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婉瑩 金英順 劉樹軍
(延邊大學 1醫(yī)學院麻醉學專業(yè),吉林 延吉 133002;2附屬醫(yī)院腎病學科;3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腎病內(nèi)科)
糖尿病(DM)已成為我國的主要慢性病之一〔1〕,城市及農(nóng)村成年人的DM患病率已分別達到14.3%與10.3%〔2〕。2型DM(T2DM)腎臟損害比1型DM腎臟損害更具多樣性〔3〕,在臨床上,T2DM合并腎臟損害不都是DM腎病(DN)〔4〕,還有非DM腎病(NDRD)和DN+NDRD〔5〕。大量文獻報道T2DM患者發(fā)生NDRD〔6~9〕,本文擬分析老年T2DM合并腎臟損害腎穿刺活檢患者臨床及病理特點。
1.1研究對象 2006年1月至2018 年7月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及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住院行腎穿刺活檢的T2DM患者336 例中老年T2DM患者82例,60~82歲。腎病綜合征(NS)45例(54.83%);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阻斷治療31例。T2DM的診斷均符合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的診斷標準〔10〕。根據(jù)腎活檢病理結果分為三組:DN組,NDRD組,DN+NDRD組。
1.2方法 查閱所有病歷,收集并登記患者的性別、年齡、DM病史、胰島素治療、DM視網(wǎng)膜病變(DR)、腎病綜合征(NS)、腎衰竭、血壓、血脂、RAAS阻斷治療、體重指數(shù)(BMI)、24 h尿蛋白定量(UP)、蛋白尿、血尿、腎小球濾過率(eGFR)、腎臟大小、血紅蛋白、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總膽固醇、糖化血紅蛋白等情況。
1.3腎臟病理學檢查 所有腎穿刺患者穿出腎組織分三部分用于免疫熒光檢查、光鏡檢查、電鏡檢查。免疫熒光檢查: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補體(C)3、C4、C1q、纖維蛋白原(Fib)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法檢查,臨床上懷疑乙肝的患者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染色;光鏡檢查:分別做HE、過碘酸雪夫(PAS)、六胺銀(PASM)-Masson和Masson等染色;電鏡檢查:每個腎穿刺患者都留一份電鏡標本,以備透射電鏡檢查。腎活檢指征參照2007年發(fā)表的腎臟病患者生存質量(KDQI)指南〔11〕,腎活檢病理診斷參照2000年5月全國腎活檢病理診斷研討會提出的腎活檢診斷標準指導意見〔12〕。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老年NDRD和DN+NDRD病理類型分布 NDRD中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病理類型比繼發(fā)性腎臟疾病更常見。DN+NDRD中最常見的病理類型是膜性腎病(MN)和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見表1。
表1 老年NDRD和DN+NDRD病理類型分布〔n(%)〕
ANCA: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
2.2老年T2DM腎穿刺活檢患者臨床及實驗室資料與病理分型 3組性別、胰島素治療、蛋白尿發(fā)生率、血尿發(fā)生率、eGFR、腎衰竭發(fā)生率、血脂異常發(fā)生率、腎臟長軸、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總膽固醇、糖化血紅蛋白、24 h UP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在腎穿刺時年齡方面,DN+NDRD組比DN組顯著大(P<0.05),而NDRD組比DN+NDRD組顯著小(P<0.05)。在DM病史方面,NDRD組比DN+NDRD組顯著短(P<0.05)。DM病史<12個月的發(fā)生率,NDRD組比DN組顯著高(P<0.05);DM病史12~60個月的發(fā)生率,DN+NDRD組比DN組顯著低(P<0.05);61~120個月的發(fā)生率,NDRD組比DN+NDRD組顯著低(P<0.05);>120個月的發(fā)生率,DN組、NDRD組及DN+NDRD組之間的發(fā)生率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在DR發(fā)生率方面,NDRD組顯著低于DN組(P<0.05)。在BMI方面,DN+NDRD組顯著高于DN組、NDRD組(P<0.05)。BMI<18 kg/m2的發(fā)生率,NDRD組顯著低于DN組(P<0.05);18~25 kg/m2的發(fā)生率,NDRD組和DN+NDRD組均顯著低于DN組(P<0.05),NDRD組也顯著低于DN+NDRD組(P<0.05);>25 kg/m2的發(fā)生率,NDRD組和DN+NDRD組均顯著高于DN組(P<0.05),NDRD組也顯著高于DN+NDRD組(P<0.05)。在收縮壓方面,NDRD組顯著低于DN組和DN+NDRD組(P<0.05)。在血紅蛋白方面,NDRD組和DN+NDRD組均顯著高于DN組(P<0.05),見表2。
表2 老年T2DM腎穿刺活檢患者臨床及實驗室資料與病理分型
續(xù)表2 老年T2DM腎穿刺活檢患者臨床及實驗室資料與病理分型
與DN組比較:1)P<0.05;與DN+NDRD組比較:2)P<0.05
本研究顯示,82例老年T2DM合并腎臟損害腎穿刺活檢患者病理分型中,DN占18.29%,NDRD占54.88%,DN+NDRD占26.83%,這與楊紅霞等〔13〕報道不完全一致。文獻報道〔14〕,T2DM合并腎臟損害腎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為NDRD和(或)DN+NDRD的范圍是17%~85%。另有報道〔8〕,NDRD最常見的病理類型是IgA腎病,還有報道〔15,16〕,NDRD最常見的病理類型是局灶節(jié)段性腎小球硬化,還有文獻顯示〔8,17〕,NDRD最常見的病理類型是急性間質性腎炎??赡茉蚴牵孩倮夏闠2DM患者腎活檢納入標準不同;②合并腎臟損害不同;③患者來源的國家和地區(qū)不同。
本研究中,腎穿刺時DN+NDRD組平均年齡比DN組有偏大的趨勢(P<0.05),而NDRD組平均年齡比DN+NDRD組有偏小趨勢(P<0.05),這與魏燕芙等〔18〕報道不太一致,這可能與研究的樣本量差異有關。本研究與文獻報道的NDRD DM病史要比DN和DN+NDRD時間短〔8,19〕一致,這在DM病史大于120個月的亞組中更能體現(xiàn)出來。本研究顯示,DN組DR發(fā)生率明顯高于NDRD組(P<0.05),DN組血紅蛋白明顯低于NDRD組和DN+NDRD組(P<0.05),這與文獻報道〔20〕的結論一致。本文中DN+NDRD組BMI顯著高于DN組和NDRD組(P<0.05),但BMI>25 kg/m2亞組中,NDRD組發(fā)生率最高,與文獻報道〔16〕不一致,這提示,在臨床上老年T2DM患者BMI>25 kg/m2時可考慮是否患有NDRD的可能。 NDRD組收縮壓明顯低于DN組和DN+NDRD組(P<0.05),這可能與患者平時高鹽飲食有關〔21〕,這與文獻報道〔5〕一致。
綜上,老年T2DM合并腎臟損害腎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為NDRD并不少見,最常見的病理類型是MN和IgA腎病,其次是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和高血壓性腎小動脈硬化;老年T2DM患者NDRD的DM病史比DN和DN+NDRD時間短,DN DR的發(fā)生率高于NDRD,DN血紅蛋白水平低于NDRD和DN+NDRD,NDRD收縮壓低于DN和DN+NDRD。本研究樣本量有限,有待于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