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XT 高鳴(北方石文化研究會會長)
一方奇石鑄紅樓,多少故事在里頭。忽聞寶黛吟詩賦,閬苑奇葩傳千秋。
自從遠古洪荒,女媧神煉石補天窟,石頭就有恩于人類。人石結緣形成一種文化叫石文化。它是祖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枝奇葩,震古爍今,頗受青睞。
我們感謝大文學家曹雪芹,他把老家香山櫻桃溝的元寶石寫成了賈寶玉,向我們講述了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的經典史。
南宋的愛國詩人陸游,愛石賞石,留下了“石不能言最可人”的千古名句。
唐代詩人白居易,官至刑部上書。他精于詩作,又鐘于奇石,并工于賞石理論研究。他撰寫的《太湖石記》,流傳甚廣,影響極深,可謂我國賞石理論的開創(chuàng)者。
我們特別要感謝大文學家吳承恩,他創(chuàng)作的《西游記》,把一個石猴變成孫悟空,寫得活靈活現(xiàn),神通廣大,幫助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成功。為人們樹立了一個可以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經典。如今,這個石猴己被許多國家演釋成各種各樣的版本,讓中國文化在全世界閃光。
巴林雞血元寶石
經典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智慧的成果,是人類美好的精神食糧。延綿不斷的經典,造就了石文化的燦爛輝煌。
《涌動的太平洋》巴林石印章
2001年,亞太APEC會議在上海召開,中國政府大會籌備處要準備一份既符合會議特點又代表中國人誠信的印章為禮品,饋贈給與會2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政府領導人。有關專家組走遍了中國四大名石產地,最后在內蒙古赤峰選中了一方巴林奇石。這石頭質地溫潤,石面上黃色花紋變化有序,如云似水,專家們命名為“涌動的太平洋”,契合大會主題。經韓天衡等大師雕鈕制印,達到天人合一。從此,巴林石享譽海內外。
各國政要肖像印章
專家說:“看石品有兩點,一看質地,二看工藝”。
2016年,G20峰會在杭州召開,大會選定錢高潮大師用昌化石設計創(chuàng)作的《各國政要肖像印章》,贈予與會嘉賓。肖像印章以簡潔準確的技法,在印章上再現(xiàn)了各國領導人的風采,令人驚嘆,受到熱烈歡迎。再一次彰顯了石文化的魅力。
有句哲學名言:“文因石而生,石因文而名”。石頭是載體,文化是靈魂,二者一體是石文化。石頭借助文化得以立市,文化借助石頭得以發(fā)揮,人們通過賞石,獲得陶養(yǎng)和美育,這就是石文化的功能。
赤峰鳴石館有一枚“神六歸航”的巴林石印章。章體質地純凈,又有紅花綠草、藍天碧水,如詩如畫。可在晴朗的天空上多了一塊“蛹狀”的白斑,大煞了美感,藏者百思不得其解。
2005年10月12日,我國成功發(fā)射宇宙載人飛船“神舟六號”勝利返航,降落在內蒙古。石主如大夢初醒,恍然大悟,有感而發(fā),順勢成詩。
一首小詩講出了一個典故,并把瑕疵化為神奇。很快被《中華古今奇石大觀》等選發(fā),其價也一步登天。石主感慨地說:“文化是石品不可或缺的附加值”。
一對巴林雞血石印章上,凸顯出一頂精致的草帽,恰似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與鄧小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談判香港回歸時夫人的草帽。
石主配詩一首。
一對天成圖案的印章,記錄了香港回歸的重大歷史事件,極具政治意義和歷史意義。
神六歸航美石如畫令人迷,瑕疵一點讓人凝。神六返航傳佳話,從此腐朽化神奇。
祥頂紅云草帽輕,夫人過后摔臺東。歸還港島當年事,鋼鐵公司看小平。
和氏璧是中華賞石文化史上最曲折、價值最高、最經典的一塊奇石,所以,被選入中學課本。如今,這塊寶石已不知下落何處,但藺相如為保護和氏璧不顧個人安危、大義凜然的精神,依然在影響著千萬人。可見媒體對于石頭的重要性。
2002年,我收藏了一塊從臺灣回流的巴林雞血王,紅黑白三色亮麗奪目(重8kg),我一見鐘情,請倪東方大師題詞“國寶”。從外形看這石頭像一個靜臥的雄獅,命名為“國寶小獅王”。配詩一首。
巴林雞血王自然形國寶小獅王(28×18×12cm)
參加“內蒙古巴林石展評大會”,榮獲金獎。在《巴林石雜志》、《中國寶玉石》等報刊上發(fā)表,又被選入《中華古今奇石大觀》。過了幾年,有兩位浙江著名收藏家專門來赤峰求購此石,以8位數的價格轉讓。我問兩位“怎么會知道國寶在我手上?”兩位笑看說:“是媒體幫忙”。
巴林石印章經典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