線LSI“W1”的藍牙耳機。其連接方式為“當有新的藍牙連接時,會自動切斷上一個連接,并與新的設備連接”。那么,Surface Headphones的表現如何呢?首先,本產品能同時連接兩個設備,且可在小娜APP上確認并選擇同時連接的兩個設備。例如,可以選擇連接“手機與平板”,或連接“手機與電腦”這樣的模式,不需要設備間重新配對。一款耳機與多個設備配對使用絕不是特例,微軟在“使用方便”上有著其獨特的見解并著手實現,這一點從文章開頭所說的音量與降噪旋鈕就能體現出來。此外,摘掉耳機就能暫停播放音樂,戴上后就能繼續(xù)播放等,也都體現了“使用方便”的理念。雖然支持編碼上稍有不滿,但就其操作性上的細節(jié)、佩戴時的舒適感來說,這都是一款集中于“日常使用”與“使用方便”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