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倩云
(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yī)院,山西 長治 046000)
青光眼為眼科常見疾病,具有較高致盲率,盡管經(jīng)早期手術治療可取得顯著效果,但由于部分患者存在負性情緒、自護能力較差等,導致術后易復發(fā),預后效果不理想[1]。為提高青光眼患者手術效果,降低其術后復發(fā)率,我院嘗試將認知行為護理干預措施用于青光眼手術患者護理中,現(xiàn)將具體內(nèi)容做如下報道。
本研究所選病例為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5例青光眼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護理組,對照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齡36-74(62.17±6.18)歲;有30例為原發(fā)性青光眼,17例為繼發(fā)性青光眼。護理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齡37-75(62.88±6.94)歲;有28例為原發(fā)性青光眼,20例為繼發(fā)性青光眼。兩組患者均經(jīng)眼科相關檢查確診,排除認知功能障礙及其他眼部疾病者,對比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取疾病宣教、術后用藥指導、對癥處理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護理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認知行為護理干預措施:①成立認知行為干預小組,對其進行青光眼行為、認知等方面的培訓,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綜合認知行為護理干預計劃;②設立心理咨詢室,通過一對一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耐心詢問患者內(nèi)心感受,給予安慰和鼓勵,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護患關系;③對患者認知行為進行評估,分析其存在的心理問題和不良認知,針對問題的原因,給予相應的科學教育,糾正其不良認知行為,改變思維;告知患者自我護理的重要性,指導其術后對自我不良情緒進行調(diào)整;④為患者制定每日活動計劃,對相關疾病知識進行普及,幫助患者合理安排其日常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等,使其在執(zhí)行中保持心理愉悅,并從中獲取信心;使患者掌握日常自我護理技巧,囑其保持充足睡眠,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注意保護視力,不在光線較差的環(huán)境下學習和工作等。⑤改變患者在認知方面存在的偏差,幫助其建立健康與功能并存的行為認知模式,使其正確對待自身疾病。⑥定期舉辦聯(lián)誼會,活動主要內(nèi)容是邀請病情恢復良好的患者講解和分享自身的經(jīng)驗,向其他患者傳授自我護理技巧、對社會行為的應對方式等,使患者之間相關鼓勵,幫助患者樹立疾病治愈信心。
采用SAS、SDS自評量表分別對兩組焦慮、抑郁程度進行評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焦慮、抑郁程度越重;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對患者術后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價,包括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自護技巧、自我責任感和綜合自護能力,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自護能力越強。
借助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對本研究數(shù)據(jù)做進一步統(tǒng)計分享,用均數(shù)±標準(±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組SAS、SD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P<0.05),詳見下表1。
表1 對比兩組焦慮、抑郁程度(±s,分)
表1 對比兩組焦慮、抑郁程度(±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n SAS評分 SDS評分護理組 48 33.62±6.28a 36.95±7.31a對照組 47 41.09±7.53 43.12±8.64
護理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自護技巧、自護責任感及綜合自護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術后自護能力(±s,分)
表2 對比兩組術后自護能力(±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n 健康知識掌握程度 自護技巧 自護責任感 綜合自護能力護理組 48 48.23±5.52a 26.39±5.18a 16.23±3.14a 90.85±5.19a對照組 47 41.36±6.03 22.09±5.17 13.94±3.75 77.39±6.28
青光眼是一種終身性疾病,患者經(jīng)臨床確診后需要進行終身性的治療,顯微手術是治療青光眼的主要方式,臨床效果明顯,但仍不能對本病進行根治。有學者指出[2],患者術后自護能力及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與患者的復發(fā)率有密切關系,由于青光眼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其文化程度較低,對于疾病相關知識往往不夠了解,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jù)患者自身病情特點及個體情況制定合理的認知行為護理干預計劃,以改變患者思維和行為,改善其消極情緒,并糾正患者不良認知,使其形成正確的邏輯思維,增強主觀能動性,學會情緒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和自我引導,從而使其在術后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3]。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SAS、SDS評分比較,護理組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護理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自護技巧、自護責任感、綜合自護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認知行為護理較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的認知及行為方面的影響更深刻,更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術后自護能力,并促進其負性情緒改善,從而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在青光眼患者護理中應用行為認知干預可明顯緩解其不良情緒,增強術后自護能力,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干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