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惠安石雕由于其優(yōu)良的制作工藝,聞名于中外,備受大眾追捧?;莅彩竦膫鹘y(tǒng)制作經過幾千年的沉淀,不僅融入了當時人們的審美情感,更是將古老的雕刻技藝,如浮雕、圓雕、鏤空雕等技藝手法原汁原味地傳承了下來。現(xiàn)從惠安石雕的選材、設計、鑿坯、雕刻、打光等方面論述惠安石雕的制作設計過程,旨在結合實際進行技藝分享。
[關鍵詞] 惠安石雕;傳統(tǒng);制作;設計
惠安石雕的傳統(tǒng)制作設計過程包括選擇原材料,主要是根據客戶的要求和設計圖紙的要求來選擇原材料;設計主要是指對雕刻的內容進行設計;鑿坯,即我們常說的粗雕刻,將所雕刻的內容大概勾勒出來;雕細,即對花鳥蟲獸、人物的神態(tài)進行精雕細琢,以突顯人物、動物等的立體效果;打光,即利用機械拋光,凸顯整個作品的光亮之處,起到潤色的作用。本文主要從這些步驟來分析惠安石雕的制作設計。
一、惠安石雕的選材
惠安石雕的選材跟雕刻的內容有很大的關系。例如,傳統(tǒng)石雕龍柱的雕刻,梁柱作為古代中國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崇高的藝術地位。梁柱文化與龍文化相結合,碰撞出了不一樣的建筑文化。由于龍柱外形美觀大方,被廣泛應用于景區(qū)、寺廟等。用于雕刻龍柱的石材按色澤分為白色、青色、灰黑色等,包括我們常見的灰色的花崗巖,這類花崗巖由于多產自福建本地,其獲取成本較其他材質更加低廉,硬度和色澤也不差,所以用花崗巖雕刻的石雕,在外觀造型上給人一種明快、純粹之感,而且用花崗巖雕刻的石雕非常穩(wěn)固,只是花崗巖表面的顆粒對近觀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弾r一般被用于景區(qū)梁柱的制作設計中。用漢白玉所制作的龍柱屬于上等之作,純潔的白色給人以純潔神圣之感。例如,天安門的龍柱就是用的這種石材。漢白玉除了可以用于建筑雕刻以外,亦可以雕飾成擺件,置于家中增添異彩。青色石材則多指天青石、漳浦青等,此類石材就灰度、亮度而言, 不如花崗巖,色澤上多偏暗淡,給人以沉重、安靜之感。以這類石材制作的龍柱常被置于祠堂、陵園等莊重場合?;液谏闹谱鞯凝堉欢嘁姡诠糯嘤糜谥谱髂贡?,有驅魔鎮(zhèn)邪之意。綜上可以看出用不同顏色的石材寄托了大眾不同的審美情感。
二、惠安石雕的雕刻手法
惠安石雕常被應用于建筑裝飾中,如常見的龍柱雕刻等?;莅彩竦闹谱鞒3Ec浮雕、圓雕、鏤空雕等傳統(tǒng)技藝相結合,其中當屬浮雕、鏤空雕的造詣和藝術價值最高。浮雕是一種介于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按照壓縮比例分,浮雕又分為高浮雕和淺浮雕。浮雕具有光影效果,光亮之處較暗淡之處能更快進入人們的視線,形成或暗或明、層次分明的視覺效果。浮雕主要是通過透視技術來營造三維空間。而鏤空雕則是所有石雕中的珍品,如鏤空龍柱,常有“寸粉寸金”的說法,可見匠人鏤空技藝之高超。
三、惠安石雕的設計
惠安石雕的傳統(tǒng)設計要求手藝人擁有一定的繪畫功底。山水畫、人物畫等基本繪畫技巧是手藝人需要掌握的。在鑿坯之前,手藝人將雕刻的內容以畫筆繪于石板上。下面筆者就以青石浮雕來分析傳統(tǒng)青石浮雕的制作設計。首先,要選擇石料,確認好所需的青石石料,并且需要按照圖紙分解好青石石料石板的大小,以達到實際畫面的美觀以及青石實際所能達到的適合浮雕雕刻的大小。其次,手藝人需要找合適的場地把青石石板平鋪好,用機器再修整一下,使之沒有過大的落差。再者,把繪制好的圖紙放大到1∶1比例,在青石石板上均勻刷上膠水。注意在刷膠前,一定要先把圖紙按要求從一頭卷起來倒返刷膠,一邊倒開卷著的圖紙,一邊在圖下刷膠,盡可能做到不變形,這是大型青石浮雕圖紙的粘貼法,小型的青石浮雕可以直接鋪貼。貼好圖紙后,手藝人則開始用機器把白描圖紙上的線條刻畫到石板上,以達到能看清,看明白圖紙意境為準。然后根據設計稿制作1∶1打樣,再打印若干份等比的小圖紙,分給工匠技術工人,人手一份,工人師傅制作時就可通過小圖宏觀大圖,達到監(jiān)管彼此制作的目的。
四、惠安石雕的鑿坯
整理好圖紙以后,就進入下一階段——鑿坯。在惠安石雕的傳統(tǒng)制作設計中鑿坯是重中之重,直接關乎整個作品的美感。常用的鑿坯技法有“鏤”“摘”“雕”等。所謂“鏤”是最基本的技藝,考驗的是手藝人最基本的技法,也是最難的手藝,即將石雕中沒有用的部分去除。如石雕獅子口中含的石球,看似是活動的部分,實則完全不能取出來。究其原因,這個石球與石獅本就是一體的,它是經過手藝人鏤空雕的技法去除了石獅嘴中多余的石料剩下的。所謂“摘”是根據手藝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摘掉石雕外觀造型中多余的部分,以達到深淺相宜的藝術效果。相對于“鏤”更為簡單。根據手藝人技法的嫻熟程度,耗時有所不同?!暗瘛笔鞘裰械募毣顑?,是對石雕最后的定型和修飾,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整件作品的藝術美感,不僅需要手藝人嫻熟的技法,還需要手藝人不厭其煩的推敲。
手藝人在掌握“鏤”“摘”“雕”三種技法的基礎上,需要按照自上而下,不同層次的原則,從淺到深地雕刻出與畫面景象對應深度的輪廓線,然后刻出空地,讓立體的景象顯現(xiàn)出來。同時注意景象前后左右、高低遠近等位置關系,以營造深淺不一的大層次感。刻畫空地時一定要注意空地是直立刻畫還是有目的地傾斜刻畫,避免刻畫過度使立體的景象過度懸空。再然后,進入“分大面,分影界”的階段。分大面時,先雕刻出物體的基本形狀,再準確分出圖像大體的比例結構,最后分層次,分細節(jié)。再刻畫出物像的特征和基本的精神(如人物的表情)。在制作物像時,一定要注意物體的影界,物體影界的好壞代表著畫面的時間和意境。待石雕雕刻完成后,手藝人就需要對石雕進行打光,我們可以將石雕的打光理解為“上色”。即通過砂紙、機械設備(磨片、磨盤等)對石雕的細節(jié)處進行磨光、打蠟,以保證雕刻表面的圓潤、光滑,給人以“光彩奪目”的藝術效果。
五、惠安石雕的寫意
惠安石雕的最大特點是以形寫意。沒有“意”也就失去制作的初衷。如人物石雕,面部表情是最難制作的部分,人物石雕最基本的制作要求就是形神兼?zhèn)?,富有動態(tài)的氣韻,給人一種攝人心魄的感覺。對于植物石雕,一定要注意植物特有的形態(tài)和風貌,求本溯源是植物石雕最基本的雕刻思想。例如,雕刻竹子時,就要求手藝人利用浮雕和鏤空雕技藝,將竹葉、竹節(jié)中細微的部分雕刻出來。如竹葉的紋理、竹節(jié)的長短等都是手藝人需要巧妙構思的部分,好的植物雕刻給人以渾然天成、栩栩如生之感。
總之,惠安石雕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非常高,主要體現(xiàn)在工藝技法上。從選材到外形設計,再到雕刻,最后到打光。惠安石雕的制作工藝復雜而精密,不僅要求手藝人掌握浮雕、圓雕、鏤空雕等技藝,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繪畫功底。手藝人既要注重石雕外形構造,又要注重石雕意境的表達。在傳承經典制作技法的同時,結合當代的審美觀念,融入現(xiàn)代藝術美感,以達到創(chuàng)新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慶聰.淺談惠安石雕傳統(tǒng)藝術的創(chuàng)新[J].天工,2017(3).
[2]王偉鵬.淺談惠安石雕的藝術文化[J].天工,2016(6).
[3]楊惠山.惠安石雕的藝術文化探究[J].天工,2017(5).
[作者簡介]
蔣躍民,男,1976年4月出生,大專學歷?,F(xiàn)為一級/高級技師,工藝美術師,福建省雕刻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惠安雕刻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現(xiàn)任泉州市開晟雕刻藝術有限公司藝術總監(jiān)。2000年10月,參與首屆“中國雕刻藝術節(jié)”金獎作品《石破天驚》的現(xiàn)場創(chuàng)作競賽;2012年12月,作品《女媧補天》參加福建省首屆“豪翔杯”雕刻職業(yè)技能現(xiàn)場競賽榮獲優(yōu)秀獎;2013年10月,作品《九華勝景圖》參加第二屆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榮獲金獎。
(編輯:劉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