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蘭
暖泉鎮(zhèn)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西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古鎮(zhèn)中心有一泉,因“其水澄清如鑒,三冬不凍”而得名暖泉。
鎮(zhèn)外一條寬闊的水泥大道閃著銀亮的波光,像歡樂的溪流,一路飛奔引領(lǐng)我們向前。道路兩邊的白楊,修長挺拔,冠蓋如云,葉片金黃碧綠,五彩斑斕,仿佛華麗的綢緞,鋪陳在樹間。金色的陽光穿過枝葉縫隙,打在路面上,光影之手便織出了無數(shù)神奇曼妙的圖案。舉頭,華蓋粲然,熱烈奔放;低頭,樹影斑駁,光怪陸離。暖泉鎮(zhèn),就是以如此盛大熱烈的場景歡迎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暖泉鎮(zhèn)歷史悠久,明清時發(fā)展為“三堡、六巷、十八莊”,三堡中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功能最齊全的便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間的西古堡。西古堡呈方形,南北兩座堡門高大雄偉,遙相對峙,堡門外,各有一座甕城。從北門進入甕城,腳下是巨大的石條,經(jīng)過數(shù)百年車轍的碾壓,石條上留下兩條深深的轍印。那轍印,積淀著歷史,塵封著歲月。立于其間,歷史的風云鼓滿衣袖,聽見殺伐征戰(zhàn)車輪轔轔,看見商賈繁華羈旅匆匆,遠古風貌如輕紗似煙塵從眼前匆匆飄過。
站在北門上,古堡的景致盡收眼底。一條青石板路連通南北堡門,中間各有三條主巷道延伸至東西堡墻,形成一個“豐”字,其間眾多民居院落和寺廟戲臺有序分布。四合院、連環(huán)院、地藏寺、華嚴寺、九天閣、樂樓、戲樓等,這些形制獨特,風格迥異的古建筑,猶如一朵朵盛開的奇葩,粲然綻放在今人面前,讓你不得不嘆服古人的非凡智慧和高超技藝。沐浴在溫暖的秋陽下,古堡散發(fā)著淡淡的古樸暈光。黃土夯筑的堡墻,峭拔雄渾的廟宇,鱗次櫛比的樓閣,青磚灰瓦的民宅、圓筒板瓦的屋巷、雕工精美的花脊吻獸,古樸典雅的油飾彩繪,交相輝映,古香古色。行走其間,仿佛穿越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風淳樸、生活簡單的農(nóng)耕時代。不覺間,所有的喧囂與紛擾遁入無形,人亦安靜了許多。
來到古鎮(zhèn)中心,忽覺水氣氤氳,霧氣繚繞,周身清涼舒爽。抬頭,一座古意盎然的牌樓矗立眼前,門楣上書“逢源池”三個金色大字。進入牌樓,一個碧波蕩漾的泉池映入眼簾,只見池水碧如翡翠,別致幽深,仿若一位安睡的美人,靜靜地臥在翠柳古樹的懷抱中。聽當?shù)厝苏f,池下有一泉眼,常年靜靜噴涌,水溫四季如一,寒冬水面聚氣如蒸,盛夏泉水清涼潤澤。泉池東西兩側(cè)各有一石券門,俗稱“龍口”,泉水經(jīng)東西兩龍口相向而出,繞村緩緩流淌,流過古樹老屋,流過廟宇書院,流過小橋人家,一路魚游鴨戲人歡,安謐祥和。
行走在暖泉古鎮(zhèn),無論是游覽于莊堡之間,還是穿行在窄仄小巷,處處都可以看見蔚縣剪紙的店面。蔚縣剪紙俗稱“窗花”,是蔚縣人民逢年過節(jié)祈福納祥的一種民間習俗。隨便走進哪一家,濃郁的生活氣息、喜慶的年節(jié)氛圍撲面而來。墻壁上、柜臺里、長桌上到處都是大小不一、色澤濃艷的剪紙作品。四時節(jié)令、花鳥蟲魚、婚壽禮儀、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全部呈現(xiàn)在一方小小的彩箋上。這些剪紙薄如蟬翼,構(gòu)圖飽滿,造型生動,稚拙中有細膩,纖巧里顯純樸。一方方多姿多彩、生動鮮活的窗花,一下子把記憶帶回到七八十年代。雖然那時住低矮的土坯房,喝生水吃糙米,穿哥哥姐姐替換下來的舊衣服,但是過年時潔白的窗紙上被鮮艷無比的窗花一貼,生活一下子就有了喜氣,日子就有了奔頭,人也跟著鮮活靈動起來,透著一種歡快明朗、清新振奮的精氣神。如此精美絕倫又充滿濃濃鄉(xiāng)情的窗花怎可錯過,于是精挑細選了一些,準備回家后饋贈親朋好友。
夕陽西下,漫步來到暖泉書院。書院四周古樹參天,綠柳輕拂,清泉環(huán)繞。整個書院以泉為勝,書院內(nèi)“靈池瀲滟三冬暖,清水澄鮮六月寒”“五六月中無暑氣,二三更里有書聲”。書院東北角筑有魁星樓,魁星樓為磚木結(jié)構(gòu),磚券拱門、磚雕欞花、四面游廊,端莊穩(wěn)重,與院中的綠樹清泉有機結(jié)合,營建出極富江南特色的水鄉(xiāng)風韻、園林風景??菢窍潞⒆觽冊陂_心地嬉戲玩耍,老人們則三五一群圍坐一起,打著紙牌,下著象棋。院子東側(cè),是村人晾曬的金黃黍米,黍米的主人看著黃澄澄的糧食,滄桑的臉上蕩漾著滿滿的幸福。
夜幕降臨,樹花廣場人山人海,座無虛席。手機、相機、攝像機……長槍短炮,全部聚焦在場中央。人們焦急地望著,等待著樹花盛大綻放的震撼時刻。
打樹花作為一項古老技藝,是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暖泉鎮(zhèn)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至今已有500余年歷史。打樹花因把鐵水潑灑到城墻上火花飛濺,其形狀猶如老樹開花而得名。打樹花這項技藝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據(jù)說古時候暖泉鎮(zhèn)有許多鐵匠鋪,逢年過節(jié),富人燃放煙花,窮人沒錢買不起煙花,鐵匠從平時打鐵中得到靈感,于是將廢鐵熔化成水,將其潑灑在城墻上,飛濺的鐵花猶如繁花盛開,壯觀而震撼,深受百姓的喜愛,于是便流傳開來并成為暖泉鎮(zhèn)的一項民俗活動。起初的打樹花,僅僅為了給窮苦百姓增加年節(jié)的喜慶和快樂,后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打樹花也更多地融入了百姓慶祝五谷豐登、祈求幸福平安的美好寓意。現(xiàn)在暖泉鎮(zhèn)人民不僅逢年過節(jié)表演打樹花,還專門打造了樹花廣場作為為遠道而來的游客們表演的場地。
打樹花是一項既需力氣又需勇氣的活動,能夠掌握此項技能者寥寥無幾。表演前,需將特制的柳木勺在水中浸泡幾天,這樣才能保證柳木勺不被上千度的鐵水燒毀,保證勺柄握著不燙手。表演者需穿上厚重的羊皮襖,頭戴濕氈帽,以防被飛濺的鐵花燙傷。樹花藝人上場了。只見他手持長把柳木勺,彎腰舀起一勺沸騰的鐵水,揮動手臂迅速向城墻上甩去。鐵水在空中劃出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打落在冰冷結(jié)實的城墻上,頓時火花飛濺,火星四射,深藍的夜空下,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飛金濺玉,流光溢彩。那形狀似噴涌的火山、飄逸的裙裾,似五彩的鳳尾、葳蕤的樹冠,似傾瀉的飛瀑、燦爛的星河。那顏色,黃似金、白如銀、紅似火、粉似霞,色彩繽紛,絢麗奪目,剎那間把廣場照耀得亮如白晝,給人們的臉上、身上鍍上火燒云般的光澤。隨著樹花的綻放,人群里同步爆發(fā)出海浪般的驚呼聲,聲浪一浪高過一浪。人們驚嘆著,呼喊著,手中的相機隨著樹花綻放的節(jié)奏“咔嗒咔嗒”地此起彼伏。一輪樹花尚未凋落,新一輪樹花又盛大綻放,一樹接一樹,一樹壓一樹,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接,只是屏住呼吸不停地按動著快門,生怕錯過這難得一見的震撼場景。
夜空中,樹花如迎春般一樹一樹的次第綻放,溢彩流光?;秀遍g,竟覺香氣彌漫,芳香氤氳,如沐春風,如游春園。讓人不禁想起“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暖日晴云知次第,東風不用更相催”。
樹花逐漸稀疏,暗淡,仿佛滿目繁華的春,褪卻濃艷華麗的衣裝,雖素雅俏麗,仍魅力無限。只是那星星點點尚在閃閃爍爍的火花,不舍這紅火熱鬧的舞臺,仍拖著淡淡的影子,努力把美麗綻放給人們。當最后一朵樹花依依不舍地淡入夜幕,表演結(jié)束了,廣場安靜下來,我的心卻仍然像樹花般,熾熱、沸騰。暖泉之行,如場面盛大的樹花般盛開在我記憶的星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