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鳴 陳? B
摘 要:氣候舒適性是影響游客戶外旅游活動最重要的環(huán)境因素。利用重慶境內五個長江沿線區(qū)縣城市(1981-2010)共30年氣象資料,采用著衣指數、風效指數、溫濕指數和綜合舒適指數計算分析各月的旅游氣候舒適度。結果顯示:重慶旅游舒適期較長,最適宜旅游的時期是春季的3-4月、秋季的10-11月,夏季6-8月重慶體感濕熱,會感到較不舒適。
關鍵詞:氣候舒適度;綜合舒適指數;重慶
中圖分類號:P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1-0253-04
1 重慶市旅游景觀資源概況
重慶位于中國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qū),地跨東經105°11-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重慶擁有山、水、林、泉、瀑、峽、洞等自然景色,共有自然、人文景點300余處。重慶市旅游資源有紅巖革命紀念館、豐都名山、萬州大瀑布、奉節(jié)白帝城、巫山小山峽等。為突出三峽風情,提升三峽沿線區(qū)縣城市旅游形象而打造的“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jié)”已成為全國知名的文化旅游節(jié)品牌。
2 資料和方法
2.1 資料
采用重慶市沙坪壩區(qū)、豐都縣、萬州區(qū)、奉節(jié)縣、巫山縣五個國家氣象站(1981-2010年)共30年資料的累年月平均氣溫、平均相對濕度、平均風速以及日照時數。
2.2 方法
氣候舒適度是影響旅游活動最重要的環(huán)境因素之一。利用著衣指數、風效指數、溫濕指數,建立一個新的旅游氣候舒適度綜合評價模型,用于城市旅游氣候舒適度分析[1]。本文采用溫濕指數、風效指數、著衣指數及綜合舒適指數進行分析。
2.2.1 溫濕指數
溫濕指數(THI)是用溫度和濕度表征人在氣象環(huán)境中身體的舒適程度,計算公式為:
THI=(1.8t+32)-0.55(1-f)(1.8t-26). (1)
式中:t為攝氏溫度,℃;f為相對濕度,%。溫濕指數分級標準見表1。
2.2.2 風效指數
風效指數(K)由風寒指數(WCI)演變而來,它同時考慮了太陽輻射對人體的增熱和人體表的散熱,它反映了體表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熱交換,即體表單位面積的熱交換量率(正值為吸熱,負值為散熱)[2],計算式為:
K=-(10+10.45-v)(33-t)+8.55s. (2)
式中:v為風速,m/s;t為攝氏溫度,℃;s為日照時數,h/d。風效指數分級標準見表1。
2.2.3 著衣指數
著衣指數(ICL)考慮了變換著裝可以改善氣象環(huán)境帶來的不舒適感受[3]。計算式為:
ICL=-. (3)
式中:t為攝氏氣溫,℃;H代表人體代謝率的75%,W/m2,本研究H取輕活動量下代謝率,為87W/m2;a是人體對太陽輻射量吸收的情況,a=0.06;R是太陽輻射,是與太陽光垂直的單位面積土地所可以接收的量,一般取1367W/m2;α是太陽高度角(四季取平均狀況);v為風速,m/s。著衣指數分類等級見表1。
2.2.4 綜合舒適指數
綜合舒適指數是氣候舒適度綜合評價模型,是以上述溫濕指數、風效指數和著衣指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該指數采用層次分析方法和專家打分來確定各種指數的比重[4],計算公式為:
C=0.6FTHI+0.3FK+0.1FICL. (4)
式中:0.6、0.3和0.1為的權重系數;FTHI、FK和FICL分別代表溫濕指數、風效指數和著衣指數的賦值。7≤C≤9為舒適;5≤C<7為較舒適;3 3 結果分析 3.1 氣候要素對旅游舒適度的影響 3.1.1 氣溫 重慶地處四川盆地東部,位于青藏高原東部的東亞季風區(qū),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無霜期長[5]。重慶年平均氣溫17.4℃,夏季(6-8月)平均氣溫26.4℃,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氣溫7.8℃。從圖1可以看到,重慶境內五個旅游城市各月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夏季(6-8月)平均氣溫達到25℃以上,舒適指數明顯降低。 3.1.2 相對濕度 在寒冷的冬季相對濕度越大,體感寒冷的程度就越大。在炎熱的夏季相對濕度越大,體感濕熱的程度也會增大[6]。重慶空氣濕潤,多年相對濕度平均值為79%。根據圖2顯示,五個城市的逐月相對濕度變化近似“W”形,有兩個高濕期,一個在5-7月,表現(xiàn)出明顯的雨熱同季的特點,會由于濕熱而導致體感不舒服。另一個在10月至次年1月,即秋冬季,這期間氣溫較低、相對濕度較高,會由于潮冷導致體感不舒服。 3.1.3 風速 風速在環(huán)境溫度較高、較低時對人體會有比較明顯的影響,環(huán)境溫度較高時風會加速人體散熱,讓人感覺涼爽;溫度較低時風會加速人體體溫的下降,使人體感更加寒冷[6]。重慶具有風速小、靜風頻率較高等特點。全市年平均風速為0.9-1.3m/s。根據圖3顯示,重慶境內五個旅游城市月平均風速在春季的3、4月及夏季的7、8月最大,1月最小,但最大最小值的差值較小。由此可見,重慶境內五個旅游城市全年風速變化較?。憾緵]有大風降溫,夏季風速也較小,不利于人體散熱。 3.2 氣候舒適度時間分布特征 根據重慶境內五個旅游景區(qū)城市的氣象數據,代入公式(1)、公示(2)、公式(3),計算五個城市年內每月的著衣指數、風效指數、溫濕指數。然后根據賦值標準對結果賦值,最后將賦值結果代入公式(4),計算出五個城市的氣候舒適度年內每月的舒適指數,如表2所示。
3.2.1 氣候舒適期分布規(guī)律分析
計算出的綜合氣候舒適度指數,根據劃分標準,對重慶境內五個旅游景區(qū)城市不同等級的氣候舒適期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萬州區(qū)的舒適期共計5個月,為3-5月和10-11月;沙坪壩區(qū)、豐都縣和巫山縣的舒適期為3-4月和10-11月,共計4個月;奉節(jié)縣的舒適期共計3個月,為每年的4-5月和10月。分析結果表明,這五個城市的氣候舒適期平均每年4個月,一般出現(xiàn)在春季3-4月和秋季10-11月。氣候不舒適期沒有。氣候較不舒適期一般為2-3個月。萬州區(qū)氣候較不舒適期共計2個月,在每年的7-8月;沙坪壩區(qū)、豐都縣、巫山縣氣候較不舒適期共計3個月,在每年的6-8月;奉節(jié)縣的氣候較不舒適區(qū)共計3個月,在每年的1月和7-8月。
3.2.2 氣候舒適度年內變化規(guī)律
根據重慶市內五個旅游景區(qū)城市的綜合氣候舒適度指數年內變化規(guī)律,進一步探究重慶市旅游氣候舒適度的時間分布特征。由圖4可知,重慶市內五個旅游城市的氣候舒適度指數最大值均出現(xiàn)在春季的4月和秋季的10月,最小值均出現(xiàn)在夏季的7月和8月。整體變化趨勢呈“M”形。冬季的12月至次年2月,重慶氣候溫暖,平均氣溫為7.5℃,最冷的1月平均氣溫也只有6.7℃,霜雪天氣較少。五個旅游城市綜合氣候舒適度為5.4,為較舒適期。每年3-5月和10-11月,重慶市五個旅游城市的綜合氣候舒適度指數達到7以上,是重慶氣候最適宜的時間段,濕潤的空氣和適宜的氣溫可以為前來游玩的游客提供最佳人體體感舒適度。每年7-8月,重慶市五個旅游城市氣候舒適度指數低至5以下。此時重慶市正值高溫伏旱、暴雨頻發(fā),因此氣候舒適度明顯降低,此時五個旅游城市的氣候舒適度指數全年最低??傮w而言,研究表明重慶市境內五個旅游城市的氣候舒適度在春季和秋季最舒適,夏季和冬季較不舒適,年內各月的舒適度變化規(guī)律較為明顯,變化幅度較大,可以清楚劃分出不同級別的舒適期。
4 結論與建議
(1)本文研究的重慶市五個區(qū)縣城市氣候舒適期每年平均4個月,一般出現(xiàn)在春季3-4月和秋季10-11月。氣候較不舒適期平均2-3個月,一般出現(xiàn)在6-8月。
(2)重慶市內五個區(qū)縣城市的氣候舒適度指數最大值均出現(xiàn)在春季的4月和秋季的10月,最小值均出現(xiàn)在夏季的7月和8月,整體變化趨勢呈“M”形。春、秋兩季較高,夏、冬兩季較低。
參考文獻
[1] 馬麗君,孫根年,王潔潔.中國東部沿海沿邊城市旅游氣候舒適度評價[J].地理科學進展,2009,28(5):713-722.
[2] 王敏珍,鄭山,王世功,等.1951-2008年中國主要城市風效指數的時空變化趨勢[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2,26(7):64-70.
[3] 孔德亞,黃建武,王無為,等.1965-2015年武漢市氣候舒適度變化分析[J].河南科學,2018,36(3):396-403.
[4] 任宇杰,唐曉嵐.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十大湖泊氣候舒適度時空分布特征[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8,57(1):41-46.
[5] 鄒旭凱.長江三峽庫區(qū)旅游氣候資源評估[J].氣象.2003,29(11):55-57.
[6] 韓文堂,陳學剛,孫蓉花.天山天池景區(qū)旅游氣候舒適度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7,42(5):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