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都應(yīng)該保持一定的距離,遠近自己定,原則是讓自己愉快,使他人輕松。
親人之間,距離是尊重;愛人之間,距離是美麗;朋友之間,距離是愛護;同事之間,距離是友好;陌生人之間,距離是禮貌。別小看這些生活里的距離,有多少情感最終都敗在距離上。
按理說,應(yīng)該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處,相互之間的人際關(guān)系也越好,可事實上并非如此。原因何在?這其實可以用心理學上的“刺猬法則”(也叫心理距離效應(yīng))來解釋。
飄雪的冬日,森林中有十幾只刺猬凍得發(fā)抖。為了取暖,它們緊緊地靠在一起,卻因為忍受不了彼此的長刺,很快各自跑開了。
可是天氣實在太冷,它們又想要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時的刺痛又使它們不得不分開。就這樣反反復(fù)復(fù),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斷在受凍與受刺兩種痛苦之間掙扎。最后,刺猬們終于找出一個適中的距離,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會被彼此刺傷。
這個故事告誡人們:相處之時要學會保持距離,只有適當?shù)木嚯x才會使人愉悅。所謂“距離美”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俗話說,熟悉的地方?jīng)]有風景。在和別人的交往過程中,我們都應(yīng)該保持距離,不是不交心,而是給對方的心留下一片空間——我們沒有權(quán)利侵犯別人的隱私;也不是不熱情,而是給自己留一點緩沖的余地,以免過熱招致別人的反感。
唐代詩人韓愈有兩句詩是這樣寫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币馑际钦f,在滋潤如酥的初春細雨中,春草剛剛萌發(fā),遠遠望去,一片淡淡的綠色。可是走近后,卻只見到稀疏的草芽,綠色反而感覺不到了。由此可見,人對事物的看法與對美的感受同距離是有關(guān)系的。
距離提供的空間里,有自己,也有別人,可以相處輕松,合作愉快。就算有朝一日我們走的路不再相同,也能夠問心無愧地分手告別。
沒有距離的相處是一種自私的表現(xiàn),因為只想著自己,而沒有顧及別人的感受。就算那是愛,自私的愛又能走多遠?用距離來節(jié)制愛,才是最恰當?shù)膼圩o與情誼。
不必靠太近,還有各自的生活;不必離太遠,只有一個轉(zhuǎn)身的距離。
(刁蠻的大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