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文慧
摘要:強化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公眾的影響,消除社會生活背后因信仰問題所引起的各種不利影響,可以保證社會風氣的優(yōu)質發(fā)展,使社會風氣能夠往人文、美德方向發(fā)展,消除公眾內心的不滿情緒,全面提高公眾的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就之前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宣傳工作對社會風氣方面所做出的的成績和效果來看,深化公眾的信仰學習氛圍,推進文化革新,學習四個全面、五大發(fā)展理念等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知識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國的社會風氣。
關鍵詞:四個全面;五大發(fā)展理念;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文化的核心是實事求是,因此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增長,我們將以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發(fā)展為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這個體系更加符合當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習主席結合當代中國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趨勢,適時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等“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這個戰(zhàn)略布局代表著我國在21世紀發(fā)展的整體框架。
1學習新時期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知識的必要性
以往,我們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的學習,分為兩部分,一是國家要求每個人必須要讀的文件,二是根據當地風尚形成的學習黨知識集體活動,而且長期的社會發(fā)展已經對我國公眾的馬克思主義學習制度做了規(guī)范標準,但是它主要側重人文關懷和精神信仰,并沒有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如何走進公眾的心理進行具體的規(guī)劃。這對我們要實現讓馬克思主義文化真正走進公眾心里的目的來說,很明顯是不準確、不系統,也是非常不全面的。如果在進行馬克理論體系學習時,公眾對該理論體系的重要性和知識性不理解,我們很難根據不準確的人為判斷來對該事件作出合理的處理方案,沒有合理的處理方案就會造成我國國民對我國人民精神文化管理的不信賴。如果質疑聲出現的范圍不大,尚且可以通過補償性宣傳活動來進行補救;如果在全國范圍內都出現了質疑聲,那就是壓倒長期以來一直停滯不前的我國國民精神文明文化宣傳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們將馬克思主義文化對公眾進行推廣,除了培養(yǎng)公眾對中國信仰的榮譽感,最主要的目的是進行我國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設,提高馬克思主義文化信仰對公眾的影響力,建立中國人民對本國文化的文化自信,而且長期熏陶在馬克思主義文化信仰的氛圍中,不但可以感懷我們前人的智慧和勤勞,還可以培養(yǎng)我國國民的情懷,形成一個文明、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這是完全符合社會主義社會文明工作的定義要求的,而且為能夠很好地調動我國國民的主動性,也能提高他們享受生活的能力。
2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包括了我國現在以及將來的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他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巨大,因此我們在學習它的時候,需要將它根據類別劃分成幾個部分,比如基本框架、基本理論、基本規(guī)則等,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讓馬克思主義信仰真正走進公眾心里的目的。
2.1四個全面
上文已經說過,四個全面是指四個全面發(fā)展,是習主席結合當代中國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趨勢,適時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等戰(zhàn)略布局,這個戰(zhàn)略布局代表著我國在21世紀發(fā)展的整體框架。對四個全面的理解,首先要從我們得基本國情出發(fā),我國正處于且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且目前的主要矛盾仍舊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因此我們在確定國家下一個階段的發(fā)展規(guī)劃即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時,必須要實事求是,必須要對當前中國發(fā)展面臨的突出性障礙進行可行性思考。馬克思主義要求在矛盾中前進,當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恰好體現了這一點,黨的領導人根據中國當前發(fā)展面臨的問題,制定出了四個全面發(fā)展的戰(zhàn)略布局,為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做出巨大努力。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建設的每一個黨員,都是進行馬克思主義忠實的擁護者,要有效的做好群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推行,有效的進行社會大眾思想道德水平的積極引導,進而整體的提高我國國民的素質。在經濟全球且中國正順應經濟、政治、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中,我們若還是故步自封,滿足于當前舊的馬克思主義制度,以及舊的大眾馬克思主義信仰宣傳,我們就勢必會被其他國家,甚至國內競爭對手給淘汰掉。
2.2五大理念
上文提出,五大理念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提出了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發(fā)展理念就是我們在追求快速、穩(wěn)定的發(fā)展的同時堅決堅持的原則,做人要有原則,做事當然更要有原則,如果人人拋棄原則不顧,那么這個社會的秩序將是混亂而又弱肉強食的,因此我們再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時,必須要堅持五大發(fā)展理念。最初的馬克思主義是現實的,他只講究科學性與實踐性,它只順著事物之間的矛盾進行發(fā)展,可以說它是沒有溫度的邏輯學,但是中國共產黨賦予了它情感,告訴了它身處這個社會必須要堅持的原則,這些原則雖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文字里指的是科學性,但五大發(fā)展理念對它進行了發(fā)展,將它從一個冰冷的文字具體化,讓它有血有肉,具有社會性,但這是社會性一定指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性。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也是超越,是人文人性的超越。
2.3樹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信仰
“四個全面”、“五大發(fā)展理念”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理論的提出,說明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依舊還保持著,而文化部也在通過“出彩中國人”、“見字如晤”等綜藝節(jié)目傳達著我國正常保持的且以后也會長期保持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體系,這些節(jié)目的大熱說明我國國民對社會文化的需求已經越來越趨向干多元化,萬事皆可稱為信仰,不是中國自古的孝悌禮儀才是文化信仰,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的追溯也屬于一種大眾信仰,因此我們必須要將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進行擴大化,引導公眾走向信仰積極、富有的一面,不要讓那些不良的風氣將公眾誤導。我國各地方部門的黨支部必須對該區(qū)的人民大眾進行定期的學習黨文化的活動規(guī)劃,并及時匯報各個黨支部學習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參與情況,必要的時候還要對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等活動感興趣的群眾進行適當的引導。
3結語
我們要注意的就是,在進行全面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學習之前,要考慮合理的學習方案,要求每個黨支部領導人都能提出自己的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學習方案出來。因為有許多黨支部的領導人并不管當前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學習規(guī)劃是否對公眾有作用,他們只管進行實施算而不會做出其他合理的思考,他們缺乏經驗卻并不會主動去彌補這些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