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暉,孫雅麗,楊艷,趙妍,魏海波,牛意
赤峰市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內(nèi)蒙古 赤峰0240000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臨床較為常見的肺癌類型,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1]。NSCLC患者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難以早期發(fā)現(xiàn)和及時確診,患者確診時往往已處于中晚期[2]。目前,為了有效地控制疾病的進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臨床多采用放療和化療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放化療均易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尋求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臨床研究的熱點[3-4]。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深入發(fā)展,靶向治療逐漸被應用于NSCLC治療,靶向藥物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5]。??颂婺崾侵袊钤缪邪l(fā)的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為靶點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目前在中國,??颂婺嵋殉蔀橹委熤型砥贜SCLC的標準藥物之一[6]。雖然大多數(shù)患者使用EGFR-TKI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仍存在少部分患者使用EGFR-TKI一段時間后出現(xiàn)耐藥,疾病進展[7]。阿帕替尼為新型小分子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受體(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TKI,可作用于蛋白酪氨酸受體細胞內(nèi)的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結合位點,在體內(nèi)特異性結合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受體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控制新生血管生成,進而抑制腫瘤生長。目前該藥物已用于多種耐藥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治療,但對于其在??颂婺崮退嶯SCLC患者治療方面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對甲磺酸阿帕替尼聯(lián)合??颂婺嶂委煱?颂婺崮退幍腘SCLC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赤峰市醫(yī)院收治的17例??颂婺嶂委熌退幍腘SCLC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2014版《NCCN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8]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為NSCLC;②均已采用??颂婺嶂委?個月以上,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疾病進展;③主要器官功能正常;④血常規(guī)指標,血紅蛋白(hemoglobin,Hb)≥90 g/L,嗜中性細胞絕對計數(shù)(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2.5×109/L,血小板計數(shù)(platelet count,PLT)≥80×109/L;⑤生化檢查指標,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1.5倍正常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谷丙轉(zhuǎn)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又稱ALT)和谷草轉(zhuǎn)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又稱 AST)<2.5倍 ULN,血清肌酐(creatinine,Cr)≤1.25倍ULN;⑥存在EGFR突變;⑦無本研究治療藥物禁忌證;⑧預計生存期≥3個月;⑨所有患者和家屬均了解本研究的內(nèi)容和治療風險,自愿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孕期或哺乳期婦女;②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腫瘤病灶距大血管≤5 mm,或存在已侵入局部大血管的腫瘤;③有嚴重的基礎疾病;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或進行研究;⑤伴有嚴重的感染;⑥患者于加入研究前2個月內(nèi)有出血癥狀或傾向;⑦患者于加入研究前1年內(nèi)發(fā)生過血栓事件。17例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年齡為43~80歲,平均年齡為(61.69±6.23)歲;病程為1~5年;EGFR突變:10例為19外顯子突變,7例為21外顯子L858R突變。患者均對第1代EGFR-TKI耐藥,主要原因是存在T790M突變。因第3代TKI尚未在中國上市,且進口藥物價格昂貴,患者拒絕使用第3代TKI。因此,本研究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聯(lián)合??颂婺嶂委煼桨?。本研究已獲赤峰市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患者均接受嚴格的血壓、心率等生命指標的監(jiān)測,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患者均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和埃克替尼。甲磺酸阿帕替尼的起始劑量為每天口服250 mg,服藥10天后根據(jù)患者的耐受情況,可適當提高服藥劑量至每天口服500 mg;埃克替尼每天口服3次,每次125 mg?;颊呔捎么酥委煼桨钢敝脸霈F(xiàn)疾病進展、不可耐受的不良反應,甚至死亡。
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體力狀況以及血清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的變化情況。所有患者于入院第1天及治療4周后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提取血清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MMP9、VEGF及CEA水平(酶標儀與試劑盒均購自羅氏公司)。參照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9]評估患者的療效。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所有可測量的病灶消失,無新病灶出現(xiàn),且腫瘤標志物正常,至少維持4周;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所有可測量的病灶最長徑總和減少≥30%,至少維持4周;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所有可測量的病灶最長徑總和減少<30%,或增加<20%,至少維持4周;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所有可測量的病灶最長徑總和增加≥20%,或出現(xiàn)新病灶,至少維持4周??陀^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CR+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CR+PR+SD)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采用健康調(diào)查簡表(the MOS 36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10]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總分為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質(zhì)量越高。采用卡氏體力狀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評分法[11]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體力狀況,總分為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體力狀況越好。
門診或電話隨訪,每月1次,隨訪截止時間為2017年10月,中位隨訪時間為10.7個月,無進展生存時間(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定義為首次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至腫瘤進展或患者死亡的時間。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7例埃克替尼耐藥的NSCLC患者中,CR患者0例(0),PR患者 7例(41.18%),SD患者 5例(29.41%),PD患者5例(29.41%);ORR為41.18%(7/17),DCR為70.59%(12/17)。隨訪至2017年10月,患者的中位PFS為6.8個月。
經(jīng)甲磺酸阿帕替尼聯(lián)合埃克替尼方案治療后,17例患者中出現(xiàn)蛋白尿1例(5.88%),白細胞減少1例(5.88%),手足綜合征2例(11.76%);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為23.53%(4/17)。
17例患者治療后的血清MMP9、VEGF及CEA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17例NSCLC患者治療前后血清MMP 9、VEGF及CEA水平比較± s)
表1 17例NSCLC患者治療前后血清MMP 9、VEGF及CEA水平比較± s)
時間治療前(n=17)治療后(n=17)t值MMP9(ng/ml)1783.6±104.5 1022.3±112.6 20.429 VEGF(ng/L)783.7±31.8 295.0±46.7 35.662 CEA(ng/ml)23.1±2.7 14.8±1.7 10.718 P值0.0000.0000.000
17例患者治療后的KPS評分及SF-36評分分別為(74.23±3.11)分和(88.84±4.02)分,均明顯高于治療前的(62.78±2.36)分和(67.39±3.65)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2.092、16.288,P<0.01)。
近年來,NSCLC在中國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如何有效治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是中國醫(yī)學研究面臨的重要課題[1]。NSCLC與其他多數(shù)腫瘤一樣,如能及早發(fā)現(xiàn)并進行治療則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由于諸多原因,中國NSCLC患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并不理想,大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增加了治療的難度[2-3]。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不斷發(fā)展,在NSCLC的治療方案中靶向治療藥物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研究表明靶向治療藥物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療效及生活質(zhì)量[5]。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靶向治療藥物是EGFR-TKI。該類藥物以EGFR為靶點,能夠明顯提高存在EGFR突變患者的療效。EGFR在多種腫瘤組織中高表達,其中包括NSCLC[12]。EGFR-TKI通過競爭性結合酪氨酸激酶區(qū)域的ATP結合位點,抑制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和信號轉(zhuǎn)導,誘導細胞凋亡,同時抑制新生血管生成[12]。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均是臨床常用的EGFRTKI,但臨床療效不盡理想。??颂婺崾侵袊灾餮邪l(fā)的EGFR-TKI,相比于前兩種藥物,具有療效相近且可明顯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優(yōu)勢,因此在中國被廣泛應用[13],但會出現(xiàn)獲得性耐藥,導致疾病進展[13]。甲磺酸阿帕替尼片也是中國自主研發(fā)的一種抗血管生成的小分子藥物,主要是通過阻斷VEGFR-2而發(fā)揮抗腫瘤的作用。當甲磺酸阿帕替尼與酪氨酸激酶的ATP位點結合時,會降低絲裂原活化酶的活化,抑制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增殖,從而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14]。有研究報道,甲磺酸阿帕替尼對于EGFR-TKI治療失敗的晚期NSCLC患者是有效安全的治療藥物,甲磺酸阿帕替尼聯(lián)合EGFR-TKI是耐藥患者新的治療選擇[15]。也有文獻報道,甲磺酸阿帕替尼聯(lián)合??颂婺岬闹委煼桨笇τ诎?颂婺崮退幍耐砥贜SCLC患者也是有效的,并且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較高[16]。本研究結果顯示,CR患者0例,PR患者7例,SD患者5例,PD患者5例,ORR為41.18%,DCR為70.59%;治療后出現(xiàn)蛋白尿1例,白細胞減少1例,手足綜合征2例,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為23.53%,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VEGF、CEA及MMP9是與NSCLC發(fā)展進程密切相關的分子,通過其表達水平的變化可以評價化療藥物對NSCLC的療效[1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的血清MMP-9、VEGF及CEA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1),亦提示VEGF、CEA、MMP9水平與NSCLC發(fā)展進程相關。
綜上所述,甲磺酸阿帕替尼聯(lián)合??颂婺嶂委煱?颂婺崮退幍腘SCLC,可獲得確切療效且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較低,可提高患者的體力狀況及生活質(zhì)量,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