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飛 張龍舉 張李 陳代剛 楊華軍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貴州 遵義 563000)
咳嗽是一種重要的防御機制,有助于清除過多的分泌物及氣道異物,慢性咳嗽顯著影響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1〕。咳嗽相關的暈厥、大小便失禁、嘔吐、睡眠剝奪和抑郁癥等是一些與咳嗽相關的更嚴重的不良影響,需要及時評估和治療〔2〕。Brignall等〔3〕發(fā)現(xiàn)慢性咳嗽患者常合并抑郁癥狀??人詴r腹部肌肉的低效使用可能會增加疲勞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目前尚無關于咳嗽和腹部肌肉耐力、疲勞及抑郁之間關系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咳嗽特異性生活質量與腹部肌肉耐力、疲勞和抑郁之間的關系。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80例,患者病史、體征、胸部CT、心電圖及肺功能檢查其診斷標準及病情嚴重程度分級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的診斷標準〔4〕。待其出院后3 w以上(一直處于穩(wěn)定期)進行評估,同時排除無法步行、無法參與肺功能測試和無法完成問卷的調查者。本研究通過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
1.2一般資料收集 收集在參加研究之前一年的急性加重次數(shù)、體重指數(shù)(BMI)、吸煙史、呼吸困難、咳嗽和咳痰癥狀。進行肺功能測試,記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FVC%、最大呼氣流量(PEF)及并用力呼氣流量25%~75%的用力肺活量(FEF 25%~75%)。用改良呼吸困難指數(shù)(mMRC)量表評估呼吸困難程度。
1.3腹肌耐力評估 用仰臥起坐測試評估腹肌耐力,具體要求:患者從仰臥位抬起軀干直到肩胛骨下角,手臂向前伸展,盡可能地持續(xù)30 s。在測試中,進行口頭鼓勵,記錄仰臥起坐個數(shù)。
1.4咳嗽相關的生活質量評估 采用萊斯特咳嗽問卷(LCQ)評估咳嗽相關的生活質量。LCQ是一個有效而可靠的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測量量表。共19項,分為生理(8項)、心理(7項)、社會(4項)3個維度。總分3~21分。LCQ評分越低代表咳嗽對主體生活質量的影響越高〔5〕。
1.5疲勞評估 采用疲勞影響量表(FIS)評定受試者的疲勞感覺。FIS是一個多維度的量表,用于評估病人對生理(10項)、認知(10項)的限制及上個月疲勞引起的心理(20項)功能的感知??偡衷?~16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疲勞感越重。
1.6抑郁評估 采用貝克抑郁量表(BDI)評估。BDI是一種自評量表,用于確定個體抑郁和抑郁癥狀的風險。包含21個自我評估項目,每項得分0~3分,總分0~63分。0~9分表示最小的抑郁癥狀,10~16分為輕度抑郁癥狀,17~29分為中度抑郁癥狀,30~63分為重度抑郁。
1.7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Shapiro-Wilk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1患者的一般情況 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齡(62.6±9.4)歲;平均FEV1預計值(53.2±15.9)%,平均BMI(27.1±5.5)m2。平均FVC(69.9±10.6)%,平均FEV1/FVC(59.3±15.1)%,平均FEF 25%~75%(33.0±21.7)%,平均PEF(58.3±25.5)%,平均吸煙史(40.2±30.8)包/年。阻塞程度:17.5%(14例)為輕度,35.0%(28例)為中度,25.0%(20例)為重度,22.5%(18例)為極重度。76.3%(61例)有慢性咳嗽,96.3%(77例)有呼吸困難癥狀,其mMRC評分中位數(shù)為1.5(0~3)分。
2.2患者的腹肌耐力、咳嗽相關生活質量、疲勞感、抑郁水平 平均仰臥起坐(17.20±5.71)次,LCQ總分平均為(15.92±3.88)分,其中生理評分(5.24±1.20)分,社會評分(5.64±1.63)分,心理評分(5.11±1.21)分。FIS總分為(40.24±30.74)分,其中生理評分(11.44±9.41)分,認知評分(8.72±7.41)分,心理評分(19.54±14.55)分。平均BDI評分為(12.61±9.42)分。50%(40例)有輕度抑郁癥狀,18.8%(15例)有輕度抑郁癥狀,22.5%(18例)有中度抑郁癥狀,8.7%(7例)有重度抑郁癥狀。
2.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腹肌耐力、咳嗽相關生活質量、疲勞感知和抑郁水平的相關性 LCQ總評分與仰臥起坐數(shù)呈顯著正相關(r=0.704,P<0.001),與BDI總分(r=-0.550,P=0.004)、FIS總分(r=-0.557,P=0.003)、FIS生理評分(r=-0.543,P=0.003)、FIS認知評分(r=-0.494,P=0.009)和FIS心理評分(r=-0.566,P=0.002)呈顯著負相關。LCQ的生理評分與仰臥起坐數(shù)呈顯著正相關(r=0.713,P<0.001),與FIS總分(r=-0.578,P=0.002)、BDI評分(r=-0.553,P=0.003)呈顯著負相關。LCQ社會評分也與仰臥起坐數(shù)呈顯著正相關(r=0.644,P=0.001),與FIS總分(r=-0.444,P=0.020)、BDI評分(r=-0.475,P=0.014)呈顯著負相關。LCQ心理評分與仰臥起坐數(shù)量呈顯著正相關(r=0.687,P<0.001),與FIS總分(r=-0.602,P=0.001)、BDI評分(r=-0.552,P=0.003)呈顯著負相關。以LCQ總分為因變量,以仰臥起坐數(shù),BDI評分,F(xiàn)IS總分,F(xiàn)IS生理、認知和心理評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LCQ總分58%的變化與FIS總分和仰臥起坐數(shù)相關(R=0.76,R2=0.577,P<0.001),見表1。
表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LCQ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咳嗽時腹部肌肉收縮,這些肌肉的耐力下降可能對咳嗽效率和清除分泌物產(chǎn)生不利影響〔6,7〕。由于咳嗽所致肋骨骨折、大小便失禁、疲勞、聲音嘶啞、晚上無法入睡、無法工作等均可影響生活質量。本研究發(fā)現(xiàn),咳嗽的特殊生活質量與日常生活活動不良有關,因為它對疲勞和腹肌耐力有負面影響。以往研究也發(fā)現(xià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常存在較高的抑郁水平〔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與健康受試者相比疲勞感明顯增加。研究表明95.3%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高水平身體疲勞〔9〕。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59%患有嚴重的疲勞,生活質量評分、圣喬治呼吸問卷評分顯著升高〔10〕。呼吸困難、咳嗽、疲勞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常見的癥狀。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疲勞可加重病情或抑郁發(fā)生和住院頻率〔11〕。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道癥狀持續(xù)惡化,增加了全身炎癥反應,從而增加了發(fā)作期咳嗽的嚴重程度和頻率,由此可降低咳嗽相關的生活質量和增加體力消耗。焦慮和抑郁嚴重影響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功能恢復,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身的嚴重性無關。在一項包括57例慢性咳嗽患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33%的患者被確診為焦慮癥,16%的患者被確診為抑郁癥,所有咳嗽患者中48%有中度或高度焦慮。此外,患者在恐怖、軀體化、抑郁、強迫分量表的平均得分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12〕。徐康〔13〕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合并抑郁、焦慮癥的比例較高,不同患者合并抑郁、焦慮癥的特點不同,合并不同抑郁癥亞型的慢阻肺患者的特點也不同。臨床醫(yī)生可根據(jù)這些特征,及時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焦慮癥的情況,盡早進行干預,改善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改善預后〔13〕。目前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慮和抑郁的治療主要有心理學和藥物治療。
本研究與文獻報道的結果一致〔14〕,表明疲勞對日常生活和腹部肌肉耐力的總體影響在咳嗽總體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