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錯誤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教師一般是通過反復練習的手法來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會出現(xiàn)反復犯錯、細節(jié)錯誤等等,新課改要求教師正確客觀地面對學生發(fā)生的錯誤,并對其進行科學糾錯。高中化學由于內(nèi)容龐雜、計算精密、思維跳躍,導致學生錯誤頻發(fā),嚴重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針對現(xiàn)階段高中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常見的錯誤及原因,提出化學糾錯的幾種方法,以提升教師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關(guān)鍵詞:高中化學;有效糾錯;原因;策略
化學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在高中教學中有著“第二項外語”的別稱,這說明它既需要文科的記憶,也需要理科的邏輯,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容易出現(xiàn)錯誤。
一、 高中學生在化學中常見的錯誤分析
想要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有效糾正,就必須從根源著手,分析學生犯錯的原因,通過教學研究發(fā)現(xiàn),高中化學學習犯錯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 “粗心”導致的錯誤
由于粗心而產(chǎn)生的錯誤被教師歸結(jié)為“不應(yīng)該產(chǎn)生的錯誤”,因為導致錯誤發(fā)生的是學生的自我主觀意識。產(chǎn)生這種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因為缺乏耐心而沒有仔細看題,只抓住了題目中的部分關(guān)鍵詞,但另一部分關(guān)鍵詞就被忽略掉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審題不仔細”。
例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現(xiàn)代化學元素分析測試中,可用元素分析儀確定物質(zhì)中是否含有C、H、O、N、S、CI、Br等元素,用紅外光譜儀確定物質(zhì)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機原子團,用原子吸收光譜確定物質(zhì)中含有哪些金屬元素等
B. 鈉鉀合金在常溫下是液體,可用于快中子反應(yīng)堆作劑;鎂合金大量用于制造火箭、導彈和飛機的部件等
C. 2015年浙江省多地遭遇霧霾天氣,有報道稱霧霾顆粒中汽車尾氣占20%以上,一致汽車尾氣中的主要污染物為NOx、CO、燃燒源超細顆粒(PM2.5)等有害物質(zhì),其中PM2.5(OM單位為百萬分之一米)顆粒大小約等于膠體粒子
此題是一道相對簡單的判斷性選擇題,通過計算可知選項C中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膠體粒子的直徑在1~100nm之間,PM2.5在大小上包含膠體粒子,因此本題答案為C。但是如果學生在練習之時,將題目中的“不”字漏看,很可能在基于錯誤的判斷下選擇A、B這兩種答案。
(二) 理解偏差導致的錯誤
理解偏差的錯誤主要也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因為題目理解偏差,另一種是在知識記憶的偏差。題目理解偏差就是學生沒有看懂題目本身的含義,因而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例題:化學與生活,社會密切相關(guā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光導纖維導電能力很強,是一種限好的通訊材料
B. 凡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物對人體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 苯酚有一定毒性,能做消毒劑和防腐劑
D. 棉,麻,絲,毛及合成纖維完全燃燒都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按照題目的要求,是要選出化學、生活、社會三者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答案,但同時,也必須要是正確的答案。A選項中,光導纖維擁有的是導光性而不是導電性,所以錯誤;B中含有食品添加劑的事物是可以食用的;D僅僅說明了一種化學反應(yīng),與生活、社會沒有關(guān)系,因此此題選C。有些同學選擇錯誤很可能是忽略了選項本身的正確性。
至于知識記憶的偏差,就是在回答的時候,自己記憶中所積累的公式、概念或是相關(guān)的化學知識是錯誤的,因此沒有把飯對題目做出正確的判斷。
(三) 缺乏實踐導致的錯誤
這種錯誤常見與實驗性的問題之中,在化學學習中,并不是所有的化學實驗都能進行實際操作的,有大部分的實驗我們只能通過多媒體或是教材進行學習。在習題練習和測試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實驗的題目,學生可能會分不清實驗器材、記不住實驗順序、不知道實驗結(jié)果等等問題,從而導致錯誤的發(fā)生。
二、 高中化學學習中有效糾錯方法分析
鑒于這些錯誤發(fā)生的情況和原因,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就錯時課采用以下辦法:
(一) 自我糾錯
在聯(lián)系中重復出錯的情況很常見,所以讓學生制作錯題集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但是很多學生在摘抄錯題的時候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抄完后就不再關(guān)管了,二是將錯題全部抄寫在一處。這兩個問題導致學生無法有效地改正錯題,因此,學生在抄錯題的時候,首先應(yīng)該將同一種錯誤類型的題目進行梳理和分析,然后以一種類型一個版塊進行抄寫。
其次,學生在抄寫錯題的時候應(yīng)該只抄寫題目,抄完之后再自行解答,然后分析自己之前錯誤的原因,而且答案最好分開標注,這樣在抄寫完成之后,還可以按時定期地進行再一次的作答,以此來加深印象。同時在記錄的時候,學生還要記錄下教師講解的思路,對同類型的題目進行延展思考。
(二) 互相糾錯
這是一種互相監(jiān)督的糾錯方法。教師可以對班級的成員進行分組,在每一個小組中選出一個組長。在課后練習的時候,由組長負責將小組成員集合在一起進行學習,然后大家對于不會做的問題進行相互討論、相互學習,最終得出答案。但是面對小組也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可以由組長負責收集起來,在合適的時間詢問老師或者同學。
同時,小組長還要負責組內(nèi)成員的糾錯改錯。將組內(nèi)同學常見的錯題和重復率最高的錯題整理成冊,然后有教師將各個小組的錯題進行樹立,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進行“錯題考試”。
(三) 實驗糾錯
關(guān)于缺乏實驗而產(chǎn)生錯誤的問題,由于一部分實驗確實沒有辦法讓學生自己進行,而且化學實驗非常繁多,也不可能讓學生一一實驗。因此,在出現(xiàn)實驗性的錯誤之時,教師一定要及時糾正。
關(guān)于實驗器材的問題,雖然實驗無法進行,但是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實驗器材,包括其形狀、材質(zhì)、作用、使用要求等等。關(guān)于實驗的過程和結(jié)果,如果學生有疑問,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工具向?qū)W生播放實驗的詳細過程。
化學學習中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包含了各種主觀和客觀因素,所以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學校中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學條件靈活選用不同的糾錯方式,以科學、合理的手段來幫助學生改正錯誤,提升學習效率,減少犯錯率。
參考文獻:
[1]陳廷俊.對高三化學復習中“有效糾錯”策略的探討[J].化學教與學,2012(6):78-80.
[2]滕思聰,徐汪華.高中化學糾錯模式初探[J].才智,2016(19):110.
作者簡介:
陳夢菲,江西省撫州市,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