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極長城站首任站長郭琨:拼了老命也要建好站
2019年4月3日,中國南極考察事業(yè)的開拓者、中國南極長城站首任站長郭琨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郭琨親歷了中國南極事業(yè)從無到有的歷程。1983年9月,郭琨代表中國出席第十二次《南極條約》協(xié)商國會議,當會議討論到實質(zhì)性內(nèi)容、進入表決議程時,會議主席拿起小木槌一敲:“請非協(xié)商國的代表退出會場!”因為當時中國沒有南極科考站,所以不僅無權參與表決,甚至在表決時需要回避。“當時我們含著眼淚離開了會場。”郭琨說。
1984年,郭琨作為隊長帶領南極科考隊建起了中國第一座南極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建站艱苦細節(jié)可以參看本刊2019年第9期P20)。后來在《朗讀者》第一季上回憶起建站情形時,郭琨說:“事關民族榮譽、國家尊嚴,我就是拼了老命,也得把這件事情做好?!?/p>
長城站建成后,郭琨參加了第十三次《南極條約》協(xié)商國會議,26個協(xié)商國一致同意中國加入南極條約協(xié)商國,中國從此在南極國際會議上有了話語權。1988年,中國決定建中山站,這個任務同樣落在了郭琨的肩上。郭琨晚年腿腳完全不能走路,跟年輕時七赴南極、長期在極寒的地方工作有關。(特約教師 李輝)
88歲鄭儒永院士裸捐:我要為國家再做一點貢獻
2019年4月2日,88歲高齡的我國著名真菌學家、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鄭儒永院士和90歲高齡的老伴黃河研究員將畢生積蓄150萬元捐獻給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設立“鄭儒永黃河獎學金”。捐贈儀式上,鄭儒永院士說:“國家培養(yǎng)了我,中科院培養(yǎng)了我,我要為國家再做一點貢獻。”當天,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劉雙江援引著名數(shù)學家蘇步青的話說:“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用不著等待什么特殊機會,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表現(xiàn)自己對祖國的熱愛,鄭先生就是這樣,他們夫婦沒有子女,二老一起走過的人生歲月,幾乎全部獻給了科研事業(yè)。”
大學生5年獻血超100次:我是奉獻愛心上癮
2019年4月7日是世界衛(wèi)生日,這天,一封來自浙江省血液中心的感謝信,讓浙江農(nóng)林大學本科生馬嘉誠成為正能量“網(wǎng)紅”——5年獻血超過100次,獻血總量達3.7萬毫升,相當于捐獻了全身血液9次。馬嘉誠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是在2014年1月1日,他發(fā)現(xiàn)獻血對身體并沒有太大影響,“自己還有了一種幫助他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從那以后,馬嘉誠就開始了“獻血之旅”。他不僅自己獻血,還積極鼓勵同學和朋友一起參與。如今,獻血已經(jīng)成為馬嘉誠的“必修課”,有時候因為忙,間隔一段時間沒有去獻血反而讓他覺得不踏實。在馬嘉誠寢室書桌的抽屜里,擺滿了各種無償獻血榮譽證書和獎狀?!安皇谦I血會上癮,是奉獻愛心會上癮?!瘪R嘉誠說,看著一袋血從自己體內(nèi)流出,再想象著輸入他人的體內(nèi)送去健康,他就覺得特別有意義。因為積極參與獻血,馬嘉誠先后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上海市成分獻血快樂奉獻獎、上海市成分獻血執(zhí)著奉獻獎、上海市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成分獻血金獎、上海市無償獻血白玉蘭獎、浙江省無償獻血奉獻獎等。馬嘉誠說,獻血光靠幾個人是不夠的,1人獻血50次,遠不如50人獻血1次。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無償獻血的隊伍,讓更多的病人看到希望,看到社會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