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花
案例背景
聯(lián)合國《兒童權(quán)利公約》指出:“確保有主見能力的兒童,有權(quán)對影響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項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對兒童的意見,應按照其年齡和成熟度給以適當?shù)膶Υ?。這體現(xiàn)的是對兒童觀點和意見的尊重。在教學中,很多老師注重教會學生學會傾聽,卻忽視了自己,忘記了作為老師同樣也要學會彎下腰來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公開課中,仍然可以看到,由于學生的“不按常規(guī)”的回答偏離了自己的教學預設目標,沒有聽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或匆匆打斷,另請學生回答;或滿臉怒容,生氣斥責……長此以往,不僅讓學生敬而遠之,不敢回答,更是扼殺了學生的思維,折斷了學生想象的翅膀,聽不到精彩的聲音。
案例描述
筆者在聽一位年輕教師上《坐井觀天》一課時,老師教學最后預設了一道想象說話練習:“青蛙跳出了井口后……”
師:同學們,請展開我們想象的翅膀,設想,這只青蛙跳出井口后會怎樣呢?
生1:青蛙看到了美麗的荷塘,荷花開得正艷,它高興得手舞足蹈
師:說得真好!還有誰來說?
生2:青蛙找到了它的媽媽,哥哥弟弟們,它無比開心,每天和他們一起盡情嬉戲。
師:想象力很豐富!還有呢?(老師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生3:青蛙跳出井口后,看了看,還是跳回去了。(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師:(頓時臉色鐵青)是你這么笨才會跳回去,你是怎么想出來的,坐下!
孩子滿臉委屈地坐下了,一直把頭壓得很低很低。下課了,一位聽課的同事也關(guān)注到了他,出于好奇和關(guān)愛走過去,問他:你好像挺委屈的,你是怎么想的?孩子怯生生地說: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霧霾,它覺得外面的空氣質(zhì)量太差了,于是跳了回去。多么樸實而富有想象力的回答呀!我和同事報以掌聲,他重現(xiàn)了燦爛的笑容。
案例反思
(一)不要做扼殺學生思維的“劊子手”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說過“老師無意間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笔茄剑『⒆右驗榭吹搅松钪械撵F霾,聽到了霧霾的危害,所以,他想到青蛙重新跳回井里,這無疑是合理的,然而,老師因為孩子沒有聽到預設的“標準答案”斷然喝停,草草收場。這喝停的不僅僅是學生的一次回答,而是扼殺了學生腦海中閃現(xiàn)的思維火花。老師用自己心中成人化的理解限制了兒童的發(fā)散思維,這是對語文新課標的一種背離。
(二)俯下身,傾聽孩子的心聲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人們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孩子們的思維是無拘無束的,海闊天空,所想內(nèi)容往往千奇百怪。實際教學中,我們不能將大人的思維強加于學生。不能總以傳統(tǒng)教學中“居高臨下”的老師姿態(tài)對待我們的學生,而因?qū)W會俯下身,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孩子們對生活中積累的知識、經(jīng)驗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現(xiàn)在獲取知識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有的來自電視中看到的,有的來自家長平時的教育,有的來自網(wǎng)絡,已不再局限于課堂中老師的教授。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切不可低估孩子的能力,應該給他們以自由,讓他們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讓他們盡情釋放童真、童趣、童稚。
(三)豎起指,為他們適時點贊
根據(jù)社會心理學家的觀點,假設每個人成長的過程,是培養(yǎng)出足夠自信的過程,那么需要5000次的能力肯定。賞識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贊賞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教學中,作為老師,我們要學會做個有心人,善于發(fā)現(xiàn)找尋孩子的閃光點,適時地為他們點贊,為學生樹立自信,用心溫暖、激勵每一位學生。精彩回答、個性張揚時為他們點贊,出現(xiàn)偏離時,為他們引航。課中,老師中斷孩子的發(fā)言;課后,我們耐心傾聽到他獨特的理解,為他喝彩,看到他重現(xiàn)燦爛的笑容,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點贊學生,我們必將收獲源于童心深處的精彩。
【作者單位:南京市高淳區(qū)椏溪國際慢城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