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爽
摘要:赤松毛蟲是我國針葉林危害最為嚴重的害蟲。由于化學防治會帶來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近年來人工和生物防治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總結(jié)赤松毛蟲習性的基礎上,綜述國內(nèi)常用的人工和生物防治措施,以期為赤松毛蟲的有效防治提供借鑒。
關鍵詞:赤松毛蟲;習性;發(fā)生;防治
中圖分類號:S76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19)03-0014-02
赤松毛蟲(Dendrolimus spectabilis)為鱗翅目、枯葉蛾科、赤松毛蟲屬,主要分布于我國遼寧省、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北部,在朝鮮、日本等國也有出現(xiàn),主要危害赤松、油松、日本黑松和樟子松。赤松毛蟲的生長發(fā)育包括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幼蟲期即赤松毛蟲,危害最大,其取食針葉,常把葉吃光,松林似火燒狀,造成松林成片死亡;其毒毛觸及人體會引起紅腫或糜爛,還會污染水源。赤松毛蟲是我國針葉林危害最為嚴重的害蟲,其周期性爆發(fā)對我國林業(yè)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
1 傳播途徑
成蟲飛遷是赤松毛蟲擴散的主要方式,飛遷的距離與地形地勢、松林分布、受害程度有關。另外,隨苗木調(diào)運進行遠距離傳播。
2 形態(tài)特征
赤松毛蟲成蟲體色灰白、灰褐、赤褐色。雌蛾體長25.0~35.0 mm,翅展51.0~75.0 mm;雄蛾體長22.0~32.0 mm,翅展45.0~59.0 mm。前翅狹長,外緣傾斜,中橫線和外橫線白色,中間為一深褐色寬帶,亞外緣線最后兩斑的連線與外緣相交,中室白斑小而明顯。卵為橢圓形,長1.8 mm、寬1.3 mm;初為淡綠色,后漸變?yōu)榍?、粉紅色,近孵化時紫紅色。初孵幼蟲體長4.0 mm,體背黃色,頭黑色,體毛不明顯;2齡幼蟲體背出現(xiàn)花紋;3齡以后幼蟲體背呈黃褐色、黑褐、黑色花紋;老熟幼蟲體長60.0~80.0 mm,體深褐色,密布灰白色長毒毛,全體被覆灰白色或黃棕色或棕紅色的紡錘形貼體鱗片;中、后胸背面各有1條由藍黑色帶光澤的毒毛叢組成的橫帶。蛹為紡錘形,長30.0~45.0 mm,紅褐色,臀棘較長而粗,繭灰白色,其上有毒毛。
3 發(fā)生規(guī)律與危害
赤松毛蟲發(fā)生規(guī)律為1 a 1代,一般在7月上、中旬幼蟲老熟化蛹,7月中、下旬成蟲開始羽化產(chǎn)卵,8月上、中旬幼蟲陸續(xù)孵化,1~2齡幼蟲群集為害。
幼蟲化蛹后20 d左右開始羽化。成蟲為中大型蛾類,體色如枯葉,前翅顏色深于后翅,渾身毛茸茸的,腹部肥大,有橫紋。產(chǎn)卵孵化后,幼蟲即以松針為食,但此時食量較小,危害尚不嚴重。初孵幼蟲頭部黑色、體背黃綠色,老熟幼蟲深黑褐色、額區(qū)中央有狹長深褐色斑、體側(cè)有灰白色長毛。10月下旬幼蟲開始下樹越冬,在樹干基部裂縫內(nèi)、石塊下、地面雜草落葉內(nèi)或土縫中越冬。越冬幼蟲、當年新孵出幼蟲在大發(fā)生年份,均將大片松樹針葉吃光,被害松樹如同火燒一般,造成大片松林樹勢生長衰弱甚至枯死。
4 發(fā)生類型劃分
松毛蟲發(fā)生區(qū)劃分為常發(fā)區(qū)、偶發(fā)區(qū)和安全區(qū)(見表1)。
5 防治方法
5.1 人工防治
1) 在赤松毛蟲幼蟲越冬期,采取人工摟樹盤方法破壞越冬場所?;计?、產(chǎn)卵期可采取人工采繭、采卵塊方式進行撲殺。
2) 在赤松毛蟲成蟲羽化期,發(fā)生量較大片林地采用黑光燈(組)誘殺成蟲效果好。
3) 林間3月中旬前設置人工巢箱招引食蟲益鳥,每公頃掛2個,掛于樹冠中下部離地面2 m高以上,箱口方位朝山下坡。
4) 在赤松毛蟲產(chǎn)卵始盛期,釋放人工繁育赤眼蜂,每公頃放蜂量75~150萬頭。
5) 在松毛蟲幼蟲上樹前和下樹前對樹干進行綁毒繩、毒帶或毒筆劃環(huán)、涂毒環(huán)阻殺。
6) 保護利用林間松毛蟲赤眼蜂、日本木工蟻、黑卵蜂、松毛蟲黑瘤姬蜂、跳小蜂、灰喜鵲、大山雀、松毛蟲脊繭蜂等天敵,提高林分自控能力。
7) 幼蟲期在發(fā)生林地人工收集被病毒、細菌感染幼蟲體,直接用水浸泡過濾后,在林間噴灑。
5.2 化學防治
1) 用白僵菌300億孢子/g油懸浮劑1 800~
3 600 g/hm2超低容量噴霧。赤松毛蟲卵孵盛期至低齡幼蟲期、溫度25~28 ℃、相對濕度70%~100%及陰天為最佳施藥期。菌液要隨配隨用,存放時間不宜超過2 h,以免孢子過早萌發(fā)而失去活力;如與化學殺蟲劑混用,也應隨配隨用,以免孢子受藥害而失效;不能與殺菌劑混用。白僵菌會導致部分人員皮膚過敏,出現(xiàn)低燒、皮膚刺癢等癥狀,使用時應注意保護皮膚。
2) 用蘇云金桿菌(Bt)16 000 IU/mg可濕性粉劑800~1 600倍液或4 000 IU/μL懸乳劑200~400倍液噴霧,或用4 000 IU/μL蘇云金桿菌粉劑按300~400 g/667 m2劑量噴粉。宜在赤松毛蟲低齡幼蟲期施藥。
3) 用1.2%煙堿—苦參堿煙劑15 000~30 000
g/hm2在林中點燃放煙進行熏蒸。于赤松毛蟲2~3齡幼蟲期放煙,防治效果最佳。放煙前根據(jù)地形、氣象條件布好煙點煙線,清除煙點周圍枯枝落葉,使煙劑不接觸可燃物,以免引起火災。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shù)培訓,制訂方案和安全措施,備好手電和防護用品。選擇適當風速,最好在林內(nèi)風速為0.3~1.0 m/s時進行。在氣流逆增時放煙,以傍晚或日出前1 h為宜。放煙時將煙劑筒垂直于地面,用腳踩住紙筒頂端線繩根部,用力猛拉線繩即可。
參考文獻
[1] 周永山,王發(fā).赤松毛蟲及其防治措施[J].中國林副特產(chǎn),2003(2):40-41.
[2] 王連霞.大豆食心蟲發(fā)生規(guī)律及生物防治技術(shù)[J].黑龍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1(2):59-61.
[3] 張華偉.紅松球果螟成蟲防治技術(shù)[J].防護林科技,2018(8):92-93.
[4] 張樹林,李樹奇,殷連永.赤松毛蟲種群變動規(guī)律及防治指標的研究[J].河北林學院學報,1992(2):143-147.
[5] 張文學,陳瑛,張艷秋.無公害藥劑防治赤松毛蟲試驗[J].遼寧林業(yè)科技,2005(1):21,50.
[6] 安佰國,王西南,段春華,等.10%阿維·除蟲脲懸浮劑對赤松毛蟲的林間防治試驗[J].山東林業(yè)科技,2007(2):69-70.
[7] 周章義,李景輝.失葉對油松抗赤松毛蟲的影響及其防治策略[J].林業(yè)科學,1993(3):220-226.
[8] 王小星.遼寧彰武縣園林綠化2種松毛蟲的識別與防治[J].中國園藝文摘,2017(9):12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