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芳
(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62)
護理學作為現(xiàn)代醫(yī)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具有理論抽象、實踐性強等方面的特點,實習生在現(xiàn)場實習的過程中,需要由專業(yè)的帶教人員采用情景化的教學方法,才能夠有效提升護理實習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本次研究采用基于案例教學的方式對情景教學模式進行補充,教學效果良好,具體情況如下。
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參與學習的實習生78名,將其劃分為對照組(39名)和觀察組(39名)。對照組男女比例為3:36,年齡16~25(19.4 ±1.7)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37,年齡17~24(20.1±1.9)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帶教。觀察組在此基礎(chǔ)上實施基于案例教學的情景模擬授課模式,具體內(nèi)容如下:
1.2.1 帶教流程
集中式的培訓方式能夠減輕帶教主任的工作壓力,幫助實習護生建立規(guī)范化的理論框架;將第2~3周的帶教工作設定為第二階段,帶教形式主要為“一對一”教學,帶教主體為帶教老師,逐日制定帶教方案。護生在床旁參習帶教老師操作,在完成急救后聽取帶教老師的知識總結(jié),每一次操作都要為實習護生進行親自示范與講解,再由護生自主操作并接受指導,嚴禁護生在脫離指導的情況下單獨進行急救操作。
1.2.2 情景模式
實習生報到后,帶領(lǐng)實習生觀摩急診搶救過程,初步了解搶救過程。由帶教老師負責為實習生制定實習計劃。根據(jù)實際的搶救流程進行情景模擬,互相交換護士與患者的角色,再由醫(yī)生與護師對模擬情況進行點評。
1.2.3 案例討論
對急診科搶救案例進行討論與分析,實習生基于具體案例收集相關(guān)資料并進行分組討論,小組組長負責整理討論結(jié)果,由總帶教進行評價與補充,既要鍛煉實習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要得到帶教老師的充分指導。
考核兩組實習生的實習能力與理論成績并進行對比;調(diào)查兩組實習生對于帶教的滿意度并進行對比;
通過SPPP13.0分析計數(shù)資料(x2)和計量資料(t),分別表示為(n,%)和(±s),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實習能力與理論成績對比結(jié)果(±s)
表1 實習能力與理論成績對比結(jié)果(±s)
組別 例數(shù) 溝通能力 病情評估能力 急救能力 分診能力 理論成績對照組 39 88.2±1.9 87.4±2.4 87.5±2.5 88.5±1.8 92.1±2.9觀察組 39 70.2±1.5 77.5±0.7 76.2±0.7 78.2±0.8 75.3±2.2 t 0.353 5.246 7.050 10.186 9.865 P<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帶教滿意度對比結(jié)果[(n,%)]
臨床教學是培養(yǎng)護理人員的一種重要手段,高水平的帶教能夠促進實習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習趣味性、提高學習效率。由于受制于醫(yī)院的特殊環(huán)境,常規(guī)帶教模式往往存在知識內(nèi)容碎片化、隨機化等方面的問題,教學內(nèi)容很難與教育大綱保持一致。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許多帶教老師開始采用情境化的教學模式,并以實際的急診案例為基礎(chǔ),讓每一名實習生都獲得急診護士的自主體驗,有利于實踐能力的提升,既能夠通過實踐來論證理論,也能夠豐富實習生的實踐經(jīng)驗。
本次研究所制定的帶教計劃歷時四周,將第1周的帶教工作設定為第一階段,帶教工作由帶教主任集中實施,工作內(nèi)容主要為臨床安全教育和崗前培訓,要求實習護生學會使用各種??苾x器以及應用于急診科的各項基礎(chǔ)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操作技術(shù)完備、急救知識充足的實習護生,在缺乏操作經(jīng)驗的情況下也會呈現(xiàn)出緊張、膽怯的狀態(tài),帶教老師既要做到“心里有數(shù)”也要做到盡量給予鼓勵,幫助實習護生邁過這道門檻。將第4周的帶教工作設定為第三階段,教學與實操任務基本結(jié)束,進入考核階段。
經(jīng)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實習生在經(jīng)過帶教學習后,觀察組的實踐能力與理論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案例教學的情景模擬授課模式切實有效;觀察組對帶教學習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習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綜上所述,在急診護理實踐教學中應用基于案例教學的情景模擬授課模式,可有效提升實習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