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注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育人規(guī)律、體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科。可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施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來說是極為必要的。因此,教師應不斷豐富和完善教學理念,構建高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新課標的規(guī)定,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制;信心與興趣
在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評價標準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學習成績,尤其是在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綜合性學科當中,學習評價更為看重的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投入到道德與法治的學習當中。因此,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高效課堂。
一、 優(yōu)化教學的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改善目前的小學道德、法治教育過于形式化的現(xiàn)狀,教師需要在教學方式上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研究。課本教材的內容都是由國家統(tǒng)一化制定的,沒有學生和教學的實際情況作為參照,因此很容易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不應局限于依靠課本教材進行教學,這種單一借助教材去講解的方式,難以讓學生將書本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教師應努力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適當結合書本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造不同的道德法治場景,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課上教者可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生活中“自行車和汽車碰瓷兒”的場景,讓學生分組對場景內容進行討論,之后在班級里分享各自對于事件的觀點和看法。如,有些學生認為自行車應該負全部責任,為什么?學生對如何減少碰瓷兒現(xiàn)象的發(fā)生有什么建議?學生生活中是否還遇到過其他碰瓷兒的事件?如果學生是事件主人公,應如何應對?等這些問題。通過這種創(chuàng)新形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親自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來、刺激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教學素材生活化,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學
相對于其他學科,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生活化特點,因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規(guī)范生活中的行為模式、思想意識并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教師需要盡可能多地幫助學生將課本知識與學生的個人生活相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師通過收集學生身邊生活化的教學素材,有助于讓自己具有針對性地對某一個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組織學生進行拓展學習。要想收集有質量的生活化教學素材,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其中包括所教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環(huán)境、個人經歷等,這樣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生活中遇到的道德法治問題,并抓住教學重點。
例如,教者可經常在課前或課下的時間跟班級里的學生進行交流,從交流中可發(fā)現(xiàn),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很多學生在家里都可以自由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其中一部分學生喜歡回到家后玩電子游戲、一部分學生喜歡看電視、更有部分學生喜歡在網絡上結交陌生朋友。教者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網絡安全沒有正確和充分的保護意識,有時很容易被網絡上一些煽動性的言論所影響,同時小學生天真爛漫的性格也非常容易相信網絡上的陌生人,對網絡上的誘惑和危險的抵御意識較弱。因此教者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就會格外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網絡安全法治意識,通過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案例來為學生示范網絡安全的隱患和誘惑,幫助學生建立良好正確上網習慣,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
三、 道德與法治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在面對困難或者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自信心就會受挫,從而失去了進取心,這樣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為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從而讓學生在面對任何艱難險阻時都可以順利通過,不怕失敗,并培養(yǎng)學生越戰(zhàn)越勇的精神。
例如,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者組織了一次課堂表演——《我不行與我能行》,讓學生親自出演故事中的小麻雀,并提出問題:為什么開始的時候小麻雀在大樹上不敢練習飛躍?
生:因為沒有自信,低估自己,自卑心理在作祟。
師:后來是怎么做到的?成功了沒有?
生:在媽媽的鼓勵下,大膽地嘗試,不怕困難,成功地飛翔。
師:那么從這個故事中,你們學到了什么呢?
生:在做事情之前,要大膽去嘗試,克服自己的自卑心態(tài),樹立自信心。
可見,通過這樣的教學與啟發(fā),能夠很好地讓學生明白自信心的重要性,從而正確地評價自己,樹立信心。
總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應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不斷豐富和完善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這門課程的樂趣,從而有效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孫靜.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德法融合策略的實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20(1):61-63.
[2]于虹.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8(31):58-59.
作者簡介:
劉梅,廣東省梅州市,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