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春,李小芹,張迎輝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河南省兒童醫(yī)院、鄭州兒童醫(yī)院,a消化科,b腎病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腸道病毒性腦炎(enterovirus encephalitis,EVE)多表現出頭痛、發(fā)熱癥狀,夏季為其高發(fā)季節(jié),通常發(fā)病急[1]。EVE發(fā)病與腸道病毒(enterovirus,EV)對腦實質浸潤密切相關,已知血清型超過120個,由于其發(fā)熱等癥狀不明顯,臨床易誤診或漏診,耽誤病情,增加手足口病等發(fā)生風險,嚴重時甚至導致病兒死亡。為此早期診斷EVE至關重要。目前臨床關于病毒性腦炎流行病學、病原學檢測相關報道較多[2-4],而關于病毒性腦炎類型之一的EVE病原學相關研究較少?;诖?,筆者對216例EVE病兒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EVE臨床特點及腦脊液病原學檢測特點,以為臨床兒童EVE診治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收集河南省兒童醫(yī)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EVE病兒216例,均符合《實用內科學》(13版)中EVE相關診斷標準,所有病兒病例資料完整,排除重度EVE、合并重癥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系統嚴重感染、資料不全等病兒。男150例(69.44%),女66例(30.56%);年齡范圍為6個月至~14歲,平均6歲,其中6個月至<3歲44例(20.37%),3~<7歲76例(35.19%),7~<14歲96例(44.44%)。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病兒或近親屬對研究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標本采集 216例病兒入院后120 min內抽取其腦脊液(腰椎穿刺)2 mL、血液4 mL。常規(guī)處理后保存,若24 h內檢測則保存于4 ℃冰箱內,超過24 h檢測則保存于-70 ℃冰箱內。
1.2.2腦脊液病毒檢測 (1)EV RNA提取,按照QIAamp MinElute Virus Spin Kit(QIAGEN公司)說明書對病毒核酸提取,保存于-70 ℃冰箱中;(2)實時定量熒光聚合酶鏈式反應(Real-Time PCR)檢測:試劑盒由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嚴格依據試劑盒說明書對腦脊液標本行腸道通用型檢測,若陽性再對新型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oxA16)、??虏《?0(ECHO30)型檢測。(3)對未分型標本來說,將其接種至RD細胞,于35 ℃、5%二氧化碳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細胞病變超過+++則對病毒收取,保存于-70 ℃冰箱中。(4)逆轉錄PCR(RT-PCR)、VP1區(qū)序列:(1)中提取之病毒核酸為模板,PT-PCR相關試劑盒由上海信裕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擴增、測序引物以文獻[5]為參考;通過半巢式PCR測定VP1區(qū)序列,如引物AN32,其序列為5’-GTYTGCCA-3’,用于PT;AN224序列為5’-GCIATGYTIGGIACICAYRT-3’,用于PCR-1,擴增產婦993 bp;AN89序列為5’-CCAGCACTGACAGCAGYNGARAYNGG-3’,用于PCR-2,擴增產物37 6bp;(5)PCR產物經1.5%瓊脂糖凝膠電泳分析。(6)核苷酸測序。
1.2.3腦脊液IgM抗體檢測 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腦脊液特異性IgM抗體,相關試劑盒由上海瓦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酶標儀對波長450 nm處吸光度(A)測定,標本A值在1.1倍臨界值及以上判斷為陽性,在0.9倍臨界值及以下判斷為陰性,臨界值±10%內判斷為可疑,重復測定。
1.2.4資料收集 對216例EVE病兒病例資料收集整理,包括EVE癥狀、實驗室檢查[如白細胞(WBC)、C反應蛋白(CRP)、肝功能指標、心肌酶指標]、腦電圖檢查、病原學檢測、治療、預后等。
1.3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多組間比較檢驗水準α=0.05,,兩兩比較α=0.017。
2.1 臨床特點
2.1.1臨床癥狀 216例病兒中出現發(fā)熱癥狀150例(其中高熱50例,中熱78例,低熱22例),頭痛139例,嘔吐162例,表現出抽搐2例,有可疑腦膜刺激征或病理征3例,少數表現出腹痛、腹瀉、咳嗽癥狀,大部分無明顯流涕、流淚等癥狀。均無意識障礙、呼吸困難等嚴重癥狀發(fā)生。不同年齡段病兒主要癥狀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EVE病兒主要癥狀/例(%)
注:“—”表示因病兒主訴不清未統計;EVE為腸道病毒性腦炎
2.1.2發(fā)病時間段 3—5月30例(13.89%),6—8月85例(39.35%),9—11月68例(31.48%),1、2、12月33例(15.28%)。
2.1.3相關檢查 WBC總數超過10×109/L者149例(68.98%),WBC總數下降者2例(0.92%);CRP上升者125例(57.87%);肝功能異常者40例(18.52%),均未發(fā)生黃疸;心肌酶檢查異常者172例(79.63%)。所有病兒均接受腦電圖檢查,顯示輕中度異常47例(21.76%);顱腦CT平掃者180例,均未發(fā)現顯著異常。
2.2 腦脊液病原學檢測
2.2.1腦脊液EV檢測結果 216份腦脊液標本EV通用核酸檢測陽性120份,其中ECHO30核酸陽性95份(79.17%,95/120),CoxA16核酸陽性5份(4.17%,5/120),EV71核酸陽性5份(4.17%,5/120),未分型15份(12.50%,15/120)。不同年齡段病兒腦脊液EV通用核酸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5.38,P<0.05),6個月至<3歲與3~<7歲之間EV通用核酸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01,P>0.017),6個月至<3歲與7~<14歲、3~<7歲與7~<14歲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34、12.35,P均<0.017),見表2。同時不同發(fā)病季節(jié)病兒腦脊液EV通用核酸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1.37,P<0.05),3—5月與6—8月、3—5月與9—11月EV通用核酸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72、48.87,P<0.017),6—8月與9—11月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8,P>0.017),1、2、12月與6—8月、1、2、12月與9—11月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30、52.01,P<0.017),見表3。
表2 不同年齡段EVE病兒腦脊液EV通用核酸陽性情況
表3 不同發(fā)病時間段EVE病兒腦脊液EV通用核酸陽性情況
2.2.2腦脊液IgM抗體檢測結果 216例病兒中腦脊液特異性IgM抗體陽性95例。不同年齡段病兒腦脊液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91,P<0.05);6個月至<3歲與3~<7歲、6個月至<3歲與7~<14歲之間IgM抗體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0、16.80,均P<0.017),3~<7歲與7~<14歲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95,P=0.047),見表4。不同發(fā)病時間段病兒腦脊液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9.83,P<0.05);3—5月與6—8月、3—5月與9—11月IgM抗體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4.70、32.43,P<0.017),6—8月與9—11月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1,P>0.017),1、2、12月與6—8月、1、2、12月與9—11月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7.35、34.89,P<0.017),見表5。
表4 不同年齡段EVE病兒腦脊液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情況
表5 不同發(fā)病時間段EVE病兒腦脊液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情況
2.3 治療與預后所有病兒入院后接受抗病毒、20%甘露醇靜注、支持等綜合治療,且根據相關檢查結果對癥處理,如WBC、CRP顯著上升者給予抗生素處理,高熱者給予物理降溫等處理。所有病兒經綜合治療后好轉,均治愈出院。
于盼輝等[6]調查顯示病毒性腦炎病毒陽性檢出率41.50%,其中EV占87.88%。但EV與其他病毒引發(fā)病毒性腦炎病兒在性別、臨床表現、腦電圖、MRI檢查方面均無明顯差異。田茂強等[7]調查發(fā)現兒童病毒性腦炎病原學方面,EV占72.00%。根據病毒性腦炎病原學流行特點,我們選擇EVE為研究對象,探討其EVE臨床特點及腦脊液病毒檢測特點。
3.1 EVE兒童臨床特點本研究顯示EVE主要表現發(fā)熱、頭痛、嘔吐等癥狀,與病毒性腦炎癥狀基本類似[8]。僅3例表現出可疑腦膜刺激征或病理征,抽搐2例。進一步觀察不同年齡病兒臨床癥狀,發(fā)現3~<7歲病兒發(fā)熱癥狀比率最高,其次是嘔吐,第三是頭痛;<7~<14歲病兒頭痛癥狀比率最高,其次是嘔吐,第三是發(fā)熱。同時2例抽搐均發(fā)生于<3歲病兒??梢姴煌挲g段EVE臨床癥狀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整體上無明顯差異。發(fā)病時間段方面,我們發(fā)現6—11月發(fā)生153例(70.83%),特別是6—8月,EVE發(fā)生率占39.35%??梢奅VE好發(fā)于夏秋季,特別是夏季。這是因為EV在黏液、唾液、排泄物中分布,經由接觸傳播,同時EV有耐熱、耐酸性,因此夏季EVE發(fā)病率高[9]。相關檢查指標方面,WBC、CRP在臨床上常用于感染判斷,本研究顯示WBC總數>10×109/L占68.98%,CRP升高占57.87%,與EVE病兒表現出發(fā)熱癥狀保持一致。還發(fā)現肝功能異常率18.52%,心肌酶異常占79.63%。提示EVE可能引發(fā)心肌炎等相關疾病,需高度重視EVE。本研究發(fā)現EVE伴輕中度腦電圖異常,但通常不存在腦實質改變征象。此外,目前臨床尚無特異方案干預兒童EVE,病兒雖表現出發(fā)熱、嘔吐等癥狀,但及時給予抗病毒等綜合治療后,病兒預后通常較好。
3.2 EVE兒童腦脊液病毒檢測EV為腦炎發(fā)生常見病原體之一,主要包括ECHO病毒、COX病毒、新型腸道病毒等,其中ECHO病毒全球流行,是EVE發(fā)生的主要腸道病毒;CoxA16、EV71感染引發(fā)腦炎在高原地區(qū)等也有所報道,EV全球各地均有所分布,易引發(fā)流行性疾病,對機體多系統可以影響,臨床癥狀多樣,嚴重時甚至威脅病人性命,且EV引發(fā)疾病以兒童多見。目前臨床常通過癥狀、輔助檢查、腦脊液病原學檢測等綜合判斷病毒性腦炎。其中腦脊液病原學檢測有ELISA、病毒核酸檢測等。Real-Time PCR為病毒核酸檢測重要手段,對微量特異性核酸序列可快速檢測,且準確度高[10]。本研究通過Real-Time PCR檢測EV核酸,結果顯示腦脊液EV通用核酸檢測陽性率55.56%,其中ECHO30核酸陽性最多,占79.17%,與相關報道[11]結果相符。ECHO30感染會導致兒童無菌性腦膜炎流行[12-13]。同時本研究CoxA16與EV71檢出率均為4.17%,而未分型檢出率12.50%??梢奅V類型多樣,其中以ECHO30最為常見。
ELISA具有操作簡單、特異度強等特點,我們通過ELISA法測定腦脊液特異性IgM抗體,結果顯示IgM抗體陽性率43.98%,比EV通用核酸檢測陽性率低,這可能與抗體產生與病兒免疫功能、病程相關,有個體差異性有關[14]。盧囡囡等[15]研究顯示5~10歲兒童EVE發(fā)生率較高,占EV通用核酸陽性的81.82%。本研究EVE病兒年齡7~<14歲96例,<3歲44例,但<3歲病兒腦脊液EV通用核酸陽性檢出率最高,與盧囡囡等[15]研究結果不相符,這可能與不同地區(qū)高度、氣候條件、環(huán)境等不同有關。本研究還顯示腦脊液EV通用核酸陽性檢出率、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檢出率與EVE病兒年齡、發(fā)病時間段有關,6個月至<3歲病兒示腦脊液EV通用核酸陽性檢出率、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檢出率最高,這可能與<3歲病兒機體免疫系統發(fā)育不成熟、機體抵抗能力差等有關,同時也可反映出腦脊液EV通用核酸陽性檢出率與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檢出率在年齡分布、發(fā)病時間段上有一致性,這與EVE發(fā)病特點(好發(fā)于夏季等)有關。但<3歲腦脊液EV通用核酸陽性、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構成比相比其他年齡段無顯著差異,這與本研究病例選擇有關。
綜上,兒童EVE主要表現出發(fā)熱、頭痛、嘔吐等癥狀,以夏、秋季為發(fā)病高峰季節(jié);ECHO30為EVE腦脊液病毒主要類型,特異性IgM抗體檢出率較高。由于目前關于EVE流行病學調查較少,且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樣本例數較少,關于EVE流行病學、病原學研究需日后通過大樣本進一步分析。