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萍,呂 甫,曹彥龍,王占身,田維玉,陶 媛,黃玉鋒
(1.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原種場,寧夏 銀川 750001;2.永寧縣農作物種子育繁所,寧夏 永寧 750100)
本次新品系比較試驗2017年1月統(tǒng)計品種,2月初制定方案,2月中旬進行實施。參試品種是由各育種單位選育的新優(yōu)品系,在同一栽培條件及田間管理水平下進行比較,篩選出高產、優(yōu)質、抗逆性好,且早熟的新優(yōu)品系,以適應現代農業(yè)結構調整需要。
參試品種共 7個,分別為:M7902、13ZM604、13ZM553、13ZM6445、HJ46、14PJ627、14M7723,以寧春4號為 CK。2月25日人工整地施肥后,3月3日采用穗行播種機播種,播種量按照每 667 平方米用種量 12.5 kg計算,3月4日機械鎮(zhèn)壓[1]。
試驗安排在寧夏原種場區(qū)域試驗站7號地,前茬作物水稻,土壤為粘質土,肥力中等。
2017年3月至7月15日。
每個品種小區(qū)面積13.32 m2,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三次[1],保護行設置為寧春4號。全生育期內對苗情進行考察,成熟期,測定植株性狀,收獲小區(qū)產量測產[2]。
2月25日整地施基肥,每 667 m2施二胺20 kg,復合10 kg,硫酸鉀鎂5 kg,3月 27 日雨后每 667 m2施芽追肥尿素 16 kg,4 月27日結合頭水施拔節(jié)費5 kg·667m-2, 5月9日和6月20日結合病蟲防治用磷酸二氫鉀和麥千金進行葉面噴肥。
4月26日用2,4D-丁酯50 mL·667m-2除草,5月27日人工噴施氯氰菊酯20 mL·667m-2,吡蟲啉20 mL·667m-2,進行蚜蟲防治;6月20日進行第二次蟲害防治,人工噴施氯氰菊酯20 mL·667m-2,啶蟲脒30 mL·667m-2。
由于底墑較足,播前降雪及時有利,出苗較好,苗情相對較好;早春雨雪天氣有效緩解旱情,利于小麥生長[5];春季雨水略多,光照充足,氣溫平穩(wěn)利于小麥穗分化,抽穗揚花期間雨日較少,利于白粉病和銹病的防治;后期溫光水匹配適宜,沒有明顯的干熱風,利于灌漿結實。
(1)品種生育期表(表1,續(xù)表1)。
(2)品種農藝性狀表(表2)。
(3)品種莖蘗動態(tài)表(表3)。
(4)品種籽粒性狀表(表4)。
(5)品種田間抗逆性表(表5)。
(6)產量三因素調查表及品種產量表(表6)。
(7)品種產量表(表7)。
(8)產量方差分析表(表8)。
表1 品種生育期匯總
續(xù)表1 品種生育期匯總
備注:幼苗習性中1代表匍匐,3代表半匍匐,5代表自立。
表2 品種農藝性狀匯總
備注:穗型1代表紡錘型,殼色1代表白殼,芒5代表長芒。
表3 品種莖蘗匯總
表4 品種籽粒性狀匯總
備注:落粒性3代表不易落,粒質1代表硬質3代表半硬質5代表粉質,粒色1代表白粒5代表紅粒,穗發(fā)芽1無發(fā)芽。
表5 品種田間抗逆性匯總
備注:凍害1代表無白粉病,2代表基部葉片發(fā)病,3代表蔓延到中部葉片,4代表蔓延到旗葉。銹病1代表免疫、2代表高抗、3代表中抗。
表6 產量三因素調查及品質產量匯總
表7 品種產量匯總
表8 產量方差分析
目前品種選育的主要考察項目是豐產性和抗逆性[4],然后就是比較熟期。通過筆者試驗可得出:①豐產性:13M6445較對照寧春4號增產到達16.79%,13ZM604和13ZM553比對照增產均在5%以上,M7902、14PJ627增產幅度不大,其余品種較對照減產;②抗逆性:13ZM604和13ZM553高抗銹病,中抗白粉病[3],14M7723中感銹病,高感銹病,其余品種對白粉病和銹病抗性分別表現中感和中抗;③綜合性狀:從生育期表現來看,M790、HJ46、14PJ627、13zm604、13M6445與對照相比晚熟1~3 d,13ZM553與對照同期成熟。
綜上比較可看出,13M6445增產幅度大,抗逆性一般, 13ZM604和13ZM553豐產性和抗逆性較好,其它品種從豐產性、抗逆性和田間綜合性狀較一般,建議13M6445、13ZM604和13ZM553進行進一步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