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樹都沉穩(wěn)些。楊與柳都已翠葉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點點的一層隱綠,悄悄然決不喧嘩。又過些日子,忽然就掛滿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淺綠色的蜻蜓綴滿樹枝——當它張開翅膀躍躍欲飛時,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溫和的云朵下染織成一片耀眼的銀色。那個清晨你會被一陣來自夢中的花香喚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卻又若有若無。你循著這馥郁走上陽臺,你的身子為之一震,你的眼前為之一亮,頓時整個世界都因此燦爛而壯麗:滿滿的一樹雪白,裊裊低垂,如瀑布傾瀉四濺。銀珠般的花瓣在清風(fēng)中微微飄蕩,花氣熏人,人也陶醉。
設(shè)法用手鉤一串鮮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進嘴里,如一個圣潔的吻,甜津津、涼絲絲的。輕輕地咽下,心也香了。
洋槐開花的日子,是我們的槐花節(jié)。
槐花開過,才知春是真的來了。鋪在桌上的稿紙,便也文思靈動起來。那時的文字,就有了些許輕松。
夏天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蔥蔥,一派的生機勃發(fā)。驕陽下如華蓋蔽日,烈焰下送來陣陣清風(fēng)。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時,偏愛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樹——它任憑狂風(fēng)將樹冠刮得東歪西倒,滿樹的綠葉呼號猶如一頭發(fā)怒的雄獅,它翻滾,它旋轉(zhuǎn),它戰(zhàn)栗,它呻吟。曾有好幾次我以為它會被風(fēng)暴折斷,閃電與雷鳴照亮黑暗的瞬間,卻窺見它的樹干始終巋然。大雨過后,它輕輕抖落樹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細碎光滑的葉子被雨水洗得發(fā)亮,飽含著水分,安詳而平靜。
那個時刻我便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種感動,自己的心似乎也變得干凈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濕氣縈繞書桌徘徊不去,我想這書桌會不會是用洋槐樹木做成的呢?否則為何它負載著沉重的思維卻依然結(jié)實有力?
名家簡介
張抗抗,女,1950年生,浙江省杭州人,現(xiàn)為一級作家。1972年發(fā)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燈》,1975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分界線》,反映黑龍江農(nóng)場知識青年的生活。她還寫了中篇童話《翔兒的氫氣球》和散文集《橄欖》,出版了長篇小說《隱形伴侶》,獲黑龍江省文藝大獎;《赤彤丹朱》獲東北文學(xué)獎長篇小說一等獎;《張抗抗散文自選集》獲東北文學(xué)獎散文集一等獎;1988年英國劍橋大學(xué)國際名人傳記將她收入“世界名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