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飛
(景德鎮(zhèn)洪州瓷畫院,凡木陶瓷工作室,景德鎮(zhèn)市,333000)
洪州窯位于江西省豐城內的贛江流域和與之毗鄰的藥湖岸畔的山坡、丘陵岡埠以及清豐山溪河底、東岸的緩坡地帶,這里擁有豐富的制瓷原料,是較早的青瓷產地之一,在中國青瓷史上占據(jù)重要的歷史地位。洪州青瓷創(chuàng)燒于東漢晚期,南北朝時期連年戰(zhàn)亂,百姓大舉南遷,大量北方中原地區(qū)的能工巧匠南逃至南方,其中很大一部分陶瓷匠就來到洪州,同時將北方中原先進的制瓷技術和經驗帶到了南方,并在洪州一帶興建洪州窯并創(chuàng)燒出唐朝六大青瓷之一的洪州窯青瓷,它的產生結束了我國瓷器史上北方白瓷獨尊的局面,是一項空前的創(chuàng)舉,并在唐朝時期達到發(fā)展頂峰。唐時期是我國處在一個盛世的朝代,國家強大、人民自信,所以政治環(huán)境安穩(wěn),人民生活穩(wěn)定,市井經濟發(fā)達,與南北朝時期相比起來,唐朝時期政治開放,不僅與西域中亞歐洲各國交流,還和東邊的日本,高句麗也有通商。唐朝的長安城,揚州等地隨處可見的胡商和異域商人在商貿集市采購和傾銷商品,滿眼望去一片繁榮的商貿景象,也有的外國人長期居住于長安,長安在當時就是世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通過商貿活動和交流,異域文化漸漸被人們接觸和吸收,各方文化互相交融,唐文化和政治的盛世也是為洪州青瓷的發(fā)展提供了安定的環(huán)境和買賣市場。
圖1
圖2
圖3
圖4
1974年,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文物局工作者在考古途中,在南昌縣崗上鄉(xiāng)上湖村附近,有一條河流,河流一帶的河床上發(fā)現(xiàn)許多的青瓷瓷片,入冬河水干枯后,河邊能看到更多的碎瓷片,而且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火燒土壤,這一重大的發(fā)現(xiàn),相關工作人員進一步發(fā)掘,斷定這附近一定有古窯址。緊接著三年后江西省文物考古隊在豐城地區(qū)曲江羅湖的位置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規(guī)模巨大的古代窯址,經過繼續(xù)挖掘,不斷的發(fā)現(xiàn)窯口。收貨巨大的是挖掘東漢時期的圓窯,還有唐朝時期建燒的龍窯等等。經過考古工作者的挖掘清點這些窯口出土青瓷器和燒窯工具設備近2萬余件,這些青瓷窯址群沿著贛江而建,蔓延長達10公里之長,發(fā)現(xiàn)的古窯址就有30余處。此后江西省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北京大學考古系專家的多次發(fā)掘,發(fā)現(xiàn)這些青瓷窯址皆坐落于贛江或與贛江相通的清豐河、藥湖畔的山坡和丘陵崗埠地帶,而古時豐城隸屬于洪州。洪州窯窯址在江西省南昌市豐城縣,豐城在唐時屬洪州,因此而得名,圖(1)。
說起洪州青瓷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陸羽《茶經》中說“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因而把它列入第六位。這反映了當時洪州窯青瓷的聞名程度,洪州窯青瓷既生產皇室專用的貢瓷,也分粗青瓷和細青瓷,平民百姓都可以消費的起,家家戶戶都可用。足以見得洪州窯青瓷真正的融入在人們的生活中,產生重要的影響。
青釉雞首壺(圖2)是唐代表達情感的一種代表器物,不僅在洪州窯青瓷生產,當時各窯口都有生產。雞通“吉”,表達了人們厭倦戰(zhàn)爭,對于安定生活的美好期望和滿足。發(fā)展到唐,雞首壺的造型變成了造型簡練的執(zhí)壺,直流代替了精致的雞頭流,圓把代替了工藝相對復雜的龍柄,無系,盤口變成了喇叭口。從裝飾性的雞頭壺演變成實用性的執(zhí)壺是一個跨時代的變化。正如方李莉老師在中國陶瓷史唐器物中提及的一樣,“唐代,那些經過科舉考試而被選舉出來的庶民階級的知識分子,來自社會的底層和鄉(xiāng)村,在審美上喜愛田園野趣,思想上受儒家經世致用思想的推動。”那么表現(xiàn)在陶瓷上便是實用性的增強,于是就有了雞首壺簡而精的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當時社會中人們所認同的經世致用思想和情感。
洪州窯青瓷在唐朝達到鼎盛階段,而8世紀之前的唐代對外交流廣泛,在貿易、文化、建筑、藝術等等都有著密切的交流,唐朝首都長安城又可謂是中原與世界各國交流的聚居地。(圖3)就是一件具有漢人特色的洪州窯青瓷菱花口杯盞,(圖4)是一件洪州窯青瓷荷花形帶盞托的杯盞,采用雕刻工藝將荷花刻畫在杯身和盞托中??坍嫻に嚫叱?,刀法流利,深淺變化巧妙,刻畫較深處釉水則堆積更多,燒成后釉水深淺變化,異常巧妙。唐朝時期統(tǒng)治者大力推行佛教文化,多次派法師前去印度求取佛經,而荷花具有圣潔寓意,是佛教尊者和信徒所推崇的。我們可以觀察大日如來和觀自在菩薩都是坐蓮的,以及眾多僧侶的帽子上沿也是荷花瓣狀。這兩件作品可以看出唐朝人們將目光從空虛無聊的宮廷臺閣轉向淳樸生動的鄉(xiāng)野田園,在大自然的山川河水,花草樹木里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趣味。市民生活日漸豐富多彩,且開始暫居主導地位,而貴族卻開始走向下坡路。瓷器的的外觀造型多是取自于自然界的植物瓜果,比如荷花、菊花、南瓜等等,將瓷器進行仿生制作,深受人們的青睞。這些采用植物瓜果的外形來進行陶瓷制作的手法在以前的歷朝歷代是罕見的,幾乎沒有出現(xiàn)過,這足可表現(xiàn)出當時人們對自然界觀察的細膩,也期盼安居樂業(yè)的生活,也是通過瓷器來寄托人民于社會和生活安之樂之的情感。對后期宋朝湖田窯青瓷的花口杯,南瓜形溫酒壺的設計有著重要的影響,從著名的宋徽宗趙佶的《文會圖》可以看出。
然而在兵戈相見的戰(zhàn)爭年代,人民流離失所,食不果腹、衣不暖身,人間疾苦,這種情況下廣大人們群眾吃飽穿暖已是奢侈,更不肯能對生活器皿有什么追求,那么像洪州窯青瓷雞首壺,這類高端精致的生活用瓷,也只有在宮廷貴族階層、地方紳豪的享受器物。當歷史推進至唐朝時期,人民開始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感受生活時間充裕,人民各項生活物資豐富,開始追求精神生活,會購買高端日用品,裝點居室,逐漸接受外國文化和外國傳入中原的商品,就這樣人民的這些精神世界才會被廣泛的得到滿足。
根據(jù)文獻記載最早記錄洪州窯青瓷的是唐朝陸羽著作的《茶經》:“越州上,婺州次,岳州次,壽州、洪州次……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則益茶,茶作白紅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瓷黃,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皆)不宜茶?!蓖ㄟ^考古專家挖掘的青瓷中我們得知,古洪州窯口出土的眾多青瓷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卷唇外翻口,卷唇內翻口內外卷唇之分,闊口??坍嫽y,花口杯沿。
洪州窯器形多種多樣,及其豐富,這些青瓷器物中主要是唐朝人們日常生活用到的:食具、飲茶器、溫酒具、以及文人騷客所用的文房瓷器(筆洗、筆筒、注水器等),在洪州窯址中還發(fā)現(xiàn)有鏤空上釉的玲瓏青瓷,件數(shù)及其稀少,從其工藝手法來看是洪州窯青瓷的上品,釉水均勻干凈,胎質薄且細膩,這可以斷定是皇宮貴族所用的高檔瓷。
洪州窯青瓷器形多樣裝飾圖紋精美,裝飾技法有:刻畫、刻花、浮雕、圓雕、劃花、陰雕刻、陽雕刻、印花、堆塑、鏤空等技藝??坍嫷难b飾花紋有:荷花瓣、牡丹、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紋、海水紋、祥云紋、云雷紋等。從這些裝飾紋樣可以看出有著明顯的唐朝金銀玉器的紋飾風格,可以得出洪州窯青瓷在唐朝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消費洪州青瓷的用戶對其工藝的要求之高,同時也看的出洪州窯青瓷制作工藝之高超,為后世宋元明清瓷器的發(fā)展起到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洪州窯瓷器的真?zhèn)稳魪奶ベ|來看,其真品的胎質有青灰、灰白、灰黃幾類。器形底部一般采用平整切割,再做簡單的處理,根據(jù)已有的形狀順其自然的修改。胎質水分少干燥,胎中泥質有顆粒狀和細微氣孔,眼鏡可直接看見。當代的紡織品采用的是細膩的高嶺土制胎,雖然細致溫潤,但胎質濕膩、生硬、質脆,給人的感覺是細硬之感,用手掂之,比真品分量要重。
洪州窯瓷器的真?zhèn)稳魪闹谱鞴に噥砜?,古品采用手工制作,典型造型,整體的造型風格樸實厚重。紋飾裝飾以象雕刻為主,刻于器形的內壁,有著形象生動、手法簡練、筆觸粗狂、變化單純、特征鮮明的裝飾特點與風格。其瓶造型自然樸拙、壺的身、頸、口沿等部位,簡單的處理,隨意卻保持壺身的整體感。而仿品用現(xiàn)代的機械話成型或者唯利是圖的工人人工制作,這種帶著強有力的利益去制作,心態(tài)完全沒有古人的淳樸,顯得線條僵硬,比例失調,全無古物自然之感。
洪州窯瓷器的真?zhèn)稳魪挠詽煽?,大多洪州窯出土的真品都有著舊舊的樸拙感,色氣釉澤沉穩(wěn),有的就好比剛剛出窯的那般溫雅,給人有強烈的歷史沉淀感。而仿品是很難做到這種自然的歷史沉淀感的,現(xiàn)代仿品要么釉澤光亮光發(fā)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部分仿品采用洪州窯老胎加新釉,粗看頗能迷惑人。
唐時期人們已經由溫飽型社會開始迅速轉向了文化型社會,陶瓷器物的功能也開始迭代它的附加值,變得不再只是作為實用工具,它還需要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情感化設計應運而生,洪州窯青瓷也是在期間得到壯大發(fā)展,為我國青瓷系類的發(fā)展劃下濃重的一筆,這也指引我們需要去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