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峰,孫明亮,潘 實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整形美容燒傷科,福建 廈門,361003)
手瘢痕攣縮多見于手部燒傷后,由圍術期處理不善所導致,患者手部呈“爪”樣,手部美觀性下降,功能減弱,患者負面情緒嚴重,生活質量低下[1]。近些年來,隨著整形外科技術發(fā)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對外表美觀性要求的提升,手瘢痕攣縮畸形整形手術患者的數(shù)量逐漸增多[2]。為評估手瘢痕攣縮畸形整形術的臨床療效,本文于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手瘢痕攣縮畸形患者中,隨機選取53例作為樣本,闡述了整形手術的方法,觀察了治療效果:
以本院收治的53例手瘢痕攣縮畸形患者作為樣本,患者性別:男/女=30/23,年齡(32.21±30.10)歲,燒傷病程(1.25±0.15)個月,受傷部位:均為手部。受傷原因:燙傷33例、燒傷20例。
(1)所有患者(或家長)均自愿參與研究。(2)術前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無手術禁忌癥。
所有患者均行整形手術治療,方法如下:(1)臂叢神經(jīng)阻滯麻醉,患者取仰臥位,消毒,鋪巾,徹底切除瘢痕組織,使軟組織松解。(2)瘢痕切除后,應避免移動,以防關節(jié)囊及肌腱受損。(3)軟組織松解后,可切除腱膜,電凝止血,采用生理鹽水沖洗創(chuàng)面,采用紗布覆蓋。(4)5min后,去掉紗布,止血,給予被動矯形。(5)取大腿前、外部,以及側胸壁等部位作為皮瓣(片)供應區(qū),將皮瓣(片)厚度控制在0.4~0.6mm。矯形后伴手屈伸畸形者,給予克氏針皮下固定,使掌指關節(jié)處于90°。伴屈曲畸形者,給予背伸位固定。(6)針對深部組織未外露,且創(chuàng)面小者,可清理創(chuàng)面,給予止血,縫合,加壓包扎,行皮片移植術修復,術后10d去除荷包,術后2w拆線。手掌、手背等部位,給予橈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手腕部位行橈動脈鼻煙窩穿只皮瓣修復。手指等部位,行小皮瓣移植修復術修復。其他部位,可取腹部隨意皮瓣修復,足背皮瓣游離移植修復。(7)術后7~10d換藥,拆線,畸形部位持續(xù)包扎1w~2w。(8)術后,應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包括手指屈伸、拉伸訓練,手腕伸縮、外展、內收訓練,以及掌指關節(jié)伸展訓練。此外,需對掌指進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術后功能恢復。
觀察患者術后的康復情況(包括關節(jié)活動度ROM評分、SF-36生活質量評分、ADL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3項指標)、治療有效率、治療滿意度(包括功能滿意度、外觀滿意度2項指標)。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P<0.05視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3例患者治療后ROM(84.52±3.00)分、SF-36(91.74±3.47)分、ADL(92.88±2.78)分,與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53例患者顯效率58.49%、有效率35.85%、無效率5.66%、總有效率94.34%,見表2。
53例患者手部功能滿意度92.45%、外觀滿意度90.57%、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89%(表現(xiàn)為感染),詳見表3。
表 1 術后的康復情況
表 2 治療有效率對比
表 3 治療滿意度對比
患兒男,2歲,2018年10月因手部開水燙傷入院,給予清創(chuàng)、消毒、敷料包扎等處理后,治療有效出院。2019年1月,因手瘢痕攣縮畸形再次入院,行手瘢痕攣縮畸形整形術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形前后的手部情況見圖1:
圖 1 患兒整形前(左)后(右)的手部情況
手部為人體重要器官之一,需暴露在外,發(fā)生燒傷、燙傷等傷情的風險高[3]。手部受傷后,致傷部位往往可見瘢痕攣縮畸形,患者多伴有關節(jié)屈伸、過伸畸形,手部功能障礙嚴重[4]。如未給予解決,患者手部功能將有所減退,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將有所下降,加之手部外觀的影響,患者的心理壓力通常較高,生活質量低[5]。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53例患者治療前ROM(53.48±2.58)分、SF-36(63.58±3.10)分、ADL(62.32±1.41)分。因此,手部致傷后,臨床提倡通過手部瘢痕攣縮畸形整形術對疾病進行治療,以促進手部功能恢復,使患者的手部美觀性得以改善,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提升。
近些年來,隨著居民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對外表重視程度的提升,手部瘢痕攣縮畸形整形患者的數(shù)量明顯增多[6-10]。為滿足患者對恢復手部功能以及外表美觀性的要求,本院將皮瓣(片)移植術應用到了治療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針對患者致傷部位深部組織未外露,且創(chuàng)面小者,給予清理創(chuàng)面、止血、縫合、加壓包扎后,行皮片移植,便可達到促進瘢痕攣縮部位功能恢復的目的[12]。手掌、手背等部位,手術難度相對較大,行橈動脈逆行島狀皮瓣移植術治療,可確保橈動脈血行良好,對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價值[13]。針對手腕部位伴有瘢痕攣縮畸形者,行橈動脈鼻煙窩穿只皮瓣修復,對患者疾病治療效果的改善,同樣具有重要價值[6]。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行上述整形外科手術治療手瘢痕攣縮畸形,53例患者治療后ROM(84.52±3.00) 分、SF-36(91.74±3.47) 分、ADL(92.88±2.78)分,與治療前相比,患者手術功能明顯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明顯提升,優(yōu)勢顯著(P<0.05)。進一步觀察發(fā)現(xiàn),本組53例患者顯效率58.49%、有效率35.85%、無效率5.66%、總有效率94.34%,提示各項術式的有效率較高。進一步觀察發(fā)現(xiàn),本組患者手部功能滿意度92.45%、外觀滿意度90.57%,提示行整形外科手術治療手瘢痕攣縮畸形,對患者手部功能以及外觀的恢復,具有積極意義。
為進一步改善整形外科手術的臨床療效,手術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1)切除瘢痕的過程中,應確保切緣位于瘢痕邊緣[14]。針對瘢痕內存在壞死組織者,需對其進行清除。在此期間,操作應謹慎,動作應輕柔,以免對手部肌腱以及血管造成損傷,對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復造成阻礙。(2)修復創(chuàng)面時,應根據(jù)創(chuàng)面的大小,對皮瓣(片)進行選擇。針對瘢痕面積小者,可考慮行全厚皮片修復。針對手指等部位,應考慮行中厚皮片修復[15]。(3)行外科整形手術治療手瘢痕攣縮畸形后,如未進行康復訓練,手術效果同樣會受到影響。因此,建議術后指導患者進行指關節(jié)屈伸訓練,并進行手掌抓握訓練,使患者的手部日常功能得以恢復,為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使患者的預后得以改善。
綜上所述,行外科整形手術治療手瘢痕攣縮畸形,能夠有效改善手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使患者對手部外觀、功能的滿意度得以增強,改善疾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