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蒙涓(本刊特約記者)
這座有著900多年歷史的典型江南村落,白墻黛瓦,一幢幢明清老屋錯落有致,恬靜怡然,處處是風情,所見皆成畫。
位于浙江中部的富春江,一頭連著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杭州西湖,一頭連著人稱“歸來不看岳”的安徽黃山,全長約110公里,流經(jīng)桐廬、富陽兩縣市,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著稱于世。元代山水畫大師黃公望,曾于古稀之年結廬富春江畔,提筆繪寫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他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將浩瀚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一尺《富春山居圖》此后成為傳世之作,更是在人世間經(jīng)歷了600余年的顛沛流離。古往今來,無數(shù)達官顯貴、文人騷客為之癡迷,而畫中風景,卻依舊是一派江流沃土,沙町平疇、水碧山青。《富春山居圖》中所畫內容百分之八十是桐廬境內富春江景色,素有“鐘靈毓秀之地、瀟灑文明之邦”美譽的杭州桐廬,11個古村落浸染在蒼山墨嶺間,林木神秀,云煙掩映村舍,溪水潺潺繞村而過。
其中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荻浦村,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江南鎮(zhèn)東面,與富陽交界。荻浦村古名荻溪,因與應家溪相鄰,溪邊荻草叢生而得名。明朝崇禎年間,在此鑿溝引水灌田,治荻溪,鑿陳婆、泉塘兩澳,引荻溪水入村,稱荻浦,村以此得名。這座有著900多年歷史的典型江南村落,白墻黛瓦,一幢幢明清老屋錯落有致,恬靜怡然,處處是風情,所見皆成畫。
『古樹、古戲曲、古造紙、古孝義』,構成了古風荻浦的特色文化。荻浦先人自古就重視村容村貌的建設和打造。古樹成林、間隔有亭,村口兩棵古樟樹樹齡就達八百歲。
荻浦村文化底蘊豐富,2007年就與周邊的深澳、環(huán)溪、徐畈三村一并列入第三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古樹、古戲曲、古造紙、古孝義”,構成了古風荻浦的特色文化。荻浦先人自古就重視村容村貌的建設和打造。古樹成林、間隔有亭,村口兩棵古樟樹樹齡就達八百歲。漫步在青石板、鵝卵石鋪就的小道,處處可見保存良好的古建筑:宋代的范井,明代的水系和古戲臺,清代的石坊、廟庵、祠堂、民居……荻浦村所有建筑都建在一個連環(huán)水系上,隨處可見一段明渠,一條暗溝,一個坎兒井,一汪池塘,這一澳連澳、塘又塘的神秘水系設計科學。村子南側仍有手工造紙槽的遺跡,村里專門整理了手工造紙的工藝程序,并對遺址進行了維修,成為手工造紙體驗點,用以保護和傳承造紙手工藝。明朝申屠極詩云:“幽居結就小東溪,門徑森森護荻松,酒醉卷簾凝望處,白云流水四時同?!睂⒁粋€環(huán)境優(yōu)雅、耕讀傳家的村落形象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
申屠氏宗祠于清康熙年間修建,后又分別在乾隆二十年和同治九年重修,形成了三進五間、石木混合梁柱結構的格局。
百善孝為先。孝義文化是荻浦之魂。清乾隆年間,村中孝子申屠開基為救父親,不懼污穢,舔吮瘡毒。乾隆聽后為之深深感動,便賜“孝子”匾,立孝子牌坊一座,令天下人效仿,自此孝義代代相傳。村內的蘭桂堂是孝子申屠開基的故居,后世的唐逸出資為父母買下這座故居,用了7年的時間,在祖宅原貌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裝修,為家中老人提供了一處安心養(yǎng)老的居所。讓老年人安居樂業(yè),這便是對孝子文化最好的傳承和積淀。
_ 泉塘澳
_ 古造紙坊
荻浦是桐廬申屠氏的發(fā)源地。申屠氏不僅出孝子,也是人才輩出的家族,祖上出過漢代丞相、尚書令,到現(xiàn)代還有新中國第一任民航總局局長申屠逸松(參加革命后改名為沈圖)。申屠氏宗祠于清康熙年間修建,后又分別在乾隆二十年和同治九年重修,形成三進五間、石木混合梁柱結構的格局。宗祠四面高墻,祠堂大門上方有“申屠氏宗祠”五個大字書寫在一塊青石大匾上。宗祠大門軒廊的柱子、牛腿、梁、枋皆用青石打制,石雕線條流暢,帶有北方風格。石雕上是木雕,巧構細鏤,逼真細膩,為典型的江南風格。祠堂二進的立柱上保存著一副楹聯(lián)“木本自屠山木郁荻蔥惟枝枝高百丈;水源連范井水流浦納還期派派聚明堂”,巧妙地將荻浦村名藏于其中。
自然古風是荻浦的原貌。推開斑駁的保慶堂大門,映入眼簾的是雕梁畫棟、古色古香的古戲臺。這座始建于宋代、占地720平方米的建筑成為村子古戲曲文化的一個縮影。承載著厚重歷史文化積淀的荻浦村,在傳承舊有特色文脈的同時,也在開啟著新時代的文明生活方式。村內原為看戲的古戲臺,如今叫“荻浦村文化禮堂”;原本破敗不堪、環(huán)境糟糕的牛欄、豬舍,搖身一變,成為具有文藝范兒的牛欄咖啡、豬舍茶吧,彌漫著咖啡和清茶的芳香,卻也不違和。鄉(xiāng)村的發(fā)展,是新與舊的延續(xù)和對話,最理想的狀態(tài),便是能詩意地感受傳統(tǒng)歷史下的現(xiàn)代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