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遲
除了像鴕鳥和企鵝這樣自愿放棄飛行的之外,鳥類的翅膀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如
果仔細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鳥類,其翅膀和飛行方式其實并不一樣。
是的,為了適應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和飛行方式,鳥類的翅膀其實是“小同大異”,
各有千秋。接下來,有請“羽翼學院”三大分院的優(yōu)秀學
員們,向我們展示其中的奧妙和技巧——
在走進學院之前,先來看看旁邊這幾幅鳥兒的剪影。
你能猜到她們最擅長那種飛行方式嗎?連連看吧!
①????????? 鼓翼(上,下扇動翅膀)
②
③?????????? 滑翔(張開翅膀飄動)
④
⑤?????????? 翱翔(被空氣托著翅膀懸停)
鼓翼,簡單點說就是上下扇動翅膀,這是鳥兒最基本、最常見的飛行方式。鼓翼分院的學員們,翅膀相對比較短,通常需要不斷地扇動翅膀才能保持飛行。
雉雞
一飛沖天
對于雉雞來說,天空并不那么重要,它們平時多在地面上討生活,也無須長途遷徙。雉雞的翅膀粗壯、爆發(fā)力強,能讓它們一瞬間便躥上天空——想要偷襲的捕食者,只能望天興嘆了。
大雁
團隊協(xié)作
大雁具有季節(jié)性遷徙的習性。它們擁有寬大的翅膀和發(fā)達的飛行肌,因此雖然體型“富態(tài)”卻仍能長途飛行。飛行過程中,大雁經(jīng)常排列成一定的隊形,如“一”字形或“人”字形,這樣能彼此借助同伴振翅形成的氣流,為整個團隊節(jié)省體能。
蜂鳥
倒飛側(cè)飛
在所有鳥類中,唯有分布于美洲的蜂烏會倒著飛和側(cè)著飛,它們的懸停技巧也最出神入化。它們體型小,憑借超快速地拍打翅膀來完成這些高難度的飛行動作。它們拍打翅膀的頻率,能達到每秒約70次。
滑翔,就是張開翅膀,借助氣流從高處往低處飄行,這可能是鳥兒的祖先最早掌握的飛行方式。滑翔分院的學員們,翅膀往往較寬大或較細長,能充分借用空氣的力量。
無論是在山地、峽谷,還是平原,空氣都在對流(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只要有上升氣流,擅長滑翔和翱翔的鳥類就能施展特長。有懸崖的海邊更是好地方,當海風遇到懸崖時,就會形成強烈的上升氣流 。
雨燕
劃破長空
雨燕是飛得最快的鳥兒之一。它們的翅膀窄、長、尖,飛羽結(jié)合緊密,看起來就像是能劃破空氣的利刃。飛行時,雨燕會通過鼓翼來加快飛行速度,然后依靠滑翔節(jié)省體力。
藍山雀
空中彈跳
藍山雀的個頭小,翅膀相對較短,無法平展雙翼滑翔,因此,它們的滑翔更像是在空中彈跳。它們會快速拍打幾下翅膀以抬起身體,然后收起翅膀,靠慣性向前滑翔一小段;當身體下落時,它們再拍打翅膀飛起來。這種間歇式的飛行,能幫它們節(jié)省不少體力。
斑尾塍鷸
超強滯空
2007年,人們記錄到一只斑尾塍鷸(cheng yu)在太平洋上空不間斷飛行了11500千米。這是已知鳥類連續(xù)飛行距離最遠的紀錄。斑尾塍鷸長途不間斷飛行的秘訣,就是依靠滑翔來節(jié)省體力。
翱翔,就是借助上升氣流的托舉張開翅膀懸停在空中。因此,翱翔分院的學員們的翅膀要么超級長(以海鳥為主),要么超級寬大(以大型猛禽為主),以充分借助氣流的托舉。這樣的飛行方式不僅可以節(jié)約寶貴的能量,還能更好地觀察地面或海面的情況,搜尋獵物。
鰹鳥
高空跳水
為了捕捉潛在水下的魚,在海面上翱翔的鰹( jian)烏會突然收緊翅膀,然后大頭朝下,像跳水運動員一樣一頭扎進水中。它們能從100米的高空出發(fā),以每小時97千米的速度,扎入水中深達25米的地方。
漂泊信天翁
超長翼展
漂泊信天翁擁有長而狹窄的翅膀——平均翼展達到3.1米,寬度卻只有0.5米。這樣的翅膀讓它們既能充分享受氣流的托舉,還能通過調(diào)整翅膀的角度來自由滑翔。
金雕
大鵬展翅
金雕的翅膀?qū)掗煻駥?,有著充足的面積與上升氣流接觸。翱翔時,金雕的初級飛羽如同手指一樣張開,這樣能讓氣流快速通過,從而減少氣流對翼尖的干擾,保持升力的穩(wěn)定。
當然,對于鳥兒來說,僅僅掌握一種飛行姿態(tài)是不夠的。鳥兒們通常是一專多能,甚至能綜合運用三種飛行姿態(tài)來讓自己飛得更高、飛得更快、飛得更久。 下一期,有請蟲蟲們帶你走進“薄翼學院”,看看它們更加千奇百怪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