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武 趙仕董 丘武應 鐘麗珍 陳 軍
(廣東省佛岡縣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清遠 511600)
腸梗阻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發(fā)展速度快等特點[1],若救治不及時,極易使患者病情進展為腸壞死,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治療的關鍵在于及時對患者實施有效診斷[2],因此,盡早對患者實施診斷尤為重要。以往臨床醫(yī)師診斷腸梗阻常依靠自身臨床經(jīng)驗、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等對患者實施診斷,但該種診斷方法的誤診率及漏診率較高,所以有必要聯(lián)合影像學檢查方法[3~4]。我院對腸梗阻患者均實施超聲、CT和X線診斷,以探究超聲、CT和X線診斷腸梗阻的檢查效果。
以2016年10月10日~2017年12月10日我院82例疑似腸梗阻患者作為觀察對象。82例疑似腸梗阻患者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39.75±10.73)歲;男女分別為52例(63.41%)、30例(36.59%);臨床表現(xiàn)腹脹、腹痛71例,惡心嘔吐49例,肛門停止排便或排氣35例。經(jīng)患者知情同意后開展研究。
對82例患者均實施超聲、CT和X線診斷,具體診斷方法為:(1)超聲檢查:選擇飛利浦公司生產(chǎn)提供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探頭頻率設為3.5~7.5MHz,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使其腹部充分暴露,于患者右上腹部順時針掃查患者全腹部,直至發(fā)現(xiàn)梗阻部位,認真觀察患者腸管擴張、腸壁厚度、腔內積液、腸蠕動及血流量變化等情況;(2)X線檢查:選擇島津FLEXAVISON數(shù)字腸胃機,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立位、臥位拍片;(3)CT診斷:選擇西門子公司SOMATOM Emotion16層螺旋CT對患者實施掃描,自患者膈頂至恥骨聯(lián)合對其實施全腹部掃描,其中掃描參數(shù)為:掃描電壓、掃描電流分別設為130kv、110mA,層厚、層間距均設為5mm,螺距為1.5。部分患者需實施增強掃描,經(jīng)肘部靜脈給予其注射對比劑碘佛醇,注射速率為每秒3.0~4.5ml,總注射量為80~100ml,掃描結束后,將所有患者的圖像傳輸至后處理工作站進行圖像處理,對圖像實施多平面容積重建及曲面重組操作,多角度、多方位觀察梗阻及其遠端病變情況,認真觀察患者腹部血流情況。
將診斷結果和手術診斷結果進行對比,研究對比超聲、CT和X線的診斷價值。陽性表示腸梗阻患者,陰性表示非腸梗阻患者。
選擇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指標對比,采用χ2進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手術診斷結果顯示,82例患者中,70例患者被確診為腸梗阻。
經(jīng)CT診斷顯示,82例患者中,66例患者被診斷為腸梗阻,誤診1例,漏診5例。
經(jīng)B超檢查顯示,82例患者中,60例患者被診斷為腸梗阻,誤診3例,漏診13例。
經(jīng)X線檢查顯示,82例患者中,52例患者被診斷為腸梗阻,誤診5例,漏診23例。
CT診斷腸梗阻的敏感度、特異度、總準確率分別為92.86%、91.67%、92.68%,B超診斷腸梗阻的敏感度、特異度、總準確率分別為81.43%、75.00%、80.49%,X線診斷腸梗阻的敏感度、特異度、總準確率分別為67.14%、41.67%、63.41%。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CT診斷腸梗阻的敏感度、總準確率相比B超、X線明顯更高,P<0.05;且B超診斷腸梗阻的敏感度、總準確率相比X線亦明顯更高,P<0.05,見表1~2。
表1 與手術診斷結果對照(例)
檢查方法手術診斷陽性陰性合計CT陽性65166陰性51116合計701282B超陽性57360陰性13922合計701282X線陽性47552陰性23730合計701282
表2 CT、X線、B超對腸梗阻的診斷結果比較[n(%)]
檢查方法敏感度特異度總準確率CT65/70(92.86)11/12(91.67)76/82(92.68)B超57/70(81.43)9/12(75.00)66/82(80.49)X線47/70(67.14)5/12(41.67)52/82(63.41)χ2值7.23543.32418.0290P值0.03120.62310.0256
有研究調查顯示[5],腸梗阻的病死率較高,可達20%~30%,因此,為降低腸梗阻患者的病死率,應盡早對患者實施有效診斷及治療。
影像學是診斷腸梗阻的常用手段,如超聲、X線、CT診斷等。本研究為探究超聲、CT和X線診斷腸梗阻的檢查效果,對腸梗阻患者均實施超聲、CT和X線診斷。研究顯示,由于X線的組織分辨率較低,不能有效顯示腸梗阻的病變情況,診斷準確率相對較低(圖1),而相比X線,超聲可對腹腔內實質性器官進行有效顯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腸梗阻的檢出率,檢出效果較X線更優(yōu),但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超聲檢查易受到患者肥胖、腸道內容物及氣體等因素的干擾[6],漏診率較高。而CT診斷的組織分辨率相比X線明顯更高,更能清晰顯示腸梗阻病變情況,并可在較短的時間獲得清晰的圖像,同時,該檢查可多方位、多切面掃描病變部位(圖2~3),能有效明確腸梗阻的具體部位、形態(tài)及發(fā)病原因,便于臨床醫(yī)師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有助于開展后續(xù)治療。
圖1 腹立位片提示中下腹小腸可見數(shù)個氣液平面
圖2 CT三維重建矢狀面第二腰椎水平小腸逐漸變窄,小腸積液
圖3 CT橫斷面小腸可見擴張、積液
此次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CT診斷腸梗阻的敏感度、特異度、總準確率分別為92.86%、91.67%、92.68%,B超診斷腸梗阻的敏感度、特異度、總準確率分別為81.43%、75.00%、80.49%,X線診斷腸梗阻的敏感度、特異度、總準確率分別為67.14%、41.67%、63.41%。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CT診斷腸梗阻的敏感度、總準確率相比B超、X線明顯更高,且B超診斷腸梗阻的敏感度、總準確率相比X線亦明顯更高,這提示超聲的診斷有效性較X線更高,而相比于超聲、X線,CT診斷腸梗阻的有效性又更高,更有助于臨床醫(yī)師診斷患者病情,從而有助于臨床醫(yī)師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得,CT診斷腸梗阻的檢查效果較超聲、X線更優(yōu),診斷準確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