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芳,呂曉玲
老年人家庭護理服務需求是指老年人當前所接受的實際家庭護理服務與理想護理水平之間的差距[1]。我國目前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社會老齡化問題接踵而至,對于老年人如何更好地提供護理服務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更好地解決老年人護理問題也會極大地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減輕各方面壓力。因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爆發(fā)[2],老年人護理需求的增加,促使老年人家庭護理逐漸向社會化、一體化過渡,因此,探討如何構建完善的老年人家庭護理服務體系就成為重要的社會化議題[3]。
運用多階段方式,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選取我國10個地區(qū)縣,并以隨機抽樣的方法每個地區(qū)各選取100名老年人,以符合納入條件的老年人共695例作為研究對象,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做研究分析。納入標準:①年齡≥60周歲,且意識清晰,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及表達能力,無明顯溝通障礙者;②能正確理解調查內容、調查目的及方法者;③在家中接受護理的服務者。排除標準:①存在意識障礙或交流理解困難者;②居住社區(qū)養(yǎng)老院或長期住院者;③重癥或終末期疾病或藥物成癮且具有明顯的記憶損害、智能損害者。
1.2.1 研究工具以Z-R 模型概念框架為基礎[4],自行編制老年人家庭護理服務需求結構及影響因素調查表。該模型主要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概念框架,包括10項可被接受的人類基本需求,但模型中消除了分層特征,能保證上述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被人所感知。調查表共66個條目,包含10個維度,分別是生理健康需求(15個條目),自我發(fā)展需求(4 個條目),精神、情感、經濟保證需求(8 個條目),受到保護與確保安全的需求(5個條目),知識需求(14個條目),活動需求(4個條目),社會和道德需求(8個條目),交流需求(4個條目),住所需求(4個條目),貢獻需求(4 個條目)。每個條目均給予1~5分采取5級評分法進行評估,總分66~330分,得分越高,表明護理服務需求越強。由首次調查后4周進行重測,選取樣本方式及樣本量如前,信度為0.709。
1.2.2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由各省市護理學會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護理調查員具體實施,調查時統(tǒng)一指導性語言對研究對象說明研究內容及調查方法,研究對象不記名填寫。共發(fā)放7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695份,有效回收率99.29%。
應用SPSS 18.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計數資料應用頻數、百分比進行描述,計量資料運用±s表示,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方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老年人家庭護理服務需求影響因素采用多元回歸分析。
入組的老年人60~80 歲人群居多,占72.43%,89.31%患者為已婚;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小學及小學以下,分別占33.96%和27.19%;主要由子女或配偶照顧,占44.89%和38.27%;收入來源主要源于退休金或工資及子女贍養(yǎng)金,占43.45%及41.87%;36.40%家庭收入<1 000元。見表1。
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得分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經濟保障需求、精神道德需求及生理健康需求,得分分別為4.66±1.09,3.80±0.91及3.68±1.05分。見表2。
經濟保障需求、精神道德及生理健康需求所屬條目得分排在前三位的為護理服務采用非營利性收費標準、將護理服務收費納入社區(qū)醫(yī)療保險范疇及家庭支持,得分分別為4.10±0.95,3.96±1.01及3.90±0.98分。見表3。
表1 老年人一般資料基本情況 n,%
表2 老年人各維度護理服務需求得分情況 ±s
表2 老年人各維度護理服務需求得分情況 ±s
維度維度得分經濟保障的需求4.66±1.09精神道德的需求3.80±0.91生理健康的需求3.68±1.05活動的需求3.55±0.96知識的需求3.52±1.01自我發(fā)展的需求3.44±1.21總得分3.71±0.99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老年人家庭護理服務需求在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收入來源及年齡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前六位條目得分 ±s
表3 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前六位條目得分 ±s
所屬維度條目 得分經濟保障的需求護理服務采用非營利性收費標準4.10±0.95將護理服務收費納入社區(qū)醫(yī)療保險范疇3.96±1.01精神道德的需求家庭支持3.90±0.98尊重3.88±0.90生理健康的需求定期體檢3.70±0.99病情檢測3.66±1.00
表4 老年人家庭護理服務需求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老年人對家庭護理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HO 指出,健康老年化戰(zhàn)略主張老年人的服務不僅僅是單一的延長壽命,更應該不斷提高晚年生活質量,提出了獨立、照顧、自我實現及尊嚴四大原則[4-5]。本研究中,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得分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經濟保障需求、精神道德需求及生理健康需求,得分分別為4.66±1.09,3.80±0.91 及3.68±1.05分;經濟保障需求、精神道德及生理健康需求所屬條目得分排在前三位的為護理服務采用非營利性收費標準、將護理服務收費納入社區(qū)醫(yī)療保險范疇及家庭支持,得分分別為4.10±0.95、3.96±1.01及3.90±0.98分,說明我國老年人對于經濟、道德及生理需求要求較高。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經濟保障需求。由于我國家庭護理體系相對落后,老年家庭護理服務項目未納入醫(yī)療保險條目中,反映了老年人家庭護理的費用問題仍是老年人比較關心的問題。②精神道德方面。老年人由于本身身體功能的減退及社會支持的減少,經濟收入減少的同時還面臨醫(yī)療費用的增加,精神道德的支持(家人支持、尊重)在老年人家庭護理方面顯得愈發(fā)重要[7],自身機體的負擔給家庭帶來壓力,一方面老年人在家庭護理中渴望得到完善的需求滿足,另一方面也面臨自身增加家庭及社會各方面負擔的事實[8]。③健康監(jiān)護和健康檢查作為護理的基石是家庭護理中比較容易被忽視的,定期進行生理檢查在家庭護理中面臨需求大和實際實施困難多等矛盾,這就要求家庭護理人員將健康檢查列入護理條目之中。
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老年人家庭護理服務需求在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收入來源及年齡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我國老年人家庭護理服務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不同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①家庭人均月收入方面,家庭人均月收入與護理需求呈正相關,說明經濟水平影響著老年人家庭護理的質量[9],退一步而言,經濟水平與受教育水平相關[10]。②收入來源上,收入來源與護理需求呈負相關,這部分老年人家庭護理需求所需的費用超出自身承受范圍,對于老年人家庭護理的支出占據家庭收入的相當部分[11],不僅影響老年人生理健康的檢測,也給予家庭成員及老年人本身造成心理壓力。③年齡方面,年齡與護理需求呈正相關,隨著年齡的增大,生活能力逐漸下降,家庭護理的需求就越高[12-13]。
綜上所述,人口老齡化是目前多數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的嚴峻問題。我國人口基數大,老年人口已占據相當部分[14],但在我國家庭護理與社區(qū)護理相比沒有專業(yè)配置的護理人員,有效護理難度大,老年人的家庭護理服務需求是否能夠得到滿足也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目前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對于老年人的需求滿足體系在不斷完善,但對于達到老年人的標準還相對欠缺[15]。研究老年人家庭護理服務需求及相關影響因素為更好地建設老年人服務體系提供參考依據,針對性地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