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在上期專欄文章中,筆者將始于6月10的反彈視為已進入C-3-2浪,并用紅色箭線指示了之后的小調整浪,實際這個小浪共運行5個交易日。延續(xù)該浪形劃分思路,本周三、四的上漲屬于預期中的第二波反彈浪。這樣,便構成了一段三折上升浪形。(見圖一)
在技術分析方面,坊間流傳著一種跳空缺口必補的說法,筆者認為似乎有些牽強,不太具備邏輯上的依據。因為,缺口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在某個時點單邊運行力度很大,造成一段區(qū)間的價格不連續(xù)。這與之后是否會被覆蓋,好像并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不是每個缺口都會補的,比如,2014年7月28日的缺口就未曾回補。不過,在另一方面,雖然上證指數本次沒有回落到2月22日的2804點,但深證成指和深證綜指在6月6日的回調中,卻已覆蓋之前的缺口。(見圖二)
在考察股市中的現象時,往往會發(fā)現不止一個解釋是合理的。比如股價的高低漲跌有估值的原因、宏觀政策因素、行業(yè)企業(yè)基本面以及外部事件影響等等。那么,對市場參與者來說,怎樣才能理清頭緒、抓住主要矛盾呢?
我們也許可以使用一種工具,那就是“奧卡姆剃刀”。奧卡姆·威廉是14世紀英國邏輯學家,他認為,對一個現象最佳的解釋往往是最簡單的那個,其所包含的假設最少。因為剔除了各種非主要的元素,只留下最核心、最本質的規(guī)律,所以此原理也被稱為簡約律。
很多情況下,簡約要勝過復雜。在對股市波動原理的解析中,不妨從買賣意愿和交易行為入手,即漲跌互為原因和結果。比如,2014年股市由熊轉牛之前,在C浪調整階段有一個斜率逐步放緩的過程(見圖三),這顯然比較容易理解:開始是因為空頭急于賣出,所以下降速度快;接著是多頭反擊,出現超跌反彈;然后在短期獲利盤累積之后,因逐步減倉賣出造成逐波震蕩下跌;最后,雖然空方仍壓制住多方,但勢力已經非常疲弱,斜率便趨向平緩了。
市場走勢變幻莫測,很難徹底搞明白其運行機理,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但是,形態(tài)與趨勢是密切相關的。不論有多么復雜的原因,都是其內在因素直接起作用,外部因素的影響是間接的。有時市場走勢非常相似,是因為類似的情緒反復出現,并貫穿始終。比如圖四中,上證指數兩段走勢的成因必定完全不同,而在形態(tài)上卻有著較高的相似性。
同樣是把去年1月29日以來的大盤指數回調劃分為C浪,當前的C-3-2浪反彈是否會延續(xù)更長時間?的確存在這種可能,而且那樣的話,浪形也需進一步細分,我們將在下期文章中繼續(xù)探討。
最近,A股市場出現了價格極低的仙股。此事雖小,但意義深遠,可以說將成為一個標志性事件,表明優(yōu)勝劣汰機制真正開始起作用,市場風格將由投機向價值投資轉化,這也是未來長牛的基礎前提之一。
受科創(chuàng)板開市等利好影響,具有估值優(yōu)勢的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得到主力資金青睞,在券商股等大金融板塊帶動下,成為A股的領頭羊,而中證500、中證1000、中小創(chuàng)等則跟隨其后,各大指數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預計短期內,市場或將延續(xù)這種局面。而從中線來看,大盤有可能在較長時段里,以寬幅震蕩為主。人們都說“計劃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計劃”,但在金融市場中操作,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逆向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