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金 黃霞 謝轉儀
【摘要】 目的 研究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效果。方法 11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 根據(jù)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參照組(57例)和探討組(61例)。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 探討組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比較兩組患者自測健康評定量表(SRHM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后, 探討組患者整體健康、社會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評分分別為(75.8± 12.5)、(81.4±9.3)、(83.6±8.7)、(72.9±9.4)分, 均高于參照組的(66.1±12.0)、(67.3±9.1)、(65.9±8.4)、(63.5±10.2)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2944、8.3158、11.2290、5.2097, P<0.05)。探討組患者中 38例非常滿意, 21例滿意, 2例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為96.72%;參照組患者中28例非常滿意, 17例滿意, 12例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為78.95%。探討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能夠提升其身心健康以及護理滿意度, 有助于取得確切療效。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理論;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應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schizophrenia. Methods A total of 118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into control group (57 cases) and discussion group (6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discussion group received 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SRHMS)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discussion group had higher overall health, social health,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health scores respectively as (75.8±12.5), (81.4±9.3), (83.6±8.7) and (72.9±9.4) points than (66.1±12.0), (67.3±9.1), (65.9±8.4) and (63.5±10.2)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4.2944, 8.3158, 11.2290, 5.2097, P<0.05). In the discussion group, 38 cases were very satisfied, 21 cases were satisfied, 2 cases were unsatisfactory,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96.72%. In the control group, 28 cases were very satisfied, 17 cases were satisfied, 12 cases were unsatisfactory,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78.95%. The discussion group ha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schizophrenia can improv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help to obtain exact efficacy.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 Schizophrenia;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pplication effect
作者單位:510430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精神分裂癥臨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行為、認知、情感、思維等方面障礙, 該病屬于基因突變引發(fā)的精神以及大腦功能活動病變。青壯年人群發(fā)病率較高, 若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病情控制措施, 容易出現(xiàn)精神衰退以及殘疾等表現(xiàn)?;颊邔ι鐣⒆晕乙约叭松嬖诜穸ㄐ睦?, 易出現(xiàn)偏激行為, 甚至會對他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威脅[1]。當前, 該病的治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但是無法治愈, 此次研究旨在探析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護理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1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颊卟∏榫c臨床診斷標準相符且均存在以下表現(xiàn):思維減退明顯;存在怪異行為或者異常性緊張;情感淡漠或者情感障礙、思維缺乏邏輯性、思想虛妄、思維內(nèi)容貧乏、思維破裂或者松弛。排除智能障礙患者、繼發(fā)性意識障礙患者[2]。根據(jù)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參照組(57例)和探討組(61例)。參照組患者中女26例, 男31例;年齡25~79歲, 平均年齡(56.8±8.6)歲。探討組患者中女27例, 男34例;年齡24~77歲, 平均年齡(55.9± 7.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參照組患者接受病情監(jiān)測、用藥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干預, 在此護理基礎上, 探討組患者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 具體如下。
1. 2. 1 一般護理 了解患者的基礎癥狀并對其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 采取切實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尊重患者的人格, 日常護理工作中必須確保態(tài)度端正, 語氣和善,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疑問, 贏得患者信任, 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依照患者的具體心理情況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3]。護理初期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 向其講解精神分裂癥的引發(fā)原因、具體癥狀表現(xiàn)、治療方法和效果等。給予患者愛護和關心, 若患者用藥后出現(xiàn)副反應需要及時采取解決措施[4]。在治療以及生活過程中需要多給予患者安慰和關懷, 防止出現(xiàn)言語冒犯等現(xiàn)象而導致其心理防線崩潰。確?;颊咚叱渥?, 若其睡眠質量不佳, 會對康復效果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可應用催眠鎮(zhèn)靜藥物引導入睡, 使其睡眠質量得到改善[5]。
1. 2. 2 病情緩解階段護理 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后, 其心理狀態(tài)獲得極大改善, 認知能力獲得明顯提升, 護理人員可與其進行交談, 與患者加強接觸并進行積極引導, 評估其病態(tài)程度, 以便為后期診治提供參考和依據(jù)。經(jīng)常與患者進行交流, 了解其內(nèi)心需求, 并盡可能滿足其合理需求[6]。采取開放式管理方式, 避免患者與社會脫節(jié)。向患者提供感恩等主題的文章, 或者通過歌唱感恩內(nèi)容的歌曲使其珍愛生命, 組織患者看電視、下棋以及打乒乓球等形式使其不良情緒獲得調(diào)節(jié), 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升其社會交際能力[7]。
1. 2. 3 康復階段護理 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精神癥狀消失后, 可引導其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 以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鼓勵患者參加形式各樣的文娛活動, 能夠使其身心愉悅感得到提高[8]。指導患者規(guī)律生活, 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時間, 主動自覺地服用藥物, 確保清淡飲食, 不可飲用具有刺激性和興奮性作用的飲料, 若患者急性期出現(xiàn)過激行為或者幻聽的行為需要及時送醫(yī)[9]。
1. 2. 4 康復健康宣教 患者病情好轉后自知能力等獲得極大的恢復, 應該引導其與社會接軌, 練習瑜伽、做操、太極以及參加廣場舞、聯(lián)歡會等形式, 使其緊張身心狀態(tài)得到放 松[10]。多鼓勵患者, 經(jīng)常表揚患者, 引導患者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同時還要監(jiān)督其用藥行為, 防止出現(xiàn)藏藥和拒服藥現(xiàn)象, 不斷提升患者的社交技巧、認知能力。為飲食強迫癥患者提供營養(yǎng)豐富、種類齊全的低熱量、高營養(yǎng)飲食, 有助于緩解其不良情緒[11]。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SRHM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應用SRHMS評分評估護理后患者整體健康、社會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情況, 得分越高說明患者恢復狀況越理想。應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 評價患者與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 總分為100分, 非常滿意: >80分;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SRHMS評分比較 護理后, 探討組患者整體健康、社會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評分均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探討組患者中38例非常滿意, 21例滿意, 2例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為96.72%;參照組患者中28例非常滿意, 17例滿意, 12例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為78.95%。探討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具有較為復雜的引發(fā)原因, 患者臨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知覺障礙、行為障礙、情感障礙等, 患者易出現(xiàn)絕望、厭世等心理, 不但對其日常工作和生活構成嚴重影響, 導致其生活品質嚴重下降, 同時也會加重其家庭負擔以及社會負擔。該病具有病程長以及復發(fā)率高的特點, 臨床治療難度非常大, 對患者的性格、心態(tài)、人際關系以及身心健康均會產(chǎn)生嚴重不良影響。
積極心理學理論有助于幫助患者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可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獲得有效改善, 能夠使其心理積極性以及認知能力得到提高。心理康復可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 并可使其社交技能得到顯著提升。積極主動的干預有助于患者宣泄、抒發(fā)內(nèi)心負面情緒, 使其心理負擔得到減輕, 有助于患者養(yǎng)成樂觀向上的心理態(tài)度, 有助于提高其幸福感, 并可進一步提升其生活品質[12]。
積極心理學理論注重為患者提供多元化治療, 能夠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 同時可提升其社會功能, 有助于使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調(diào)節(jié), 使其社會行為能力得到強化, 并進而提升其認知功能。積極心理學理論能夠為患者提供主動性護理干預, 有助于促進患者產(chǎn)生積極品質, 可進一步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并顯著改變其生活品質。積極心理學理論以患者為中心, 在對患者病情進行控制的同時, 還可掌握其潛能, 可使其消極心理得到消除, 并重拾或者堅定其康復 信心。
此次研究中, 護理后, 探討組患者整體健康、社會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評分分別為(75.8±12.5)、(81.4±9.3)、(83.6±8.7)、(72.9±9.4)分, 均高于參照組的(66.1±12.0)、(67.3±9.1)、(65.9±8.4)、(63.5±10.2)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2944、8.3158、11.2290、5.2097, P<0.05)。探討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 有助于提升其身心健康以及護理滿意度, 可取得確切療效, 既可有效抑制病情發(fā)展, 同時還能夠使其情感體驗得到增強, 使其治療積極性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苗良.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5(60):169.
[2] 李遵清, 韓鵬, 仇愛玫.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12):1098-1101.
[3] 陳瑩.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36):138, 143.
[4] 徐敬.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6, 54(27):142-144.
[5] 焦愛霞. 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 齊魯護理雜志, 2015(15):20-22.
[6] 高蕓. 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的心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心理醫(yī)生, 2017, 23(29):131-132.
[7] 烏雅罕.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臨床康復中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6, 16(82):109.
[8] 黃莉華, 王小芳, 黃文丹. 積極心理學理論運用于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護理價值評價. 醫(yī)藥前沿, 2018, 8(6):316.
[9] 楊微.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臨床作用觀察.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29):127.
[10] 趙萬霞. 分析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6, 1(8):128, 131.
[11] 呂燈蘭, 朱培榮.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7, 36(12):1654-1656.
[12] 于曉婕, 王璟, 高安民.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特別健康, 2017(18):30, 121.
[收稿日期: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