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麗
學(xué)校足球操比賽結(jié)束,按照我們班的慣例,每個人都要寫一篇日記,記錄這件“大事”。
小勇的日記題目讓我吃驚又好奇:“我想讓老師變成啞巴”。讀著他筆下的足球操比賽后續(xù)故事,我仿佛看到他憤憤不平的樣子:“今天下午足球操比賽,我們兩個男生領(lǐng)隊不知道進場路線。第三節(jié)課,李老師一直在批評我們男生不如女生。我很郁悶,雖然我也知道李老師是為我們男生好,可我還是咽不下這口氣……”
小炎的日記婉轉(zhuǎn)一些,他希望我變成孫悟空。兩個男生領(lǐng)隊領(lǐng)錯進場路線的時候,我可以變成小蜜蜂,“悄悄地飛到那兩個人的衣領(lǐng)前說:‘你倆應(yīng)該走那里。這樣我們既走對了路線,老師也不會生氣了”。我還可以變成喇叭:“我們在做操的時候,做得不整齊,老師就可以變成只有我們班的人可以聽到的喇叭,大聲指揮‘你們做整齊一點,這樣就有可能獲得第一名。”
最初我覺得很好笑,但過后,更多的是反思。孩子們在批評我。對待比賽結(jié)果,我這個班主任沒有正確的態(tài)度,我可以微笑著迎接贏,卻不能坦然地面對輸。面對輸,我一點兒也不大氣,把責(zé)任全部推到孩子們身上,指責(zé)他們時有點氣急敗壞,樣子很難看。
的確,我們都喜歡贏,可是,輸和贏往往是同行的,有贏就有輸,人生不總是勝利,失敗往往難以避免。輸贏交織成人生跌宕起伏的旋律,就如同白晝與夜晚都不可或缺。贏得漂亮固然可喜可賀,輸?shù)么髿獠攀请y得的格局。
我想,我不僅要帶領(lǐng)孩子們體驗勝利的喜悅,更要和他們一起學(xué)會面對失敗時的從容,并讓每一次失敗都成為他們成長的加油站。
于是,我們一起討論:“足球操比賽輸了,輸在哪里?如果重新再來一次,我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討論很熱烈。原來,孩子們心里明白著呢,因為老師比賽前沒領(lǐng)著多練幾遍進場出場,因為領(lǐng)隊比賽前沒有查看路線,因為大家課間操時沒有認真練……通過討論,我們明白了什么叫整體,什么叫團結(jié)協(xié)作。
從此,我們班有了一個慣例:每次比賽結(jié)束,無論輸贏,都要開一場討論會:贏了,我們有哪些精彩的表現(xiàn);輸了,我們吸取了哪些教訓(xùn)。我們只討論比賽本身,不批評同學(xué)。后來,我們的討論會又增加了一項重要內(nèi)容,看誰的眼睛最明亮,觀看比賽最認真,能夠發(fā)現(xiàn)對手的閃光之處并給予真誠的贊美。
還有一個慣例是我們每學(xué)期設(shè)一項“特別貢獻獎”:參加各種比賽的孩子,無論輸贏,只要在賽場上拼盡全力,就是為班級做出了貢獻,可榮獲“特別貢獻獎”。
我給孩子們讀臺灣女作家劉繼榮的《坐在路邊鼓掌的人》。文章中的女兒成績中等,第一愿望是當(dāng)幼兒園老師,第二愿望是想做媽媽,系著圍裙,在廚房做晚餐,給孩子講故事,帶著孩子看星星。這是不是很平凡,多少讓人失望?但這樣一個成績中等的女孩,努力地學(xué)習(xí)、用心地生活,待人極為細心、體貼、溫暖,全班同學(xué)都欣賞她。她說:“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p>
孩子們問我:“老師,我們是做英雄,還是做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們奮力拼搏,用盡全力,努力讓自己成為賽場上的英雄。如果我們?nèi)绱伺σ廊蛔霾涣擞⑿?,那也要有足夠的胸懷,為成為英雄的對手喝彩?/p>
能接受自己的失敗,也能欣賞他人的出彩,無論輸贏,都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如此,輸也是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