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行色匆匆,縱橫江湖,卻總喜歡自嘲地說自己是“散兵游勇”。在其詩集《家譜》的后記中,他說過自己在1986年那場著名的“大展”中,曾經(jīng)被歸類為“散兵游勇”;而今,《詩歌月刊》2018年第10期的“頭條”欄目刊發(fā)其組詩《行色》時,他又在“創(chuàng)作談”中徑直地說:“我一直是詩歌的散兵游勇?!蔽液芟矚g這樣的說法。我也是一個散兵游勇。
但在梁平,就是他這位“散兵游勇”,卻又英雄本色,擁有一個浩大渾茫、風生水起的江湖世界——梁平他自己的詩歌世界。這個世界主體于巴蜀,亦隨其行旅“天馬行空”(李云語),無遠弗屆,《行色》之所見,便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從組詩《行色》能夠看出,梁平的詩歌具有強烈的抒情性,他的詩歌世界,便建構于這樣的抒情。按照主編李云在“主編薦語”中所說的,梁平的《行色》突出體現(xiàn)了他“思維如天馬行空、任意奔走,筆力如長虹貫日、強勁恢弘”的詩學特點和“要把天地運化的那種強健有力的氣勢展示出來,形成沉雄剛勁風格”的美學追求,奔放激越?!娥B(yǎng)蜂人》一詩中,梁平曾寫孤獨的養(yǎng)蜂人與蜂的交流,習慣了蜂的言語中“那些激越與舒緩”。梁平的抒情,自然也有舒緩的時刻,如組詩中的第一首《和父母親過年》以及《寬窄巷》《丹江道茶》,在親情之中,在寬窄巷,那是詩人最放松的時候,閑坐于清靜,詩情舒緩,沉醉且迷離。但是說到底,梁平還是激越的人。在更多的詩篇中,抒情主體浩蕩奔放,一如王者。在《馬背上的哈薩克少年》中,他“躺在草坡上/把自己擺成一個大字/……忘乎了所以”;在《江布拉克的錯覺》中,他甚至寫“一朵云被我一把擄下/在天堂與人間,做我的壓寨”。我特別喜歡組詩中的《在羅平做花王》——
一頭扎進花海,在羅平,/遍地黃金甲隨意披掛,/有了王的氣概。/那些花的姑娘恭迎的架勢,/足以讓英雄束手就擒。/藍天與白云失寵,/眼里,只有窈窕與招展,/早晨宛若鄰家的少女,/中午就風姿綽約,多情妖嬈,/黃昏還在身后,一搖擺,/成了貴夫人。/難怪說女大十八變,/我在八百畝浩蕩里的陷入,/應接不暇,只鐘情于一朵。/不考慮是否能夠突圍,/不考慮是不是入贅,/做一次王,一次奢侈的前呼后擁,/就夠了,可以山呼海嘯。
所以說,你看啊,這王者的激越!總說自己是“散兵游勇”,念念不忘的,卻還是要做王,特別是在他人了花叢、人了花海的時刻。因此,梁平所說的“散兵游勇”,何妨也就是稱孤道寡,他是要在自己的詩歌世界里形塑出一個自由奔放、強大的抒情主體,自立為王!
(梁平:《行色》,《詩歌月刊》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